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0886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888437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教案0886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字经教案0886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字经教案0886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字经教案0886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字经教案0886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字经教案0886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教案0886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字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2、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难点: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教学过程:一、 课前演讲与名言推荐。1、 课前演讲我最喜欢的一首歌2、 演讲评分3、 名言推荐。二、 导入。师:“常回家看看”不仅道出了作者的心声,而且还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那就是对家的重视。三字经里也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今天,让我们再次学习三字经,再次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三、 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1、 提

2、出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诵,并简要阐述喜欢的理由。2、背诵三字经片段并简要陈述理由。四、要求学生谈谈学习三字经后的收获。1、提出要求: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2、 学生谈收获。学生1:九峰人的座右铭是“先成人再成材”,这句话说出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和“孙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们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多交良师益友,努力学习。学了三字经,我还知道: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连动物也不如。学生2:三字经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这句话就是:“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劳就有功效,嬉戏是没有益处的,应该警惕自己,时时勤勉用

3、功。读了这句话,我懂得了凡是勤恳学习的人,一定会有进步。如果怠惰嬉戏,不但没有益处,而且还会有损害,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学生3:“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启示。如果一个人不学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因为不懂礼的话,就会容易说错话,如果懂得礼节,大家便乐意和你为友,并且尊敬你。我们现在求学,常常与老师亲近,要学老师良好的言行,功课上有疑问要请教老师,不要和老师疏远。对于和你志同道合的同学,要与他们和乐相初。五、拓展阅读,并让学生尝试写三字经。1、 与新三字经作比较,请学生找出三字经的创作手法。归纳:巧用典故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注意内容结构的层次感2

4、、 要求学生模仿所学内容,根据九峰校训“勤诚勇爱”,写校训三字经1) 学生独立完成。2) 四人一小组交流,并推荐一名学生把所写的内容写在大黑板上。3) 全班交流、评析。4) 集体朗读校训三字经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1. 课后第三题,可读读要写的字。2. 你认为哪些字难记?说说怎样记住它们。3. 先写4个独体字,注意要写得匀称。4. 再写左右结构的字。 “孙”是左右同宽的字。5. 接着写上下结构的字。“华”字 “一”要稳,“炎”字上小下大。6. “远”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辶”的捺要写平。七、教师小结。课后反思三字经是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三字经教案【课题】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教学目标

5、】 1、理解并熟诵“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小学”、“四书”的大概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求知欲望。2、了解“小学”、“四书”的大概内容,熟诵新学语句。【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 学 过 程 设 计师 生 活 动备注一、导入 1、复习:齐背学过的三字经的句子。2、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小朋友是怎样读书的吗?这节课我们就和三字经一起回到古代的学堂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二、新授1、出示新授语句: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2、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为(二声),至(四声)”3、

6、说说你的理解。师引导学生想像古代学生读书的情景:透过学堂的窗户,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你对他们读的书有哪些了解?生根据查找资料交流自己对“四书”的了解。 (大学 、中庸、论语 、孟子 )句意: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请学生试着说说新学语句所含着的意思5、学生自由诵读。指名读。6、小组齐诵,比赛。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板书设计】 三字经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教后记】 【课题】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论语的大概内容

7、,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的言论及包含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 学 过 程 设 计师 生 活 动备注一、导入 1、复习: 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句子。2、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四书”的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四书的第一本书论语。二、新授1、出示新授语句: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2、学生自由读,提出不认识的字。教师引导学生正音“论(二声)”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意。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5、 介绍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

8、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6、学生自由诵读。指名读。7、小组齐诵,比赛。三、 知识拓展论语中记录了孔子的许多故事和言论,我们先来学几句吧! 言必信,行必果。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板书设计】 三字经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教后记】 【课题】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孟子的大概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了解孟子,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求知欲望。【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 学 过 程 设 计师 生 活 动

9、备注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书”中的第一本书,你们还记得三字经中是如何说的吗?(学生齐诵上节新学语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四书”的内容。二、新授1、出示新授语句: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2、学生试读,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3、教师介绍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4、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以学生自学为主,总结三字经书写的规律。句意: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

10、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3、学生自由诵读,自创游戏形式。4、小组齐诵 【板书设计】 孟子 思想家 教育家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教学后记【课题】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2、了解曾子的主张,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了解曾子的主张,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 学 过 程 设 计师 生 活 动备注一、复习导入;1、复习 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句子。2、说说句意。二、学习新内容。 1、多媒体出示句子: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2、学生

11、自由朗读,提出不认识的字。教师指导认读:曾(zng)、修(xi)、至(zh)、治(zh) 3、教师领读句子。指名读,正音。4、教师介绍大学和孟子。 大学是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之一。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为古代科举选仕的必考科目,堪称东方的“圣经”。 大学是指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上小学,识文及学习洒扫之事,十五岁入大学,学习做人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从篇幅上看,大学虽远不及论语,但其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与论语同样不朽。 曾子(前505前435),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现山东省今济宁市)人,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

12、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5、再读句子,理解大意。先请学生练习说,教师再补充。句意: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6、练读,背诵。【板书设计】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曾子(曾参)【教后记】 【课题】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2、懂得读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学到很多知识。【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 学 过 程 设 计师 生 活 动备注一、复习导入;1、复习 :背诵前面学过的句子。 2、交流: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3、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读书有关。二

13、、学习新知识。 1、小黑板出示句子: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2、学生自由读,正音:熟、孝、经。3、小组读,齐读。4、教师讲解:“孝经”、“六经” 孝经: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六经: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失传,只剩下五经。 5、学生练习说说句子的意思。教师指导。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6、练习读句子。练习背诵。三、总结: 通过你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2、懂得祖国有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为此骄傲。【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 学 过 程 设 计师 生 活 动备注一、复习导入: 1、背诵前面学过的句子。 2、“六经”指什么?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句子: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2、学生自由读,正音:易 3、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4、理解“当讲求”:应当仔细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