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规划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9601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与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区域经济与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区域经济与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区域经济与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区域经济与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与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与规划(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区域产业结构与 主导产业分析,5.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第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52年的50.5:20.9:28.6,演变到1978年的28.1:48.2:23.7,再演变到2003年的14.6:52.3:33.2;三次产业中劳动力就业结构也由1952年的83.5:7.4:9.1,演变到1978年的70.5:17.3:12.2,再演变到2003年的49.1:21.6:29.3。,1)中国一、二、三产业结构演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中国工业结构演变的历程 年份 轻工业 重工业 年份 轻工业 重工业 1952 64.5 35.5

2、 1977 44.0 56.0 1953 62.7 37.3 1978 43.1 56.9 1954 61.6 38.4 1979 43.7 56.3 1955 59.2 40.8 1980 47.1 52.9 1956 57.6 42.4 1981 51.5 48.5 1957 55.0 45.0 1982 50.2 49.8 1958 46.4 53.6 1983 48.5 51.5 1959 41.5 58.5 1984 47.4 52.6,续前表 年份 轻工业 重工业 年份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33.4 66.6 1985 47.4 52.6 1961 42.5 57.5 198

3、6 47.6 52.4 1962 47.2 52.8 1987 48.2 51.8 1963 44.8 55.2 1988 49.3 50.7 1964 44.3 55.7 1989 48.9 51.1 1965 51.6 48.4 1990 49.4 50.6 1966 49.0 51.0 1991 48.4 51.6 1967 53.0 47.0 1992 46.6 53.4 1968 53.7 46.3 1993 46.5 53.5,续前表 年份 轻工业 重工业 年份 轻工业 重工业 1969 50.3 49.7 1994 46.3 53.7 1970 46.1 53.9 1995 47

4、.3 52.7 1971 43.0 57.0 1996 48.1 51.9 1972 42.9 57.1 1997 49.0 51.0 1973 43.4 56.6 1998 42.9 57.1 1974 44.4 55.6 1999 42.0 58.0 1975 44.1 55.9 2000 40.0 60.0 1976 44.2 55,中国建国后-2000年重工业发展的规律是什么?,相对于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的重工业是超前发展的,并没有等待轻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有了资本与技术上的积累,再发展重工业。,既然重工业超前发展违背了工业化的一般规律,那么为什么这一决策在中国能够执行如此之久?

5、。,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扭曲的宏观经济政策,人为地构造了一个重工业超前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经济运行机制。,3)中国重工业超前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 第一,高度集中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物资分配制度。 第二、扭曲的低工资政策。 第三,基础产业产品低价格,制造业产品高价格政策。 第四,农产品低价格和各种服务低价格。,4)中国重工业超前发展的成败得失 得: 很快建立了中国的重工业体系,中国国力也得到大幅度增强。 19521978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增长6.1%,以1952年中国GDP为100,1978年GDP指数471.4。,失: 1)产业结构优化困难 2)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 3)国民经济运行困难; 4)城

6、市与乡村差距不断扩大,5)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演化及问题 在整个8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处于调整之中,其中发展最快、比重提高幅度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及制造业中的轻工业。 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产业结构及轻重工业结构基本理顺,从总体上看,中国正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开始了新一轮的重工业过程。,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各地区产业结构普遍出现 “小而全”。 地区间产业结构雷同,区域经济发展缺乏效益. 地区经济发展中普遍缺乏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选择不科学,发展力度不够。,第二节 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一、主导产业 (一)主导产业的概念 罗斯托:在任何特定时期,国民经济不同部门的增长率存在着广泛的差

7、异,这时,整个经济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是某些关键部门的迅速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效果。这些关键部门称为驱动部门或主导部门。 (二)主导产业的主要特点: 1)具有高速增长的能力 2)具有很强的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能力,“扩散效应” 扩散效应:前向效应、后向效应,旁侧效应,二、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 (一)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 1.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影响 2.对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 3.对区域就业的作用 4.出口潜力 5.环境影响,(二)竞争能力 1.产品质量水平 2.劳动生产率 3.市场占有率 4.利税效果,三、判断主导产业的几种方法 (一)区内增加值的比重,WIij = ( Gij / Gi ) 1

8、00%,Wiij I地区j产业的增加值比重 Gij I地区j产业的增加值 Gi I地区的GDP 一般而言,主导产业的Wiij 必须大于15。,(二)地区生产专业化指数 1、地区生产专业化 是生产在空间上高度集中的表现形式,它是指按照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或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地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2、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 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是指一个地区内那些直接或间接为外区提供商品或劳务的部门。 地区专业化部门具有特定的区域属性,一个县的专业化产品对于一个省来说就不一定是专业化产品,甚至还需要输入。对于一个省、一个大区来说,也

9、是一样。,3、地区专业化部门的判定 1)区位商: 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其计算公式是:,式中: qij i地区j部门的区位商; eij i地区j部门的产值; ei i地区工业总产值; ei 全国j部门的总产值; E 全国工业总产值。 当qij 1,可以认为j产业是i地区的专业化部门, qij 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 当qij 1时,则认为j产业是i地区的自给性部门。,举例: 某年,一个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00亿元,该城市旅游业生产总值为40亿元;该

10、城市所在的省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为1000亿元,全省旅游业生产总值为60亿元。请用区位商来分析该城市的旅游产业在全省范围内发不发达?,区位商=(40/300)/(60/1000) = 2.22,1999年部分省的区位商计算,0.99,1.02,0.83,1.03,1.13,1.21,1.02,0.37,1.24,2)部门专业化系数,一个地区某部门专业化水平的具体计算,是一个部门可以用于输出部分的产值与该部门总产值之比来衡量。如果以 Xij 表示 I 地区 j 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系数,则有:,Xij ( ),eij,ei,Ej,E,ei,eij,式中符号含义同前。变换后可得:,Xij 1,Ej,E,e

11、i,eij,1-1 / ( ) 1-1 / Qij,eij /,ei,Ej / E,当Qij 小于等于1时, Xij 小于等于0,表示I地区j部门的专业化水平低;当Qij 大于1时, Xij 小于1 且大于0,表示I地区j部门的专业化水平高。,1996年上海市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329.5亿元,其中汽车产业产值为399.2亿元,占上海市工业总产值的9.2。同年全国乡以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64887.8亿元,其中汽车工业总产值2333.1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6。 计算1996年上海市汽车产业的区位商和专业化系数。,根据个部门专业化水平的不同,我们将区位商(或专业化系数.)、在中比重的

12、部门称为一级主导产业部门; 将区位商.(或专业化系数.)、产值在中比重超过的部门称之为二级主导产业部门。,思考:假设一个省内有且只有a、b、c、d四座城市,这四个城市的旅游业、钢铁业、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外贸业的产值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下表来初步判断一下这四个城市的城市主导产业部门可能是哪些?,第一步:求出全省各产业的总产值,以及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第二步:求出各城市各产业产值与总产值的比例,以及全省各产业总产值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根据增加值比中判断: A城市一级主导产业部门 :旅游业 B城市,都不突出 C城市一级主导产业部门:外贸业;二级主导产业部门:高新技术产业, D城

13、市二级主导产业部门:金融业,第三步:求区位商,根据区位商的数值,我们能初步判断出,各城市的主导产业为 A:一级主导产业,旅游业; B: 一级主导产业, 钢铁业; C:一级主导产业,外贸业;二级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不明显,结合增加值比重与区位商指标,综合判断出,各城市的主导产业为 A:一级主导产业,旅游业;C:一级主导产业,外贸业;二级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B、D:不明显,注意: 一般而言,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地区范围大,对区位商和产值比重的要求相对较低;地区范围越小,要求越高。一个城市选择主导产业要求的区位商和产值比重比大经济区要求高,因为城市具有更高的外向性,而大区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14、。 因此,区位商或专门化指数只是一个参考,我们还需要结合区域的其他情况来综合判定。,(三)产业关联度 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乘数效应:增加一笔投资,会带来数倍于这笔投资额的国民收入,这个倍数即乘数。,(三)产业关联度 举例:陕西,前瞻影响,红水河流域的水力资源开发,红水河流域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的水力资 源达.万千瓦,可实现年发电量 .亿千瓦时。根据规划,可以在红水河流域干流进行个梯级开发,主要用于解决桂东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供给。,案 例,但是,如此大规模的水电开 发只能主要用于电力输出。虽然 电力产业

15、区位商高,在地区 中所占比重大,但是它与 区域内其他产业关联度小,不能 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仍不 能成为地区主导产业。,(四)能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根据本区域所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 根据产业发展阶段进行选择:相对于产业生命循环周期的科研创新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选择处于科研创新期和发展期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根据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选择。主导产业应该是具有高收入弹性的产业。,西藏将计算机软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合适么?,地区主导产业总是由三部分构成: 已经具有强大生命力并代表区域发展方向的产业(主体) 目前还有较强的生命力,但技术层次较低的产业(下一轮将被淘汰) 目前还比较幼小但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并且反映区域发展趋势的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一、产业结构优化目标 1.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2.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3.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二 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 1.产业结构合理配置与调整优化必须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相适应。 2.必须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有利于加速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并为进口结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