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结构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0881443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结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结构 夏: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内外服制度(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弥漫着神权色彩)分封制(含义、分封对象、主要诸侯国)西周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礼仪制度(周礼):维护分封宗法制的工具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确立: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和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地方制度: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西汉:中外朝制度中书省(起草诏令) 提高行政效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 门下省(封驳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 六部 加强了皇权专制主义制度 中书门下(行政)(中央官制)北宋:二府三司 枢

2、密院 (军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 相权三司 (财政) (皇权不断加强)元:一省制(只保留中书省) 明:废丞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 清:设立军机处(雍正):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收精兵: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加强了中央集权(地方制度) 北宋 削实权:文官制度,设通判 造成“积贫积弱” 中央 地方 制钱谷:设转运使,财赋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加强)元:行省制度(省制的开端),宣慰司(边远地区),澎湖巡检司 战国以前:世卿世禄制 秦:军功授爵 选官制度 西汉:察举制、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后:科举制(影响) 监察:御史大夫(秦)、刺史(汉

3、)、通判(宋)、监察与谏议制度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按察使司(明清)谏议:门下省(隋唐)、谏院(宋)课后练习:12011年9月20日,北京晨报:中国传统思维中,一向有一个祖先、一个政权、一个核心的习惯。五千年文明需有一个源头,从制度方面寻找是 ()A井田制影响 B宗法制、分封制影响C八股取士影响 D禅让制影响22011年7月,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C统一度量衡标准 D首创郡县制度32011年9月,易中天教授在中国大一统中讲道:“中国大一统局面在全世界也找不出

4、第二个,历经2000多年至今还是大一统国家,这是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影响的结果”。这里的“精神文明”可能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B“天下为公”意识的影响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 D“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4金乡县志记录了明代地方官的一次祝酒词:“敦崇礼教,举行宴饮,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内睦宗族,外和乡党”。此中包含的中国传统观念不包括 A宗法观念 B忠孝观念52011年4月22日,媒体针对大学生药家鑫恶意杀人被判死刑评论认为,当代人才选拔缺失自我道德教育。而历史上我国特别重视当事人道德水准的人才选拔制度是 ()A世官制 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 D察举制C遵守秩序观念 D崇信佛道观念52011年10月数字报刊一文提出:“同时代的历史人物乾隆与华盛顿如果见面了,谈三权分立,双方会打起来,谈文字狱,他们会打得更凶。”乾隆与华盛顿出现分歧从文明史观视角看源于 ()A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 B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差异C两人人生经历的差异 D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6. 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提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