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财政学》word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087210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37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财政学》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教育财政学》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教育财政学》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教育财政学》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教育财政学》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财政学》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财政学》word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答题(7)生产与交换:帕累托状态的条件: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如果资源的一种配置增加了一个消费者的福利,而没有减少另外消费者的福利,这种配置就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如果资源禀赋配置的任何改变总有人的福利受到损失,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状态。也就是说,要提高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必须是其他人的福利降低,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简答题(8):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如果每一种商品都有一种市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消费或者生产中没有外部性,那么竞争市场均衡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状态。完全竞争市场中消费者决策:消费者之间的条件:生产者的条件: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定价原则:边际成本等于价格企业的边际转换率的定义:多生产一单位的苹果

2、,需要放弃的无花果叶的数量: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成本的关系:企业的边际转换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1、一个良好运行的竞争制度会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产生某种资源配置。2、政策含义:竞争的经济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无需要任何集权指。3.不需要政府,或者最小的政府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1.如果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是凸性的(无差异曲线是凸的),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曲线是凸的,生产和消费中没有外部性。任何帕累托有效率的经济状态都可以通过竞争市场均衡来实现 。2.第二定理说明分配与效率可以分开考虑。任何帕累托效率配置都能得到市场机制的支持。市场机制在分配上是中性的,不管商品或财富公平分配的标准如何,都可以用竞

3、争市场来实现这种公平。3.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价格机制有两种作用,一是配置作用,也就是表明资源的稀缺性;二是分配作用,也就是确定不同的交易者能够购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4.第二定理说明,这两种作用可以区别开来,我们可以重新分配资源商品禀赋来确定各个人拥有的财富,然后,再利用价格来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5.第二定理说明:社会对初始资源禀赋做出安排,然后让市场发挥作用,就能到帕累托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失灵的原因:(1)效率的方面来看:1、公共产品、外部性的存在;2、不完全竞争,诸如自然垄断情况下的成本递减和规模收益递增;3、不完全信息。4、不确定性。这一切皆源于交易成本。 这种考虑到市场失灵的问题,政

4、府一种可能的角色就是干预市场的配置功能,纠正市场失灵。(2)市场失灵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公平问题,并不是关心市场的有效性;而是对收入和福利的分配公平性或者社会公正性提出质疑。市场和政府: 粗略地说是“双人舞”v 至于如何配合,是个难题。v 严格说,市场、政府和道德什么是政府:一个模型(政府是选民雇用的公仆,老百姓的长工)政府职能:1、制订并实施法律、保护产权、维持社会的安全。2、配置功能。3、收入分配职能 。4、稳定功能、发展功能 教育的生产提供制度取决于什么?v 问题的实质是:教育的提供、生产和交易制度的选择问题v 任何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制度都取决于产品、或者服务的性质和社会经济、文化、政治、

5、制度环境v 教育服务也是如此:教育服务的生产提供交易制度取决于教育服务的性质,也取决于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环境所谓外部性就是指一个人或者企业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外的人或者企业,个人选择、企业选择没有充分享受选择所带来的利益,或者没有全部承担这种选择决策的全部成本。v 个人A对个人B的影响是直接的,也就是说不是通过价格机制的中介而施加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若通过价格机制,就不是外部性v 外部性的特征1.外部性是指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影响是直接施加的,而不是通过价格机制或者市场机制实现的。 、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也有负的外部性。 、外部性既可能是个人造成的,也可能是企业造成的。、外部

6、性的极端情况就是公共产品。v 外部性的解决办法(1)现根据传统的观点:政府。传统经济学解决外部性的办法就是政府干预,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机制“再看不见的手”在外部性领域是无效率的。所以传统经济学在提出了外部性就介绍政府干预:v 、税收和补贴:庇古税,补贴的道理跟高薪养廉相同。v 、政府规制:以强制手段制止一些人或者企业的行为。(2)私人解决办法:科斯定理科斯定理:不论产权配置给谁,只要交易成本为零,各方之间总可以达成协议,实现资源的帕累托配置。科斯定理不仅认为产权的分配可以确保效率,而且认为怎样分配产权的方式仅仅影响收入分配,而不会影响效率。关于污染的例子说明科斯定理v 传统经济学把外部性看成一方

7、损害另一方,或者一方还使另一方受益问题,所以必须由政府来干预。自从1960年科斯著名的论文社会成本问题发表,科斯定理提出来以后,人们改变了这一看法,那就是把外部性带来的效率损失归结为产权界定不清晰和不充分。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楚,就无法确定谁究竟为外部性后果承担成本,或者谁应该获得外部性的收益。因而可以通过产权界定消除外部性。现代产权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把外部性看成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 v 科斯定理重新划分了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正如斯蒂格利茨指出的,科斯定理的魅力在于将政府的作用限定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政府的作用只不过是明晰产权,其他的有私人市场去取得有效率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私人市场在解决外部性时

8、是非常有效的。科斯定理肯定了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产权没有明确界定,或者交易成本非常高。(3)外部性的市场解决办法:私人契约:果园和养蜂者达成协议。内部化:这是产权明晰的一种方法。让河边的居民拥有造纸厂的产权。创造一个市场:拍卖 排污许可证建立排污许可证市场芝加哥证券交易市场进行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外部性的存在可能与缺乏相应的资源市场有关系,通过政府创建一个本来不存在的市场。拍卖:政府出卖排污许可证,允许排放数量为的污水。企业为获得这些排污许可证(排污量)进行竞标,出价最高的企业获得排放权利。也就是排放量需求等于排放供给时拍卖结束,市场出清。用图来分析,横轴表示排污量,纵轴表示排污

9、许可证的价格,也就是排污费。排污量一旦确定后,排污量供给曲线就是一条竖直的直线SM,排污量的需求(排污权需求)曲线DM是向下倾斜的。排污许可证市场的效率:政府不拍卖排污许可证,而是向企业发放许可证,企业可以自由的买卖许可证。排污量拍卖和发放许可证都是有效率的方法,但是对收益分配影响很大,排污量拍卖所得由政府获得。许可证发放和买卖的所得由企业获得。v 生育权交易v 举例说明科斯定理: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中利用交易费用的理论分析了法律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科斯定理是现代法律经济分析的基础。科斯定理的条件是交易费用为零,事实上交易费用不为零,产权的配置必然影响效率。这样法律规则就有了重要作用,因为个人

10、所具有的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在科斯看来经济学中的产权跟法学中的产权是完全对等的),法律就是界定权利的规则,因此法律对经济体系的运作将会产生深远影响。v 科斯第二定理:当交易成本不为零时,产权的配置影响到效率。资源是否能够有效使用,取决于产权如何分配。教育的外部性问题与教育的提供生产制度:v 通过外部性来加深对教育制度的理解:教育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教育服务的外部性问题。v 、教育的外部性 (让学生自己列举)v 、解决办法:(首先提问学生思考)v “私了”、市场:私立大学接受校友、企业或者基金会的捐赠v 政府补贴:补贴给私人,补贴给学校。政府办学。教育服务的三个特性:v 1、准公共产品;2、

11、信息特征,难以考核;3、教育服务和人力资本的非抵押特性;4、其他属性:教育投资的时滞,投资的不确定性,受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需要维持教育机会公平教育服务质量直接度量和考核的困难 。教育是对人进行社会化的一种活动,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人的发展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意识形态的教育、价值观念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各种个人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掌握等。这些内容都很难定义其准确的目标,非常难以测量,无论是质的方面,还是量的方面。教育服务的量化和考核也就很难,即便不是不可能,也是成本极其高的。 教育服务问题涉及很多价值判断问题,而价值

12、判断是不能度量的。 单就教学服务来说,质量的测量也是困难的。就某门课的教学来说,教学目标也是多重的,既有能力的培养,也包括知识的传授掌握。 v 人们购买了教育服务后,教育服务就不能再同受教育者分离,教育服务必须以人为载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育服务被受教育者接受之后,就形成了受教育者的人力资本。人们接受教育的目的在于积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也同样是以人为载体的。人们所接受的教育服务和人力资本都不能单独存在。所以,人们所接受的教育服务、人力资本与其载体具有天然的不可分离的特性。任何人一旦获得教育服务和人力资本之后,这种产品就永远附着在这个人身上,不能单独转让。v 由于教育服务和人力资本的这种特性,

13、导致了人力资本不能作为抵押品。因为一旦用人力资本作为抵押品,债权人无法保证获得事后的人力资本的控制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所以,用人力资本或者教育服务作为抵押品是没有抵押价值的。教育服务和人力资本不能作为抵押品。v 由于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服务和人力资本不能作为抵押品,这直接导致了教育中资本市场的不健全、不完备,受教育者不能用其所接受的教育服务和人力资本作为抵押品去获得贷款。教育的产品属性:准公共产品,有正的外部性。v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从自身的性质属于纯私人物品,但是,由于一定的制度安排,基础教育就具有了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一套制度包括,政府对基础教育提供财政支持,学校对所有的儿童开放

14、,以及强制性要求所有的儿童必须接受基础教育”。胡鞍钢教授等给出的理由是“由于政府对基础教育投资成为沉没成本,增加一个孩子享受基础教育的可变成本又相对较低,因而基础教育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v 许多学者的看法跟胡鞍钢等一样,均把教育服务的消费或者使用理解成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如果这样理解教育服务的消费或者使用,教育服务消费的排他成本并不高,学生不交学费,就可以被拒之于学校大门之外,不让上学,这很容易就能做到,这样来看似乎教育服务不具有非排他性。至于非竞争性,如果这样来理解教育服务的消费,当一所学校的学额已满时,增加一个学生的边际成本很大,这时对教育服务的消费就具有竞争性;当一所学校的学额还不满

15、时,增加一个学生的边际成本较低,一个学生对教育服务的消费不影响或者较少的影响到另一个学生的消费,这似乎就是教育服务的非竞争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学校教育服务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所以是准公共产品。 v 事实上短期培训这种教育服务通常是私人产品,是靠市场机制来提供生产的。 v 公益性就是正的外部性;从公平和权利的角度来考虑,任何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和政府应该保护这种权利,这也是教育的公益性。v 作为一个行业或者产业,公益性必然意味着非营利性。为什么要有非营利性事业或者说公益性事业?首先就是外部性的原因,在存在正的外部性的条件下,如果政府不去投资,外部性会导致教育投资达不到社会需求最优的

16、数量,教育服务供给和需求不足。公益性的实质性含义之一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外部性。作为一个行业或者产业,教育投资是不能直接获得经济利润的。 v 非营利性的含义实质就是任何人不能拥有事后的剩余索取权,不能用剩余索取权作为激励手段。通俗的说,非营利性不能把企业的剩余利润分配掉,只能留在组织内,供组织进一步发展使用。v 剩余索取权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作为组织有效运作的激励手段;也有很多情况是不能运用剩余索取权作为激励手段的。v “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办学”的规定是对学校组织的性质的规定。v 仅仅是外部性并不能必然要求学校组织一定是非营利性的,因为对于一个学校组织来说,可以通过契约来补偿外部性问题。v 例如,可以通过国家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