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论文》word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0875554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3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论文》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统计学论文》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统计学论文》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统计学论文》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统计学论文》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论文》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论文》word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报告 统计学实证分析统计学期末考核 中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报告 统计学实证分析 专业:市场营销班 学号:0811020515 姓名:宋金法时间:12月18日 3摘要本实证分析选取了1996至2008年的中国粮食与人口数据,运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分析我国96至08年粮食生产情况,分别计算了历年的粮食人均占有量、增长率,并进行分组。96年至08年我国粮食产量基本呈递增趋势,尤其是04年的粮食总产量总额甚至同比增长6.65%,达到了最大涨幅。接着计算了平均粮食总产量及增长速度,进行了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离散程度分析及趋势分析。分析得出,若不过多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国未来几年的粮食总产量将呈

2、现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人均占有量也将继续提升。关键词:中国,粮食,增长率,人均占有量, 实证分析Abstract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selected from 1996 to 2008 Chinas food and population data,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analyze China 9608 in grain production, the food over the years were calculated per capita, growth rates, and grouping. 96 years

3、 to 2008 Chinas grain output was increasing the basic trend, particularly in 2004 and even the total grain output increased by 6.65%, reaching the maximum gains. Then we calculate the average grain output and growth rate for Chinas grain output degree of dispersion analysis and trend analysis. Analy

4、sis come, if not too much affected by economic crisis, Chinas total grain output in the coming years will show a sustained and steady growth trend, per capita consumption will also continue to increaseKey words:China; food; growth rate,;per capita consumption,;empirical analysis目录引言1二、资料分组2三、序时平均数的计

5、算4四、有关增长量和速度指标的计算41增长量的计算。计算公式为:42.速度指标的计算。计算公式为:5五、有关离散程度及趋势分析51.1996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及其趋势分析52.19962008年我国主要粮食产品产量的变化趋势分析63. 1996-2008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及趋势分析。8六、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分析10七、以宁都县粮食成本为例运用统计指数法分析价格与消费量对生产成本的影响:11八、结束语12中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报告 统计学实证分析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粮食问题也日趋

6、明显。,从长远来看,粮食问题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因此,研究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与对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及其必要性,中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及实现和平崛起的大局。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业逐步稳定发展。近十几年来,我国农业体制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农业政策,促进粮食产量跨越式发展,人均占有量也稳步提升,确立农业大国地位,并正在向农业强国迈进。本实证分析了十几年来我国粮食的生展状况,并研究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掌握粮食的生产状况,即时作出对粮食生产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13二、资料分组我收集了1996至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的

7、有关数据,并计算历年的粮食总产量增长率和人均占有量,如表一所示。接着根据增长率的大小将96至05年分为4组,如表二所示。再根据人均占有量的大小将数据分为六组,如表三所示。 表一、9608年人口及主要农产品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万吨)稻谷(万吨)小麦(万吨)玉米(万吨) 粮食总量增长率(%)人口总数(万人) 人均占有量(kg)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50453.549417.151229.550838.646217.545263.745705.843069.546946.948402.249804.250160.352

8、85019510.320073.519871.319848.718790.817758.017453.916065.617908.818058.818171.818603.41930011056.912328.910972.6113889963.69387.39029.08648.89195.29744.510846.410929.81125012747.110430.913295.412808.610600.011408.812130.811583.013028.713936.515160.315230.016550-2.053.67-0.77-0.91-0.210.98-5.776.653

9、.102.900.715.40122389123626124761125786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130756131448132129132802412.2399.7410.6404.2364.7354.7355.8333.3361.2370.2378.9379.6398.0表二 按增长率分组增长率组中值(x)年份(m)数量(f)4%5%2004 20082分组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增长率分布表三 按人均占有量分组差额类型数值年份数量A4001996 1998 19993分组结果如图2所 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基本稳定在360至380之间

10、,说明我国粮食产量基本上呈稳定发展态势。另外,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上看,可以把19962004年这一阶段粮食产量的上下波动称为现代农业化的“起步”阶段,而20042008年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的事实则说明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加速”阶段。三、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 1996至2008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平均数计算。计算公式为: 平均粮食总产量=根据表1中的资料,可以计算19912008年我国的平均粮食为:=48489.142.1996年至2008年我国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平均比例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稻谷产量的平均比例= = = = 根据表1中的资料,可以计算1996至2008年我国

11、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平均比例为: =*100%=38.3%3.1996至2008年粮食总产量的平均增长率计算。根据表2的资料,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应采用几何平均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平均发展速度=1.03576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00%=3.576%四、有关增长量和速度指标的计算1增长量的计算。计算公式为: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计算结果如附表1第2、3行所示。由该表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的逐期增长量1999年2003年为负,且在2000年达到最大值-39.5,说明这一时期人均占有量呈下降趋势。而20042007年均为正,说明我国

12、加强了粮食生产,粮食人均占有量不断增加。而累计增长量都为负,尤其在20002005年,其值均在-40以上,说明近十来年我国粮食生产状况不好,但近几年有所回升,人均占有量稍有增加,发展前景较好。总之,我国应加强粮食生产,努力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以保障我国人民生活水平。 2.速度指标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每增长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计算结果如附表1第4、5、6、7、8所示。由附表可知,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的环比发展速度围绕100%呈上下波动的状态,说明我国粮食人均量生产不稳定;而定基发展速度均小于100%,表明粮食发展都不如1996年,人均占有量呈下降趋势。环比发展速度在19992001年为负20042008年为正,说明我国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正在加强农业发展。定基增长速度都是负的,表明我国近十多年来粮食人均占有量均小于1996年,但在逐步缩小差距。吗每增长1%的绝对值在3%4%左右,说明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相对稳定,发展状况良好。五、有关离散程度及趋势分析1.1996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及其趋势分析我们用全距(R)、标准差(S)、全距率(RHL)、标准差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