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兼爱”思想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78903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1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墨子的“兼爱”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墨子的“兼爱”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墨子的“兼爱”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墨子的“兼爱”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墨子的“兼爱”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墨子的“兼爱”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墨子的“兼爱”思想(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大概是在前479年前381年以内。中国春秋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可知春秋之世,杨朱之学与墨学齐驱,并属显学。,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霍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

2、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长弗能废也。(论六家要旨) 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 (汉书艺文志),一、天志明鬼 1、义从天出 天为贵,天为知而已矣。然则义果自天出矣。 曰:义正者何若?曰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 2、天可赏罚 3、顺天之意,二、尚贤尚同 (一)尚贤 1、能则举之 2、为贤之道 (二)尚同 1、“人是其义,非人之义,故

3、相交非” 2、一同天下之义 3、“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以非之。”,三、节用、节葬 1、厚葬三害 2、节葬之法,四、非乐非命 1、原耳目之实,无命 2、本圣王之事,无命 3、观现实之用,无命,五、兼爱非攻 1、“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2、“兼相爱,交相利” 3、“兼以易别” 道德的普遍主义 是故别士之言曰:吾岂能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为吾友之亲 ,若为吾亲。是故退睹其友,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别士之言若此,行若此。兼士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是故退睹其友,饥则食之,寒则衣之

4、,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六、三表法经验主义的认识论 1、事有法仪。 2、“本之于古者圣亡之事” 历史经验 3、“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感觉经验 4、“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之利。” 现实效果。,七、时空论与运动论,1、时间 久:弥异时也 久:合古今旦莫 久:有穷无穷 2、空间: 宇:弥异所也 宇:东西家南北 宇:进无(远)近,说在敷(步),3、运动 动,或(域)徙也。 行修以久,说在先后。 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4、哲学含义 时间、空间与运动相联系。 运动与主体(人)相联系。,八、认识论,1、人具有认知能力。 知,材也。 生,形与知处也。 2、

5、认识的形成须接触外物。 知,接也。 3、认识即是如实反映事物 知也者,以其知遇物,而能貌之。 摹略万物之然。 4、认识的三种来源:闻知、说知、亲知 传授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5、心具有察辨功能 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 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 6、志行 为:存、亡、易、荡、治、化。,九、逻辑理论,(一)以名举实 (举:拟) 1、名实相当: 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偶,合也。 2、同异之辨 3、同异交得 4、概念的分类,(二)以辞抒意 (逻辑判断) 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也。 或也者,不尽也。 假也者,令不然也。 效也者,为之法也。 (三)以说出故 (逻辑推理) 1、小故与大故: 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 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2、辟,侔,援,推: 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 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 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 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