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教案》word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0875994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8.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课程教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美术课程教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美术课程教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美术课程教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美术课程教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课程教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课程教案》word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课程教案一、教学理念: 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儿童自信心,不约束儿童的创造力”为原则,自由体验、大胆创造、自信表达、快乐分享、审美互动是课程的呈现特征。反对模式化的传统绘画教学,抓住儿童各个绘画敏感期的良机,通过专业系统的课程,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激发儿童生命早期的创造动力,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与审美素质。1、 培养观赏能力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学生静止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观察能力是不一

2、样的。老师是起引导作用的,而不是教孩子怎么画,少儿美术更多的是培养能力。2、 培养动手能力心灵手巧 思维、左右脑的开发课程种类多3、 培养想象力建立在观察之上,老师的提问要是发散式的。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辅导孩子画画时,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孩子画自己周围一些常见的事物。因为创造力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往往是对一件平常事物的再发现和重新组合。孩子在画周围事物时,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在观察、记忆、分析、理解和再现的过程中加人自己的想象,补充新奇的内容,这正是孩子创造力最好的锻炼。 4、 审美 小孩子具有好奇的天性及探究欲,所以学生特别乐意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探究。通过探究、讨论,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

3、与同学分享,同时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完善了审美观点。 由于栗庙小学没有外出观赏的条件,我们只能通过评论同学们的作品v 老师掌握小孩最好的方法是:表扬和鼓励学会把表扬和鼓励结合在一起,表扬在点上,就能hold住小孩子。二、课程安排 (现将支教时间暂定为每周四下午)课时课程主题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备注课时1字体设计创意类3月1日课时2妈妈,我爱你绘画类3月8日3月8日妇女节课时3千奇百怪的树 速写、创意类3月15日3月12日植树节课时4植物速写速写类3月22日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or百合花开手工类课时5儿童漫画绘画类3月29日课时6纸盘画画创意类4月5日课时7创意龙创意类4月12日课时8线

4、条的魅力速写类4月19日课时9图形的联想创意类4月26日5月3日五一放假课时10小小书签我来做手工类5月10日课时11卡通画绘画类5月17日课时12剪纸手工类5月24日课时13六一头饰手工课5月31日六一儿童节课时14粘贴画手工类6月7日课时15我的小笑脸创意类6月14日课时16多姿多彩的名族服饰设计类6月21日课程具体内容如下:课时1:字体设计教学目的:1、启发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2、学习字的变化,侧重学习笔画的变化。3、掌握字的书写方法。重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课前准备:1、水彩笔2、记号笔3、彩色铅笔 4、打印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先

5、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称叫猜字游戏,游戏的方法是:老师出题,用语言或形体动作提示小朋友们,通过提示,猜一猜是什么字。题目是:猜字谜:你一半,我一半(答案:伐)二、揭示课题师:通过刚才的比赛,老师发现一个问题,一个字原来有这么多生动有趣的意思在里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会变的字。三、新授 1、笔画变化。 提问:“衣”字主要抓住了哪一笔画的变化? 有几何形体变化,如:圆形、方形、三角形 有形象化处理,如:变点为花朵形、草形、蝴蝶形 笔画相连:平连、竖连、斜连; 2、结构变化。 有意识地将某些笔画进行夸大、缩小、移位来获得新颖的效果。可以一笔破框,两笔破框;改变框形;变成圆形、拱形、扇形、平行

6、四边形 3、字形变化:改变字体的外形,可以是整个字的几何形体变化,如:圆形、梯形、平形四边形等。 4、立体变化:平行透视、成角透视聚光、成角、凹凸等,画出字的三维空间感。 5、形象变化:以字义出发,将整个字作形象化处理。 木:变体后绘成四截木料叠成。 冰天雪地:变体后绘冰纹,画上积雪。 尖:变体成上部小下部大。 曲:变体成曲线状。 6、装饰变化:肌理、渐变、字内装饰、字外装饰。 总结:变体美术字变化的方法无论多么丰富,都要表现出整体和谐、统一、完美的艺术特点。 四、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根据“春”、“夏”、“秋”、“冬”设计有创意的字体。 2、要求:写出设计意图,即创意。 五、作业欣赏,开

7、拓思维。 1、作业展评,小结。 2、收藏、保存同学的作品。l 预计作业效果:课时2:妈妈,我爱你活动目标: 1、学习画人物半身像。 2、通过绘画学习用简单线条描述记忆形象,画也自己妈妈的突出特征。 3、培养爱妈妈的情感。活动准备: 浅色卡纸,铅笔,水彩笔,水性笔,蜡笔。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在家中最爱谁谁?(妈妈) 今天我们要做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给妈妈画一幅画像。 2、向学生介绍“三八”妇女节的意义,使学生了解这个节日是谁的节日。3、请学生说出自己妈妈长的什么样子。(可请几名学生在全班讲述,然后分组都来说明自己妈妈的特征是什么)。 师小结:原来每位妈妈都长得不一样,她们都有自

8、己的特点,有的妈妈脸型不一样,有的妈妈发型不一样,有的妈妈的眼睛和眉毛也不一样,她们都有自己的特点。 4、请学生想想自己的妈妈平时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绘画能力请学生自己画衣服并选择颜色,也可以为学生示范两至三种服装形式让学生选择。 5、教师在指导中注意巩固学生对人物五官的掌握,根据学生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一个黑点的眼睛;有眼眶的眼睛;双眼都有睫毛的眼睛等; 6、力求把妈妈半身像画得端正,在绘画中教师用亲切鼓励的语言调动启发学生爱妈妈的情感,使学生身心投入。 7、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8、展示作品:请幼儿夸一夸我的好妈妈。 9、在画的旁边写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l 预

9、计作业效果:课时3:千奇百怪的树活动目标:体验与发现:体验不同树的联想的线条产生的不同美感。实践与创造:用流畅饱满的线条进行树的联想替换。欣赏与评论:欣赏千姿百态的树,产生树的联想。知识点:学习柔美的弧线与厚叠的线条。技能要求:用流畅的线条来创作画面。重难点: 重点:选择发现有趣的形象作单元。难点:在单元与单元形象中,要有联系、有相似。教学准备:学具:记号笔、彩色水笔、钢笔、铅画纸。教具:记号笔、彩色水笔、钢笔。教学过程:一、体验与发现: 1、树有哪些部分组成? 问:大树的生长有什么规律?(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 树干:下粗上细、生长方向是往上长,越往上越细并且多。树枝的外形:一般呈细长条。树

10、叶:与树枝相比较有区别,相对呈圆形的结构。 2、欣赏其他类型的树。 你能说这些树的特征吗?树技、树叶如何?二、想象与创造 1、出示范画 讲解:火箭做树干 卫星做树干 2、集体讨论:用什么类似树枝和树叶的物体进行替换,要求替换的两者有关系。 如:长脖子鸭头与颈替换树枝,鸭喜欢吃小鱼,可选用小鱼做树叶。 又如:小辫子与蝴蝶结。 3、构图 要求用水笔等各种笔,想好了大树的替换物 教师边讲边出示步骤图。 注意:用流畅、饱满的线条进行勾画,勾画时从下往上,按树木的结构逐渐替换,使之产生系列的神奇的大树。 4、学生创作 注意:替换物之间要有相关的联系。 发散单元形象时,要保持树的基本结构。(教师巡回辅导)

11、三、作业的展示与评论 请学生自我介绍作品的替换结构。l 预计作业效果:课时4:植物速写/折百合花植物速写活动目标:1、显形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2、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重难点: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的方法。难点: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线条的繁简、疏密变化。活动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

12、、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活动准备:图片资料、勾线笔、水性笔或炭笔或铅笔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出示图片) 师:你喜欢这些植物吗? 师: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 师:你觉得这些植物给你哪些美感? 生:绿萝、龟背竹、芦荟 生: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使用、药用等作用。 生:叶子的姿态自然、形态各异 板书课题:植物速写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观察图片中的植物。 师:你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有大有小,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形态上有所不同 设计意图:了解植物的基

13、本结构和形态特征,为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埋下伏笔。而且通过实物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欣赏画家笔下的植物。 欣赏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画家的表现方法。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几幅学生作业。 师:这几幅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 师:这些孩子的画对你有启发呢? 生:表现形式可以是刮画、国画、线描、等等。 生: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 生: 师引导学生认识在绘画中,植物的前后关系可以用虚实变化、大小变化、粗细变化、穿插变化。 教师在黑板上简单演示植物速写方法,画两幅,一幅前后关系处理得当,一幅前后关系混乱的两幅植物速写图。引导学生巩固刚才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