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_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884424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_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_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_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_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_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_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_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只有优异的成绩 却不懂得与人交往 是个寂寞的人 只有过人的智商 却不懂得控制情绪 是个危险的人 只有超人的推理 却不了解自己 是个迷惘的人,这门课都学什么?,第一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讲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 第三讲 大学生爱情心理 第四讲 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 第五讲 大学生自我了解与自我管理,这门课怎么考试呢,总 分,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出勤(50%),课堂作业(50%),主观题(40%),客观题(60%), 随堂考试当堂提交按原始分数计算,在期末之前延期提交需乘以系数0.8。 出勤每节课记录,如无故缺勤3次及以上取消期末考试资格。如有事请假 需提交加

2、盖学院学工办公章并有班主任签字的假条。,第一节 科学的健康观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关系,第一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第一节 科学的健康观 问大家一个问题: 在你的眼中健康是什么概念?,传统观点认为:健康是指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曾把健康的概念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

3、的条件和保证。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好比“人”字的一撇一捺,二者缺一不可。,没病就是健康吗?,健康新概念: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没病就是健康吗?,健康新概念: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

4、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绪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简言之: 心理健康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姚本先),1.智力正常(智能良好) 一般智商在80分以上。这是人们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 衡量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关键在于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自我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2.情绪健

5、康(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感情 ) 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内容有: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免不了因挫折和不幸产生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善于适度地表达、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境相符合。,3.意志健全(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

6、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信,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4.人际关系和谐 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意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对他人充满理解、同情、尊重、关心和帮助,有良好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并能在其中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5.社会适应正常(能动地适应和改造

7、现实环境 ) 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能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善于将自己融入到不同的环境中,个体与客观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能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能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6.人格完整(要保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人格完善包括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

8、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对周围的人与事均有独立自主的见解,不盲从,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学习、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并能在负责的工作中体验生活的充实和自己存在的价值。,7.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要适应 ) 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完全是一回事。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

9、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个人就是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变态),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 (2)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状态,从健康状态到不健康的状态之间有一个较长的过渡阶段。一般来说,心理正常与异常并无确定的界线,只是程度的差异而已。,值得注意的是:,(3)心理健康状态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既可能从不健康转变到健康,也可能从健康转变为不健康。随着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心理健康与否只能反映一个人某一段时间内的固定状态,并不是他一生的状态。 (4)心理健康的标准无论是哪种表述,都

10、是一种理想的尺度。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而且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 (5)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如果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难以维持和保证,就应该引起注意,及时调整自己。,什么是亚健康,健康心理学根据心理测验统计结果、症状分析、个人内心体验等方面来评价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用健康与不健康来表达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事实上,在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没有心理障碍与疾病,但又感觉心理不健康”,这就是亚心理健康,也称第三心理状态。,“生活就象是玩扑克,发到的那手牌是定了的,但你的打法是属于你的自由意志的。” 尼赫

11、鲁,大学生心理问题有性别、年级和地域差别 总体良好积极 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中的问题 大学生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心理障碍,生活适应问题 学业问题 情绪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情感问题 性教育问题 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1. 大学生活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生活能力弱,自立能力弱的情况普遍存在。 (2)大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弱。,2学业问题,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功利化,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 另外,有的学生专业选择不当,也会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3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 (1)抑郁。以个体心中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常伴有身体不适

12、、睡眠不足等,心情压抑、沮丧、无精打采、什么活动都懒于参加。 (2)情绪失衡。大学生的社会情感丰富而强烈,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内敛性,表现为情绪波动大。,4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际关系不适。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部分学生显得很不适应。 (2)社交不良。部分学生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与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充满了兴趣,却又担心失败,只是羡慕而积极参与的不多,久而久之,开始回避参与,感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3)个体心灵闭锁。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而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自信又不利于增加自身的人际魅力

13、,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的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妒忌等,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4情感问题,爱情、友情、亲情是学生情感方面的3个重要问题。 (1)爱情的困扰。 (2)友情困扰。 (3)亲情问题。,6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困生与普通生相比,更多地表观出自卑而敏感、人际交往困难、身心疾病突出和问题行为较多的状况。尤其是“双困生”,学业成绩不理想,家庭经济又很困难,心理负担很重。再如,“网络生”上网成瘾,甚至形成依赖,或陷入网恋不能自拔,并引发了种种问题行为。,1认识上的不足 在大学阶段青年学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思考人生,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

14、的矛盾和迷惘,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2人格的缺陷 性格过于内向的人,心胸狭窄、过于斤斤计较的人,孤僻封闭的人,自卑忧郁的人,急躁冲动的人,固执多疑的人,爱慕虚荣的人,娇生惯养而感情脆弱的人,都比个性开朗大度、乐观的人更易忠心理疾病。 3意志品质差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自制能力差,对挫折缺乏必要的承受能力,惧怕失败。一遇到矛盾就白责白怨或一味埋怨社会和他人,灰心失望,精神不振,由此造成恶性循环,而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疾病。,4情绪发展的不稳定性 大学生的情绪处在最富动荡和最复杂的时期,鲜明的特征是情绪的两极性。情绪起伏过大,左右不定,而缺乏对事物的客观判断;强烈的情感需求与内心的

15、闭锁,情绪激荡而缺乏冷静的思考,极易走向极端,使他们常常体验着人生各种苦恼。由此产生内心矛盾冲突而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一)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前提 (二)心理健康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的基础 (三)心理健康是个体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 (四)心理健康是适应大学生活的需要,是大学生快乐生活的基本条件 (五)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杨丽娟追星的背后,兰州28岁女子杨丽娟因痴迷刘德华而成为全国瞩目的一个新闻焦点。虽然媒体对林娟一事的报道甚多,但并没有披露杨丽娟足够多的个人成长经历,很难确切分析她狂热追星背后的心理机制。不过,通过杨家倾家荡产以及林父不惜卖肾帮女儿圆一个荒唐梦的举动来推测,杨丽娟应该是一直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只怕天下多数父母都知道溺爱不好,真正的问题是:明明知道溺爱不好,但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溺爱行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