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A版】俄国改革

Jerm****014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2MB
约21页
文档ID:70870979
【5A版】俄国改革_第1页
1/21

俄国改革,背景、时间、目的、内容、性质、影响,,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672.5.30~1725.2.8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1682~1725)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罗斯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 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一、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农奴使用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农奴只有使用权,可以世代相传,封建主可以没收农奴的份地农奴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财产继承税农奴还要向封建主服劳役和交纳一定数额的实物作为地租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背景:俄国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 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农奴、农民、奴隶区别,农奴:封建社会中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的农业生产者。

在经济上受剥削,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处于社会最底层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 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 ,也有属于自己的私有土地, 人身比较自由 奴隶:为奴隶主劳动,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俄国农奴制下农奴的生活状况有何特点?,农奴在财产、人身、司法上依附于领主;,农奴生活贫困,居住环境恶劣;,领主可以自由买卖农奴;,政治上:受压迫,人身权利受到限制; 经济上:受剥削,生活贫困不堪 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内容:,,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广学校教育,影响:,,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消极:保留了农奴制,走上了扩张道路性质:,自上而下的封建农奴制改革,军事,——按照欧洲方式改革军队,A、实行征兵制,B、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的军队,,经济,A、鼓励私人开办企业,B、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进行税制改革,,政治,——加强中央集权,A、在中央设立最高机关:参政院,B、地方设立总督,,,听命于沙皇,文化教育,A、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聘请外国人到俄国传授先进的科技,B、发展各种公共事业,C、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C、废除世袭特权,改革内容:移植西方文明(全盘西化),讨论:1、如何评价彼得一世? (是“暴君”还是“大帝”?请用史实说明),(俄总统普京:“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为什么?),主要成就 :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使俄国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奠定了近代俄国强大的基础,因此彼得一世可以称为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其主要局限性: (1)是未能废除农奴制度 (2)侵略扩张也给欧亚人民带来了灾难 (3)野蛮、粗暴的手段推进 (4 ) 改革加重农奴的负担,【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封建农奴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一】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以来,一直注重面向西方,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初,俄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为扩大实力范围,转移国内矛盾,沙俄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思考:失败的原因和影响,失败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难以抵抗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失败的影响:暴露了封建农奴制的落后,俄国的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推动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沙皇的抉择,“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 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 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 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二、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与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齐名的皇帝 他在任期间,对俄罗斯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861年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为俄罗斯在19世纪后半期的中兴奠定了基础他还主持了多项政治改革,制定了把俄罗斯君主制改造为君主立宪制的改革计划然而他的遇刺却打断了俄罗斯的政治改革进程,此后俄罗斯帝国基本上丧失了进行政治改革的历史机遇材料1: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材料2: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探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目的何在?,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军事上:,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主观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 的新思潮,克里木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国内矛盾激化,主要内容:,1、政治上: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不得买卖农民或干涉他们的生活; 2、经济上: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

1861年改革,影响:,1、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2、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社会)3、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沙皇政府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性质:,【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阅读资料一、二,1、农奴以高于市场价的钱赎买土地,说明了什么? 2、资料2中农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农奴以高于市场价的钱赎买土地,说明了什么?,1、说明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改革也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合法”的掠夺最好的土地为贵族地主占有,农民赎得份地所付的赎金则高处市场价的两三倍,当农奴真正“解放”以后,实际上一贫如洗,他们大多数无法独立经营,所以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保存了大量封建残余2、资料2中农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反映了改革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成为自由人,社会地位提高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从此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彼得一世,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1689年,自上而下的封建农奴制的改革。

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 赎买份地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课堂小结,改革是强国之路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适时的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 改革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我们要坚持改革不动摇,支持、拥护改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