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概论》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87278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概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对外汉语概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对外汉语概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对外汉语概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对外汉语概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概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概论》ppt课件(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总复习,题型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词语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判断题(8分:判断正误2分,说明理由6分) 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教案设计(22分),绪论,第一讲,一、名称之由来及发展,1、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母语和外语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目的语 应用语言学,(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先后顺序): 第一语言:一个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人们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2)母语和外语(国家的界限) 母语: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外国的语言。,(5)应用语言学(总序P3、P7) 最早由

2、波兰语言学家博杜安于19世纪末叶提出。 广义:跟理论语言学相对。 指一切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学科。 狭义:专指语言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 和母语、外语有着怎 样的关系?,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的关系 划分的标准不一样: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时间先后 母语和外语:国界 四者关系交错复杂。,(一)第一语言和母语、本族语的关系 就多数人而言,母语和本族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习得的第一语言并非母语和本族语,如中国少数民族的小孩在汉族地区长大,首先习得了汉语,汉语是他的第一语言,却不是他的母语和本族语。,第二语言大多是指外语,但除了外语,还包括本国其他

3、民族的语言或本族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如在中国,中国人学习的英语,我们可以称之为外语,而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或汉民族人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一般不叫外语,可以把对方的语言叫做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的学习通常是目的语的学习。,(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言语社团/民族的界限): 本族语:与“母语”和通用; 非本族语: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4)目的语 目的语: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学科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科学术语有三层含义: 1.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 即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过程。

4、 2.作为一门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 3.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性质 1、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2、对外汉语是第二语言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的由来: 1、创始于1950年:清华大学东欧留学生汉语专修班; 2、1978年,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 3、1983年,“中国教学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 标志着该学科正式诞生。 4、1984年,何东昌的报告标志着其学科地位及其命名已得到政府的正式确认。,语言学习,第二讲,一、补充两组概念 1、语言和言语 2、语言能力和

5、语言交际能力 二、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 三、第一语言的习得 四、第二语言的学习 五、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习得的比较,1、西方学者的看法: 用“习得”和“学习”来区分“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习得: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无意识地获得语言。如:儿童习得第一语言。还有人把习得称为“获得”。 学习: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下有专门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掌握语言规则,逐步获得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过程。如:学习第二语言。“学得”,(一)第一语言的获得大体上经过两个不同的时期: 1、早期的潜意识的语言习得 2、入学后有意

6、识的语言学习,第一语言的习得,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 主要理论和假说,1、刺激反应论 2、先天论 3、认知论 4、语言功能论,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1)代表人物: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 这是行为主义理论的解释。 行为主义理论分为: 旧行为主义(代表:俄国的巴甫洛夫) 新行为主义(代表: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1刺激反应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的,是后天形成的一套习惯(强调外部条件)。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行为,同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 语言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而获得的, 在这个过程中,强化是非常重要的,是塑造行为和 保持行为强度所不可缺少的关键。在儿童习得语言

7、 的过程中,外部环境是十分重要的。,(2)主要观点,(1)代表人物: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 (2)主要观点: 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 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受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语言习得机制”( LAD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2先天论,(1)代表人物: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 。 (2)基本观点: 儿童头脑中没有神秘的语言习得机制,更不存在普 遍语法,但人类有先天的认知机制和认知能力。认 知机制和认识能力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个体在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过程 中,通过同化、顺应和达到暂时平衡

8、,不断地从一 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种理论也可叫做 “相互作用理论(interaction theory)”。,3、认知论,(1)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 (2)主要观点:语言功能论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因此儿童首先习得的是语言的功能,儿童在单词句阶段所说的每一个词,都有其功能,都是为了表达一种意思或要求。因此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是逐步掌握语言用来表示功能、表达意义的各种方式(结构)的过程。,4、语言功能论,第二语言学习的 主要理论和假说,1、对比分析假说 (迁移理论)

9、 2、偏误分析 (错误、偏误;中介语假说),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要理论和假说,1、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即“刺激反应”理论,即第二语言的获得是通 过“刺激反应强化(反应后的刺激)”形 成语言习惯的结果。也就是迁移理论。,(一)对比分析假说 (CA:Contrastive Analysis),对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研究,尤其是外语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目的语和第一语言的对比,从两种语言的差异中发现了第一语言的正负迁移,从而发现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便于更有效地制定大纲、设计课程、编选教材和改进课堂教学与测试。,

10、2、意义,它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迁移,1、两种语言的差异越大,干扰不一定大,可能反而小。 2、CA重视语际迁移,忽视语内迁移。 3、CA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功能。 4、CA重在预防,忽视诊断。 5、最大的问题是把学习者看做是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3、局限性,语际(interlingual)迁移: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 语内(intralingual)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把已学得的某项规则不正确地扩大化了,超过了所允许的限制。,1、理论基础: 中介语假说 心

11、理学基础: 认知心理学。,(二)偏误分析 (EA:Error Analysis ),偏误分析很注意区分失误(mistake)和偏误(error)。科德 失误是口误或笔误,是偶然现象,是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 偏误是对正确语言的偏离,这种错误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反应说话者的语言能力。,最早由塞林格(Selinker)于1969年提出的(1972年正式发表)。 指的是“介于学生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中介语(interlanguage),本 族 语,中 介 语,目 的 语,中介语特点 1、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

12、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两种语言的混合体。 2、中介语是一套合法的语言系统。 有一整套规则,学生是这套规则的创造者。学生不是随意地使用这种语言,而是有意识地创造性使用这些规则。反映学生实际的语言水平,代表他的语言能力。 3、中介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语言系统。 它会随着学生的交际需要而不断变化,逐渐离开本族语而接近目的语。,偏误分析最重要的贡献 在于它提高了错误的地位, 转变了我们对错误的看法。 以前人们认为第二语言学习 中的错误是十分有害的东西, 应尽量避免。,1、它是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错误是学习的现实。教师要能容忍一些错误

13、。 不容许学生犯错误,是对待错误的错误态度。 容忍错误也可以成为减少错误的因素。 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是成功的交际,而不是完美的交际。,偏误分析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2、学生的错误是教学的宝贵反馈。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我们的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老师“教唆”出来的。,3、偏误分析是编写教材的重要基础之一。 教学语法比较容易跟学生的“内在语法”挂钩,成为他们易接受的东西。 4、错误最终还是要纠正,不纠正,就会成为永久性的固定化错误。 前提:不挫伤其积极性,不影响其的 交际,不制造紧张心理。,(一)相同之处 1、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2、都是

14、为了获得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3、大体上都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阶段。 4、语法习得有一定的顺序。,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习得的比较,(二)不同之处 1、主体不同。 2、学习的起点不同。 3、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 4、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 5、学习的动力不同。,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习得的比较,1、主体不同。 第一语言习得者是儿童; 第二语言学习者是成人。 两者的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的不同,形成了语言学习条件、方法和结果的不同。正是主体的不同决定了以下其他方面的不同。,2、学习的起点不同。 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学过任何语言。 成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

15、了第一语言。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尽管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可能碰到一些新概念或尚未接触到的概念需要建立,有的概念需要调整或修正,但总的来说不需要从头开始另搞一套概念系统,而只需学习一种新的符号表达方式。,3、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接触自然的语言。儿童根据交际需要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从中吸取他能吸收的语言材料,这是一种很彻底的“沉浸法”。每天至少有10小时以上接受语言输入,五年大约有18000小时。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很难做到的。,4、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 第一语言基本是自然习得的,

16、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有具体的语言环境。 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有的教师纯用目的语输入,有的则用双语。,5、学习的动力不同。 其相同点都是为了交际。但二者所产生的动力并不不同。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是出于本能,是生存的需要。有天然的动力,可以持久不衰,不需要别人来督促。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在交际的大前提下,有各种目的,有为了受教育,有为了学术目的,有为了职业目的等。,语言教学,第三讲,一、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1、第一语言和母语、本族语的关系 2、第二语言和外语、目的语的关系 二、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之比较 三、对外汉语教学 四、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讨论: 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 同: 教学目的相同:都是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性质相同:均属于第二语言教学。 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等相同。 学科理论基础相同: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异: 教学环境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时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