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人之初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888426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人之初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小学特色课教案 主备人:刘新梅教学内容:三字经之人之初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

2、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

3、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原文】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不使人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原文】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4、。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原文】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原文】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

5、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原文】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效仿和实行的。汉代的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原文】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章。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原文】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四、巩固: 诵读新学的句子,试背诵。 五、总结:善良是本性,共性近,学坏则远,学习贵在有恒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