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4783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888012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4783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4783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4783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4783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4783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478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4783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孩子们共谱童话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言外之音】安徒生用童心写童话,表现在成功地运用儿童的口语来状物写景,叙事抒情,刻画心理,塑造形象。丹麦一位著名的文艺批评家曾指出,安徒生“抱定决心为孩子们讲童话故事,他的真正目标就是要用随意交谈中自由而无拘束的语言来代替公认的书写语言,用孩子所使用和能够理解的表现形式来替换成年人的比较僵硬的表现形式。他有着在书本里使用口语的大胆意图,他不是在写而是在说,而他也乐于像一个小学生那样地写,如果这样做他能够避免像书本一样地说话。”的确,以皇帝的新装而言,作者在语言表达上,不是在写而是在说,通篇的叙述,没有华丽的词藻、雕琢的句子和书面语言的痕迹,完全符合口语化的

2、要求。而人物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更是简短、明白、自然,非常符合人物思想和性格的特征。本文并没有像一般小说和童话那样,集中描写故事性较强的具体事件,而是通过带有强烈动作感的语言,来展开情节,唤起鲜明的形象,这是作者语言运用上的另一显著特点。如“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这里,每一句话都包括着特定的具体动作,而每一个具体动作又促成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人们觉得童话中所描写的一切仿佛就发生

3、在身边,展示在眼前,是那样的活灵活现,逼真传神。 【案例背景】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互动是心与心的对流,情与情的交融,它可以融入诗的意境,也可以披上童话的色彩。这也是一种教学的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充满了童真、童趣、童心,充满了多彩而神奇的想象,就象生活在童话中。 儿童是需要童话的,童话会给儿童奇妙的精神养料。如果教学能给儿童创造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童心的世界,相信孩子们会非常非常的喜爱学习。儿童时期是最富有想象的时期,对一切头脑中都会出现许多新奇的想法,表现出来的只有孩子才具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中,如果我们把知识的教学与童话的魅力结合起来,相信我们

4、的孩子不仅非常的喜爱学习,他们在识字、朗读、说话、写话以及各种综合能力培养上都能顺其自然,迎风而上。其实,很多儿童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解,对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的理解,就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童话。如果教师在教学互动中,能够引发孩子积极的想象力,能够营造一种童话的世界,让儿童流连忘返,乐不思归,就是成功的教学,也是愉快的教学。【教材分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课,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韵文,读来朗朗上口。韵文讲的是下雪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雪地里走过,留下了各不相同的脚印,仿佛一幅美丽的图画,青蛙之所以没参加是因为它正在洞里睡大觉。韵文融趣味性

5、、知识性于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观察、思考,了解一些动物的知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树立“大语文观”。语文课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转变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思想】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融入吸引孩子的情景。通过“雪景图”“小动物图”,运用动动手的方法,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亢奋状态,

6、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抓住语言表达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在课堂中改编课文,并且在进行课文教学中进行了读说结合的训练,通过课文中四种小动物的不同脚印所留下的图案,运用替换的教学手法,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从而达到说话训练的效果。通过课文的学习,运用说话训练,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能够了解部分动物冬眠的习性, 【案例片段】 在执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文本的童话色彩,生动的语言描写使我有许多的感想。教学片断一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 早晨起来,当我们推开窗户,呀,你们看!下雪啦!大朵大朵的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给大地啊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多美啊!谁能来喊喊

7、?2、 诶,小朋友们,等雪停了,你想去雪地里干什么呢?(课件出示:雪花纷飞的银色世界)有这么多好玩的,你高兴吗?请你高兴地来喊一喊好吗?(课件出示:下雪啦,下雪啦!)3、 想把其他小朋友叫出来一起玩吗?那么请你大声地来喊一喊!大家一起大声地来喊一喊好吗? 【透视】由于上课的前一天下了一场大雪,学生都亲身体验过堆雪人、打雪仗等玩雪的乐趣。上课伊始,出示下雪的画面,让学生来喊一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们再次体会下雪时愉快的心情,大声地愉快地喊一喊,把孩子们带入一个一片白的雪的童话世界。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学片段二小朋友们喊着喊着,瞧!你们把谁给喊来了,在雪景图上贴四种

8、小动物的图片,跟这些小动物打个招呼吧!读一读。鼓励多种句式说话: 雪地里来了 、 、 和。雪地里来了、还有。小动物们愉快地在雪地里跑来跑去,雪地上有什么变化了?(课件出示:动物们在雪地里跑来跑去,满是脚印的雪地)是啊,雪地就像是一幅巨大的画了,难怪有人说(课件出示: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透视】抓住时机,让学生练习说话,巩固学过的知识。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孩子们掌握这两种句式。教学片断三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提读文要求:边读边圈文中生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初读效果,带拼音认读生字,小老师领读,齐读,开火车读.3.猜一猜,用猜一猜的方法

9、帮助学生记忆.4.去掉拼音读,小老师领读,齐读,我点你读.5.找朋友读,出示词语,齐读,男女生对读. 【透视】简简单单几行字,其实是整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静下心来认字,识字,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太难了,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一定要有吸引孩子的东西.这堂课,虽然我的识字认读方式很丰富,但是吸引力还是不够,学生的关注程度还是不够。我认为我们要把各种好玩的游戏引入课堂,并且借助多媒体,尽量把教学过程安排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乐在其中.情境教学:教师借助多媒体,用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将需要认识的字巧妙的安排在这一情境中.学生大都善于想象,并且对想象出来的情境有一定程度的兴趣,如此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

10、了生字.儿歌教学:有一些字我们根据其特点可以将他编成简短的儿歌或是顺口溜,在有节奏的朗读朗诵中记住生字.这种方法在用时教师可以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自由编儿歌,编成的儿歌学生可以在下课游戏的时候朗诵,一举两得.游戏教学:由于学生学习时间段,学会的生字很容易遗忘,我们可以见缝插针,利用较为窄的时间段,对所学过的生字进行游戏复习,让学生加深印象,如送信,摘苹果.只有课堂丰富了,孩子的识字兴趣才能被激起.教学片断四二、 入情入境,研读课文1、 小动物们究竟在雪地里画了什么图案呢?老师真好奇啊!你们能告诉我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来说。(谁也喜欢也来读读?一起读)2、 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些脚印啊?让我

11、们再去雪地上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动物脚印对应图)诶,你有什么的发现呢?3、 哦,原来小动物画的图案和它们脚趾的形状有关。我们让小动物自己来介绍一下吧。你们觉得他们画得美不美啊?喜欢这些画吗?那你来读读好吗?(老师听出来你真喜欢这些画呀)小画家画得美,你们读得更美!4、 练习(填空、我会说)5、 练习(我会连)说说为什么这么连?6、 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平时是怎么画的呢?而小动物们又是怎么画的呢?小动物们画画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指导朗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7、 这群小画家真能干呀!你来夸夸他们好吗?我们一起来夸夸他们好吗?【透视】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图片,挑选自己喜欢

12、的动物来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单句的朗读训练,通过第一句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画家画得很美,读出喜爱的感觉。在另外的三句朗读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初步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通过图片的出示,教师简洁的引导语言,让孩子们在一个轻松和谐地环境下朗读、体会,仿佛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使孩子们进一步地热爱这片文章,进一步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练习题的设计上,通过让动物自己来介绍自己,出示动物的图片以及动物的叫声,更能让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这群小画家的可爱,爱上这群了不起的小画家。通过用朗读来夸一夸小画家。教学片断五8、 雪地上的人越来越多,小动物也越来越多,可老师却

13、发现有一个平时总爱凑热闹的小家伙没来,你们知道它是谁呢?9、 小青蛙没来你觉得奇怪吗?请你奇怪地来问一问吧。你也来奇怪的问一 问。同桌相互问一问吧!看你们问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问一问: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谁来告诉我?(它在洞里睡着了)你们回答的这么大声小青蛙都被你们吵醒了。我们轻轻地来回答。10、青蛙是益虫,小朋友们请不要打扰它,让它好好睡觉吧,等到明年睡醒后,它还会帮我们捉害虫。(小声地,别吵醒了青蛙,并要读出问话的语气)。11、 来雪地里画画多有意思啊!小青蛙不来真可惜,要不,我们一起去青蛙家叫 醒它吧!(理解这叫冬眠)12、 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也要冬眠呢?我们来认识其中几个吧!(刺猬、乌

14、龟、 蝙蝠、熊)【透视】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的合作朗读。让学生了解到青蛙是益虫,需要冬眠,我们要保护益虫的道理。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师生平等对话,轻松交流的过程中展开的,仿佛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话世界。【案例反思】童话世界 平等对话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把教学定位为交往,强调师生交往、生生交流,构建互动的教学关系,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或“学生中心论”,而且对于学生个

15、性的完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使语文课堂更加充满生命的张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学生就会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求知识,也就解决了新课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一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

16、学习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课堂的乐趣。童话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自古以来,人们利用童话故事生动而广泛地向儿童揭示自然和社会的面貌,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启迪心智。周作人明确指出童话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并且为以后的智慧和学问打下基础,也因为童话中包含自然、社会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道理,对儿童长大之后的生活也有帮助。童话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可以促进儿童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促进着儿童情感的发展。每一位孩子都喜欢童话,都很容易进入童话的世界,尽情地在童话世界中畅游。也很轻易受到童话的感染,沉浸其中。在语文课堂中使用童话,能迅速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引起孩子们积极参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