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889896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学-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国际贸易学-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国际贸易学-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国际贸易学-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国际贸易学-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学-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学-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知识点: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与特征 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与理论解释 经济一体化的类型与经济效应,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 劳动力、资本、技术 上述三种要素的流动往往整合在一起进行,如跨国经营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融资本输出、技术转移和人员流动于一体。 从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看,对国际贸易影响最大的是资本流动。,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与特征,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 P340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 (一)按资本流向 1.资本输入:资本从国外(母国,投资国)流入国内(东道国,接受国),如外国投资者在本国投资设厂、本国在国外发行债券等。 2.资本输出:资本从国内(母

2、国,投资国)流向国外(东道国,接受国),如本国投资者在国外投资设厂、购买外国债券等。,(二)按投资时间的长短 1.长期投资:投资时间在1年以上的投资 2.短期投资:投资时间在1年以下的投资 (三)按投资方式 1.国际间接投资:投资者不直接参与资本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证券投资与借贷资本输出 (1)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外国企业和政府的债券,或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上市的外国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它同直接投资的区别在于,证券投资者一般只能取得债券、股票的利息和红利,对投资企业并无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直接控制权。,(2)借贷资本输出是以贷款或出口信贷的形式把资本借给外国政府或企业。 借贷

3、资本一般有如下几种形式: 政府援助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国际金融市场贷款; 出口信贷 外债:一个国家通过国际间接投资所获得的资金,衡量外债规模的指标:负债率,偿债率,债务率,2.国际直接投资 (1)概念:国际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的投资者输出生产资本直接到另一国家的厂矿企业进行投资,并由投资者直接对该厂矿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即投资者对于所投资的实体具有管理控制权。是一种指跨国界的投资行为。国际直接投资又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合作开发 (2)与间接投资的区别: 对于资本所在企业具有管理控制权; 往往是包括资本、技术、设备、管理经验、销售技巧在内的一揽子转移。,(3

4、)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 自然资源导向型:为弥补母国自然资源匮 乏而进行的投资 生产要素导向型:为降低生产成本,在土地和劳动力比较丰富的国家进行的投资 市场导向型:为扩大销售市场进行的投资 交易成本节约型:针对市场不完全性、为降低交易成本进行的投资 研究开发型:分需求驱动型和供给驱动型两种,三、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 1.投资规模:日益增大 2.投资方式:对外直接投资为主,发展迅速 3.投资主体:发达国家 4.部门结构:初期为资源性开发,20世纪60年代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转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部门,20世纪90年代以后,转向服务业(目前,服务业约占60,

5、制造业34,初级部门占6) 5.地区结构:二战前,主要流向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初期后,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对流型投资,20世纪80年代后,发达国家进一步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吸收FDI的比重开始回升,21世纪以来,在FDI流量的变化方面,发展中国家要优于发达国家,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与理论解释,封闭经济系统是指资本没有互为流动的经济系统。无论是资本充裕国,还是短缺国,资本只能在国内使用。 (1)如果资本充裕A国把其全部资本OAQ投入国内生产,则资本的边际收益(价格)为OAC,总产出为梯形OAADQ的面积,其中资本使用者的收益是三角形C

6、AD的面积,资本所有者收益是矩形OACDQ面积。 (2)如果短缺国也将全部资本OBQ投入国内生产,则其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价格)为OBG,总产出为梯形OBBFQ的面积。其中,资本使用者的收益是曲边三角形BFG的面积,资本所有者收益是矩形OBGFQ面积。,资本价格较低的A国的资本会流向资本价格较高的B国,直到OAL等于OBN为止,在此过程中,资本充裕国有SQ量的资本投入资本短缺国,把总资本量中的OAS部分投入本国,两国的资本边际生产力最终趋同,为ES。 (1)就资本输出国A国而言,输出资本后的国内资本边际收益率由OAC升高为OAL,国内总产出变为梯形OAAES (原为OAADQ ),其中资本使用者

7、的国内收益为三角形ALE(原为 CAD)的面积,减少CLED部分,资本所有者的国内收益是矩形OALES (原为OACDQ)的面积。,(2)就资本输入国而言,输入资本后的国内资本总额增为SOB,总产出为梯形OBBES( 原为OBBFQ )的面积,其中总产出增加量为梯形SEFQ的面积。这部分增加量,又被分为两部分,矩形SEMQ作为外资收益支付给A国,是资本输出国所有的收益,三角形EFM则是资本输入国的所得。,这样,由于资本的输出与输入,就使资本输出国增加了三角形EMD面积的收益,而资本输入国也增加了三角形EFM面积的收益。资本流动增加的总收益就为这两个分收益之和,即 SEMD+SEFM,从资本所有

8、者与资本使用者收益变化看,两国各有不同。 (1)就资本输出国A国而言,资本使用者即劳动者的国内收益由三角形CAD 变为三角形ALE的面积,减少CLED部分,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由矩形OACDQ变为OALMQ(由国内收益 OALES和国外收益SEMQ组成) ,增加了CLMD部分 (2)就资本输入国B国而言,资本使用者即劳动者的国内收益FBG变为BEN,增加了EFGN部分,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则由OBGQF变为OBNMQ,减少了NGFM部分,分析的结论 从上面的模型分析,可得出下面三个结论; 1.在各国资本的边际生产率相同的条件下,开放经济系统里的资本利用效益远比封闭经济系统里的高,并且总资本能得到最

9、佳的利用。 2.在开放经济系统里,资本流动可为资本充裕国带来最高收益;同时,资本短缺国也因输入资本使总产出增加而获得新增收益。 3.由于上述两个原因,最后也因为资本可自由流动,结果在世界范围内可重新进行资本资源配置,使世界总产值增加并达到最大化,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二、垄断优势理论 最早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国际直接投资动因的理论,首先由海默提出,后由金德尔伯格完善。 (一)相关观点 1.海默的观点:P356 2.Caves的观点:产品差别化 3.金德尔伯格的观点:市场结构的不完全性与垄断优势 (二)优缺点:采用静态的分析手法,解释了拥有技术垄断优势企业的行为,但没有解释为何不选择出口或技术贸易

10、的方式而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算作为此理论的动态分析补充。,三、比较优势论 由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提出。 1.观点:投资国应从趋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投资 2.边际产业的概念,P357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于1976年提出。 1.观点:OIL模式P358-359,五、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1.对国际贸易规模的影响 输出国的出口部门 输入国的出口部门 结果:输出国出口产品生产缩减、出口量减少,输入国出口产品生产扩大、出口量增加 输出国的出口部门 输入国进口竞争部门 结果:输出国出口产品生产缩减、出口量减少,输入国进口竞争产品生产扩大、进

11、口量减少 输出国的进口竞争部门 输入国的出口部门 结果:输出国进口竞争产品生产缩减、进口量增加,输入国出口产品生产扩大、出口量增加 输出国的进口竞争部门 输入国的进口竞争部门 结果:输出国进口竞争产品生产减少、进口量增加,输入国进口竞争产品生产扩大、进口量减少,总体而言,国际资本流动最终会促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原因见P363 但国际资本仍不可避免地对国际贸易起到替代作用,由此,一国在投资与贸易间选择的原则: (1)母国国内生产成本产品出口环节的流通成本在东道国投资的生产成本在东道国的管理和营销成本,则选择对外直接投资,2.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 (1)地理格局: 从当代国际经济情况来看,国际资本流

12、动的方向,就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向。P364 (2)商品结构: 资本输出的主要部门由初级产品部门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后,工业制成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初级产品贸易比重下降 3.对国际贸易方式的影响 跨国公司日益增多,专业性进出口贸易公司地位下降,贸易代理商、中间商减少,补偿贸易、加工贸易等方式增多 4.对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影响 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载体,需在全球内整合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只有贸易自由化才能达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第三节 经济一体化的类型与经济效应,一、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含义:P371 一体化不是按通常的双边或多边协定进行的国际经济合作和经济协调,它要求打破国界,实

13、行紧密的国家合作和国际调节,并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共同机构。 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但最早成立的一体化组织是1949年1月成立的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后来蒙古、古巴和越南先后加入,形成跨地区的经济组织。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巨变,该组织已经瓦解。60年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各地广泛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二、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1.按照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程度的不同以及各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协调程度的不同,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

14、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采取的措施: 成员国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商品可自由流动; 每个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 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带有超国家性质和排他性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成员国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 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 成员国的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生产要素:商品、人员、资金、劳动等),5)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 成员国商品与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移动 建立对外共同

15、关税 成员国制定和执行某些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形成一个有机的经济实体。 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区域内各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方面均完全统一,在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商品、资本、劳动力、服务等自由流动的人为障碍,是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从低级到高级,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关税优惠,商品自由流动,共同对外关税,要素自由流动,协调经济政策,统一经济政策,2. 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划分 1) 部门一体化(Sectoral Integration)

16、2) 全盘一体化(Overall Integration) 3.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1) 水平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 2) 垂直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三、当代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一)欧盟(EU) 欧盟的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 欧洲煤钢共同体,当时只有六个成员 国。1958年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统合在 欧洲经济共同体之下(EEC),现 有27个成员国 ,历史上共进行了 五次扩大,最近的一次扩大是第一 阶段的10国加入与第二阶段的两国 加入 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城共同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 “马约”,其目的是在12国内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货币联盟。 1994年1月1日,欧盟成立 1995年1月1日,欧洲联盟由12国扩大为15国 2004年5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