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心理发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79829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00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的心理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学生的心理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学生的心理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学生的心理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学生的心理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鑫强 心理学博士 E-mail: QQ:2444672217 TEL:13108934024,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目标 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及其教育意义;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学生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第一节 学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分类,一、心理学关于人的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理论,1.从发展的观点看学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分类 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从个体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 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人格发展、个体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发展、认识的发展。(P31) 2.从学习的观点看学生的心理结构及

2、其分类 学习造成的结果、成熟造成的结果,(一)先天的素质(The Nature of Learner Oualities),在心理学中,传统的素质概念指人的心理发展的先天遗传基础,主要指神经解剖学基础。 加涅分析了影响学习的先天素质: 1.信息输入阶段的感受性; 2.内部加工阶段的工作记忆容量; 3.信息提取阶段的速度。 先天素质为学习提供可能性,教育无法影响它们,但应避免超越它的限制,“避免超越人类的潜能”,二、加涅关于学生心理构成及其分类的观点 (加涅的学生素质观),(二)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由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易改变的特征。 1.能力(abilities

3、): (1)一般能力(测验得到的智商):核心是认知能力。 (2)差别能力:言语流利、数字推理、空间定位等; 2.人格特质:其中对学习影响较大的是学习动机与焦虑。 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能力与人格特质)虽不直接参与新的学习,但会加快或减慢学习的速度,对学习起支持性作用;本身并不构成学习的必要条件。,(三)后天习得的素质(Qualities that are Learned ),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五种学习结果(习得的性能) 4.态度 5.动作技能 直接参与到新的学习中去,是新的学习的必要组成成分。,三、加涅对学生素质分类研究的教育含义,1.教学应该“避免超越人类的潜能” 对于学

4、生的先天素质,教学不仅不能改变它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超越先天素质的限制 ;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影响最大的是信息加工过程的短时记忆的容量限制。?2点(P30) 2.教育应该适应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得素质(考虑智力水平、人格特质、习得素质的个体差异) 3.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1)根据习得素质形成的规律进行教学, (2)智慧技能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智慧技能的教学注重做到“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条件化”),四、美国心理学会关于学生心理因素与学习原理的分析,认知与元认知因素 动机与情感因素 发展性与社会性因素 影响学习的因素 个体差异因素,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

5、及其教育含义,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人格发展、个体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发展、认识的发展。 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能力 一般能力(核心是 认知能力) 差别能力 人格特质,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主要观点(P31),皮亚杰以心理运算为标准,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运算是皮亚杰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将事物从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状态。,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二)前运算阶段: (27岁)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一)感知运动阶段: (02岁),认知发展主

6、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通过感觉和动作的结合进行认知。,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二)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运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 思维特点: 单维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刻板性(反映静止的知觉状态)、不合逻辑(不合逻辑的推理)等。,(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思维特点:多维、可逆(守恒观念出现的关键)、去自我中心、动态性(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具体化(具体逻辑推理)。 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1.数

7、量守恒: ,2.体积守恒:,4.形状守恒:,3.容积守恒:,(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 思维特点: 假设-演绎思维 抽象思维(命题思维) 系统思维,二、认知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维果茨基)(P33-34),1. 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2.儿童心理机能之所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3个 3.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四个重要标志:,三、认知发展阶段过渡的一般与特殊,一般:,1发展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 2认知发展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既不会颠倒,也不会超越。,

8、特殊:,1每一个发展阶段的长短,存在个别差异。 2同一个人在一个领域进入新的认知阶段,而在另一个新的陌生的领域则可能仍停留在原先的认知阶段。,四、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因为教学的成功要以能够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运算结构为前提。 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进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良好的教学能够加快新的认知阶段取代旧的认知阶段的速度。 维果斯基(P35)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立解决问

9、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第三节,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社会化,一、人格的发展,什么是人格?,第三节 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社会化,米谢尔: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一)人格的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P36-38) 1.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外界环境的相互影响,其学说被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该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第三节 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社会化,(1)信任对不信任 01岁 (2)自主行动感对羞愧怀疑

10、 13岁 (3)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 36岁 (4)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 6青年期 (5)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 青年期 (6)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 成年期 (7)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 中年期 (8)完美无缺对悲观绝望 老年期,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以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主要冲突为依据,将人格在一生中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自我同一性,又称自我统和,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同一性并不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青少年在探求自我同一性实现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四种情况:同一性成功、同一性拒斥 、同一性混乱、同一性延迟,(二)埃里克

11、森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有助于教师理解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冲突性质,然后采取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这些冲突。,二、自我概念的发展,(1)自我概念定义:P39 自尊与自卑 自我概念的基本特征: P40 (2)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 自我概念是通过在不同情境中不断地自我评价二形成的。 在童年早期,关键人物是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以后是朋友、同学、伙伴和教师。 “池小鱼大效应”,三、个体社会化与人格发展,(一)个体社会化的涵义:P41,社会现实内部化的过程,(二)个体社会化的过程,1儿童社会化 2青年社会化 3继续社会化 4。再社会化,(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1家庭教养方式,鲍姆宁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 (1)专制型 (2)放纵型 (3)民主型,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3同辈群体,本章要点回顾,课后作业,1、课后练习题 2、小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