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能力与目标第四章教育目的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6833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能力与目标第四章教育目的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大学语文能力与目标第四章教育目的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大学语文能力与目标第四章教育目的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大学语文能力与目标第四章教育目的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大学语文能力与目标第四章教育目的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能力与目标第四章教育目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能力与目标第四章教育目的(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而这个教育的目的,就它同就业和经济进展的关系而言,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白己的欲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第4页。 教育既是达到一些社会目标的一种手段,也是生活质量的一种理想的改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目的概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1、广义的教育目的,人,受教育者,期望、设想、规定,2、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

2、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设想和规定。,1、宏观性 2、强制性 3、历史性 4、理想化 5、层次性,二、教育目的的特点,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 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 教师200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及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91号)要求,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并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就做好中小学教

3、师补充工作通知如下: 一、全面实施“特岗计划”,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二、深化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改革,确保教师聘用质量 三、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确保持证上岗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师补充工作的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九年三月二十五日,层次性,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宏观,中观,微观,国家,学校,教师,教育方针,基本技能:即阅读书写能力、倾听和口头表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 思维能力:即能有新想法,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根据符号图象进行思维分析。 个人品质:即热爱工作,有敬业精神,自重,有自信心;有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自律,能正确评价自己;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

4、德行为准则。,美国提出现代人必须具有三种素质,有高度教养和出色人品(日本教育界十分强调加强德育,并提出“德育是关系日本21世纪命运的关键”); 能对社会发展和增进福利作出贡献; 有独创性; 具有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遭到破坏、人口爆炸、民族冲突、贫困和饥饿等复杂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日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日本丰桥市立羽田中学的学校管理案中确定的“本校的教育目标”是:以培养“不怕风雨”、开朗的、健壮的、心灵宽广的人为目标。要求学生成为:a)创造性的人具有自学的精神,确立向往未来的理想;勤于思考,追求创造性的欢乐。b)心灵宽广的人养成重视礼仪,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培养同情心及

5、互相信赖、心胸宽广的精神。c)顽强的人不怕任何困难,体魄健壮;永不自满。 (李兆德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辽宁教育出版社,1985年7月p10),就学校的目的举例:,校长李希贵1995年上任实施改革,他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并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作为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准则(“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如我国山东高密一中:,a、在教师的眼里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应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b、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用成功酿造自

6、信; c、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道德锻炼; d、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拿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 e、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就必须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一个学生; f、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g、在教育者的词典里,只有“挫折”一词,没有“屈服”二字; h、失败教育只会使教育失败,成功教育才能使教育成功; I、播种下的是习惯,收获到的是品格; j、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三、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共同目标 激励功能:目标反映人的目标和动机。 评价功能:是评价、检验教育活动的最根本标准。 选择功能:选择教育内容、知识,总之,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

7、出发点,又是最终归宿。,四、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主观依据,2.客观依据(最终以客观存在为依据)(客观制约性):,教育的价值取向,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最终决定因素) 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文化背景的影响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五、 几种主要的教育目的论,(一)宗教本位论 1、代表人物: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小原国芳以及西方中世纪的思想家们等。 2、主要观点: 人类借助于精神可以体会或达到永恒的世界或总体的精神; 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为人们的永生做准备,使人们信仰和皈依于神或上帝; 为了能够使人们达到最后的目的,教育应该使人们具有“知识”、“德性”、“虔信”和“忠诚”等

8、品质。,完人教育(日本:小原国芳)塑造健全的人格。 真、善、美、圣、健、富 知(哲学)-真 心 情(艺术)-美 宗教-圣-绝对价值 意(道德)-善 人 生存- 健 身 - 手段价值 活动力-富,(二)社会本位论 1、社会本位论(国家本位论),代表人物为荀子、柏拉图、迪尔凯姆、凯兴斯坦纳、法西斯和军国主义者等等。 2、主要观点: 人的本性是其社会性(政治性、经济性或文化性); 相对于个体来说,国家或社会是绝对的和优先的价值实体,个体只是构成这一绝对价值实体的“材料”或“要素”; 个人的使命在于为国家或社会进步事业献身; 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三) 个人本位论 1、代表人

9、物:卢梭、裴斯特洛齐以及一些持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立场的思想和教育学者。 2、主要观点: 人的本性在于其“自然性”;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 只有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 对个性的压抑和摧残是一切专制国家和时代教育的通病,必须得到彻底的医治。,我希望我的生活与选择,能够由我本身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我希望成为我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别人意志的工具。我希望成为主体,而不是他人行为的对象;我希望我的行为出于我自己的理性、有意识之目的,而不是外来的原因。我希望成为重要的角色

10、,而不是无名小卒;我希望成为一个行为者自己作决定,而不是由别人决定。 伯林,(四) 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家杜威。 “教育无目的论”其实并不是主张教育不要有目的,而是主张“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所持的教育目的就是:人是一个经验系统;简而言之,“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地改造或改组”。,六、20世纪教育目的观,1、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教育流派:永恒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 观点:以人自身精神上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人为中心) 哲学基础:人性不变;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特点

11、:永恒化;理想化;人性化,六、20世纪教育目的观,2、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教育流派:实用主义教育;学科结构主义教育 观点: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 哲学基础:世界是变化的;事物应该具有有用性 特点:社会适应性;社会功利性;重视科学教育,六、20世纪教育目的观,3、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观点: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 特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必然融合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只是教育的“一半”,七、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1、完整的人(原始人) 2、和谐的人(古希腊人) 3、全面的人(文艺复兴时期) 4、自由的人(近代资产阶级) 5、全面发展的人(空想社会主义),马

12、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二)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现代生产为 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一)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八、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规定为四个方面:,智能、体能 活动能力 道德品质 情感、意志、性格,第二节、我国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内涵,1.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1)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1985

13、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四有、两爱、 两精神”,(4)1995年,中华人民共各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 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教育目的已经成为全 国必须遵行的法律要求。,(2)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 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1.内容(表述):教(2001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基本特征(基本点):,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本质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

14、体力 两方面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素质要求,有关部门以“你长大了干什么”为题,对北京市21203名学生 进行调查,发现愿意当工人的仅占5%,而愿意当农民的仅占万 分之一;最受欢迎的职业是小汽车司机和大饭店服务员,理由 是这些职业的工作条件舒适、轻松,碰巧还有出国的机会。在 对132名24年级小学生的调查中,竟发现有67名学生,从来不 为自己铺床叠被。,分析题:,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立志做社会主义的自觉的劳动者。,二、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1.全面发展教育的

15、含义:指为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进行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3.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相互关系:,渗透性:互相关联、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促进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不可替代性:有各自特定的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规律,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 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 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 和提高。,如何理解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辨证统一关系?,三、如何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对策),2.正确处理几种关系:,1.明确教育目的的具体要求,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的关系 德智体美劳之间的关系 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三、面向21世纪教育目的的展望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 个性、社会性与类特性协同发展 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协调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相结合 注重本土与面向世界向结合,讨论:,一、什么是素质教育?,二、什么叫赏识教育?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