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09056 上传时间:2017-05-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 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忌吸烟、饮酒。3、 遵医嘱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与休息。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评估血压、脉搏、心率和心律、尿量的变化和特点,评估胸痛累及的部位、呼吸困难的程度、皮肤有无水肿或发绀。5、 准确执行医嘱,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洋地黄类及降压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昏等不良反应。6、 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做好患者健康指导。7、 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8、 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心理

2、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消除不良情绪。9、 保证抢救器械、药品及用物处于完好状态。二、 心脏瓣膜病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观察有无脑、肾、肺、脾栓塞等并发症。2、 评估有无风湿活动的征象,如发热、关节疼痛。3、 评估有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如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尿少、水肿及肺部湿啰音等,提示心力衰竭发生。4、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 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合理休息和活动,减轻心脏负荷。无症状患者均应避免剧烈活动;有风湿活动时应卧床休息;发生心力衰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 在心功能

3、代偿期应给予标准体重为标准的适宜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心力衰竭者,应限制钠盐摄入。3、 注意观察和评估病情变化,以尽早发现并发症。高热、心力衰竭等患者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4、 对于长期卧床者,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预防栓塞。5、 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抚,消除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 对于特殊治疗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7、 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健康指导】1、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以防诱发风湿热反复发作。2、 嘱咐患者坚持遵医嘱服药,积极控制并发症。3、 避免加重心脏负荷的

4、因素。避免剧烈活动和劳累;指导育龄妇女妊娠,心功能级以上不宜妊娠,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造成生命危险。三、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发热、呼吸困难等,警惕心衰并发症发生。2、 评估患者的皮肤粘膜,有无瘀点、出血斑等。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呈苍白、贫血貌。3、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 患者宜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不疲劳为限,减轻心脏负荷。有并发症者,需卧床休息。2、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3、 注意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和处理心力衰竭、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心力衰竭者

5、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护理。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4、 遵医嘱正确、及时采取血培养标本。5、 严格按时按量使用抗生素,如施行拔牙、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前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毒副反应。6、 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抚,消除紧张和恐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健康指导】1、 加强营养,预防各种感染。2、 指导患者自我监测体温,定期门诊复查。四、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询问患者 13 周内是否有病毒感染的病史。2、 评估患者有无心脏受累的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隐痛等。评估有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3、 评估患者活动耐受

6、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否受限。4、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 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限制探视。病情恢复后 36 个月逐渐恢复轻体力劳动。2、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促进心肌细胞的恢复。3、 严密监测心律、心率,急性期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尽早发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症,按其相应的护理常规。4、 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健康指导】1、 嘱咐患者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以免加重病情。3、 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脉搏、心率、心律等,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五、 心绞痛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评估诱发患者心绞痛的因素,

7、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2、 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变化。3、 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节律等变化,评估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4、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充分保证足够的睡眠。心绞痛发作频繁时,应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严格控制探视;疼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2、 合理饮食,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适量纤维素的饮食。进食不宜过饱,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食盐摄入量5g/d 。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3、 患者胸痛时给予中等流量的间断吸氧。4、 心绞痛

8、严重时,遵医嘱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等,用药时注意滴速和血压的变化。5、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6、 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指导患者放松,缓解和消除紧张情绪。【健康指导】1、 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绞痛的因素,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或淋浴等。2、 告诉患者疼痛发作时的处理方法,随身携带“保健盒” ,学会正确服药和疗效观察。3、 指导患者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护送就

9、医。六、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评估诱发患者心绞痛的因素,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2、 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节律等变化,了解心肌缺血程度、有无心律失常。3、 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面色、心律、心率、尿量等变化,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4、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护理措施】1、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37 天,严格限制探视,落实患者的生活护理。2、 患者胸痛

10、发作时禁食,2 天内进食流质饮食,之后改为软食。少量多餐,宜给予低热量、低脂肪、低盐、产气少、适量纤维素的清淡饮食。3、 持续心电监护 37 天或至生命体征平稳。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 1 小时 1 次并记录,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4、 遵医嘱予氧气吸入。最初 23 天内,间断或持续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流量为46L/min,面罩吸氧流量为 68 L/min。5、 控制疼痛,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必要时肌内注射哌替啶 50100mg。6、 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7、 溶栓治疗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8、 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按介入治疗术护理常规

11、护理。9、 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健康指导】1、 指导患者调整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避免便秘;控制情绪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或淋浴等。2、 坚持服药,定期复查。3、 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护送就医。4、 嘱咐无并发症的患者,心肌梗死 68 周后无胸痛等不适,可恢复性生活,并注意适度。七、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无类似发作病史。2、

12、 评估患者血压、心率、心律、神志等,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3、 评估心律失常发作时有无伴随症状,如脉搏加快或细弱、血压下降、头晕、黑蒙、晕厥、气短、胸痛等。注意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发心跳骤停。4、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护理措施】1、 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心动过速者,应限制活动;心动过缓者,避免兴奋迷走神经的活动,如避免排便时屏气;室性心动过速者,指导患者尝试频繁用力咳嗽,促进心律复律。2、 饮食宜清淡无刺激,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用兴奋性饮料。戒烟、酒。低钾时,给予含

13、钾高的食物,如橙子、香蕉等。3、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人。4、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等变化。5、 急性心律失常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对于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做好急救准备,立即给予复律和心肺复苏,并遵医嘱给予生命支持疗法。6、 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7、 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稳定患者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健康指导】1、 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诱因。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治疗腹泻、脱水等引起电解质紊乱的疾病;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紧张工作。2、 严格遵

14、医嘱服药,定期复查。3、 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七、 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询问患者有无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2、 评估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了解血压的波动范围。3、 询问患者有无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4、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用药史及对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措施】1、 根据患者的血压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保证充足睡眠。血压控制不理想,波动大时,应避免剧烈活动;严重高血压或出现有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时卧床休息。服药后注意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如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动作宜缓慢等。2、 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

15、、优质高蛋白、含钾高、清淡为宜。戒烟、忌酗酒。3、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严防高血压危象的发生。4、 遵医嘱给予降压等治疗,观察降压药的疗效和副作用。5、 保持大便通畅,忌用力大便。6、 并发心衰、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者按相关疾病护理常规护理。7、 给予心理护理,引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健康指导】1、 指导患者调整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剧烈活动;避免便秘;控制情绪,避免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等。2、 向患者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坚持服药,定期复查。3、 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交待患者如出

16、现血压急剧上升、头痛、胸闷、恶心等不适,须立即就地休息,尽快到医院就诊。九、扩张性心肌病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其他疾病。2、 评估患者是否有气急、呼吸困难、水肿、肝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3、 评估患者心腔扩大程度、有无心律失常等发生。4、 评估患者对活动的耐受程度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估有无焦虑情绪等。【护理措施】1、 注意休息,限制体力活动,降低心肌耗氧量。并发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者,绝对卧床休息。2、 给予低盐、富含优质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清淡饮食。3、 对于有气促、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4、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气促、呼吸困难、水肿、肝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严防猝死的发生。5、 遵医嘱给药,注意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慎用洋地黄,以免中毒。6、 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7、 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剧烈活动;戒除烟、酒等。2、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3、 遵医嘱坚持服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