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0888142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类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肉类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肉类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肉类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肉类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肉类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类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肉类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2011级研(3)班:叶玉平 学号:201150042319,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代谢产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残留,简称药残。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兽药的使用范围及用量不断增加,药物的应用在提高动物产品产量的同时,引起了极为严重的食品中兽药残留,特别是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超量使用或非法使用违禁药物常常导致兽药残留,兽药残留危及人体健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细菌耐药性、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以及激素(样)作用等,也给畜牧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此造成的损失和损害已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是目前乃至今后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

2、重要,问题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无残留的动物及产品越来越受到人民的欢迎。 一、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 1、使用违禁或淘汰药物 有些药物容易残留在动物可食组织中,而且残留期长、对人体危害大,因而我国规定禁止用于食用动物。但有些饲养者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长期使用,往往造成残留,如使用-兴奋剂(如瘦肉精)、类固醇激(如烯雌酚)、镇静剂(如氯丙嗪)等违禁药品。,2、不执行休药期,休药期的长短是根据药物进入动物体内吸收、分布、转化、排泄与消除过程的快慢而制定的。即使同一种药物用法不同体药期长短也不相同,休药期的长短还与用药剂量有很大关系。饲养者使用标有休药期的

3、兽药及饲料含药物添加剂后,未按规定遵守休药期的兽药及饲料含药物添加剂后,未按规定遵守休药期就将产品出售,这是造成兽药残留量超标的主要原因。 3、超量使用 由于耐药菌的存在,目前,在动物养殖中普遍存在任意加大药物用量,有时将治疗量当成添加量长期使用。,4、滥用药物,动物的疫病极为复杂,为获得经济利益,对动物治疗或预防性用药是必然的。但动物发生疾病时滥用抗生素,随意使用兽药或高效抗生素,而且任意使用复合制剂,或大量使用人用药物,均可造成药物残留。 5、饲料污染 饲料厂制造空白饲料(未加药饲料)时,饲料生产系统中交叉污染到药物;或者用盛放过药物的容器贮藏饲料,或使用盛过药物而未经充分清洗干净的贮藏器

4、,都会造成饲料加工过程中兽药污染。,6、用法不当,在用药剂量、给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的种类等方面不符合用药规定,常造成药物残留。另外,由于没有用药记录而重复用药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7、环境污染 由于大量使用兽药,动物未能完全吸收和代谢,则可通过粪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此外,使用消毒剂对厩舍、饲养场和器具等进行消毒,也可造成环境的污染。环境中的药物又会污染饲料、饮水,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会引起动物性食品的兽药残留和再污染。,8、其它原因,如未按动物用药品标示(标签及说明书)内容正确使用,造成残留;养殖者购用品质不良、来历不明或不合法动物药品或药物添加剂;畜禽经投药或注射治疗后,未做明显记号或隔离处理即行一起出售;饲料厂或自配饲料户未按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的规定合理使用药物饲料添加物等。此外,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料的药物残留监测工作有所忽略,也可造成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