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年”的传说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898003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年”的传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言“年”的传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言“年”的传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年”的传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年”的传说活动目标:1.围绕过年的话题,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关于过年的经验,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丰富自己对“年”的认识。2.运用收集资料、看录像、围绕中心谈话、补充谈话、倾听等方法,初步体验与他人交谈的基本方法与规则。3.在宽松的气氛中,提高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自信心。活动准备:1. 收集有关过年的场景图片、各地过年的民俗、传说等资料。2.故事“年”的传说。活动重点: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年”的来历和一些年俗知识。活动难点:大胆根据自己的经验表述对“年”的认识。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过年的场景图片,引发幼儿对过年的回忆。师:人们在过什么节?你怎么知道的?过年还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引导幼儿

2、围绕“年”的话题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进行讨论,说说自己参加了正月里的哪些有趣的迎新年活动。2. 引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 师:我们知道这么多关于过年的趣事。那么谁知道过年还有什么民俗和传说呢? 3.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年”的传说。 师:“年”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幼儿倾听故事) 师:故事里面的“年”是什么?人们是怎样赶走“年”兽的?你觉得“年”是一个怎样的怪兽?世上真的有“年”兽存在吗? 教师小结:这只是一个传说,是古今人根据想象创编出来的神话故事。4. 教师总结。 师:春节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草木更新,农民伯伯又开始播下种子以迎接收获的季节,所以“春节”

3、是一个喜庆的节日。附故事:(一)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大的传统节日。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放鞭炮。爆竹声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拜年就是到亲朋好友家、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换门神、贴春联:上古时相传鬼怕桃木,神荼、郁垒兄弟会捉鬼,于是人们把他俩的像画在桃木板上,放在门前辟邪,叫做桃符。以后改为门神。后有人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吉祥话,这便是春联。(二)过春节了,为什么要放鞭炮?这和“年”有关。传说,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叫“年”,他的吼声大的像打雷,行走快得像刮风,还吃人和动物。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庄稼。人们为了躲避“年”兽,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在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有被“年”吃掉。这样过了许多年,没出什么事,人们放松了警惕。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小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吃光,只有一家挂红窗帘、穿红衣的人家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小孩,在院子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作响,“年”兽转到此处,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发现“年”怕红、怕响声、怕光。于是每到年末岁首,家家户户贴红纸、穿红衣、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就不敢来了。再后来,放鞭炮就完全为了热闹,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