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2章第3课地球的公转(湘教版湖南专用)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6295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2章第3课地球的公转(湘教版湖南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2章第3课地球的公转(湘教版湖南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2章第3课地球的公转(湘教版湖南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2章第3课地球的公转(湘教版湖南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2章第3课地球的公转(湘教版湖南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2章第3课地球的公转(湘教版湖南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2章第3课地球的公转(湘教版湖南专用)(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公转,必修,1运动轴心及其轨道,轨道为黄道面,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1)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如下图):,2方向,(2)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如下图):,(1)恒星年:公转360,365日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3周期,(1)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 (2)平均角速度每日约1,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4

2、速度,【真题1】(2009重庆)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开普敦炎热干燥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B,C,【思维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是地球公转的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从甲自西向东到乙,地球距太阳越来越远,但并没有到远日点(7月初)。 第(1)题,地球从甲1月初开始到乙,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 第(2)题,当地球在甲位置(近日点)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

3、季,故选C项。,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及地球位置的判断技巧 (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北逆南顺”。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运行到近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规律技巧总结,(3)地轴北极朝上的二分二至图中,地轴左倾,则可判定椭圆轨道长轴的左侧端点为冬至;地轴右倾,则长轴的右侧端点为冬至。然后,再根据二至点的位置来寻找近、远日点的方位。,规律技巧总结,1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产生,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

4、面不重合,它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23.5。,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用表解法记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如下:,2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 (1)黄赤交角与五带,图中为黄赤交角,等于23.5,为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等于66.5,二者之间的关系互为余角。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也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 若黄

5、赤交角变小,则反之。,(2) 黄赤交角与四季变化,黄赤交角是形成地球上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若黄赤交角等于零,就没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也就没有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那就更不可能形成四季的变化。,具体归纳如下图所示:,(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问题: 假设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匀速的,那么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故太阳直射点每个月的移动纬度大约为8,每移动1大约需要4天。,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与应用,利用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推测极圈内任一纬线的极昼、极夜天数。极圈上极昼极夜天数为1天,极点出现极昼极夜天数约为半年,极圈内其他纬线出现极昼、极夜的天

6、数则依据太阳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纬度为8加以计算。,(2)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的应用,【真题2】(2010浙江)读图,某经线上有一点M,虚线为过M点地面垂直线,L1、L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当角、之差小于6时,M点的纬度范围是( ),A3N3S B6N17.5N C3N17.5N 或3S17.5S D17.5S23.5S 或17.5N23.5N,A,【思维过程】 本题是近几年来地球运动中命的最容易的题目。先读懂冬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说明该地在023.5纬度间。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口算:赤道上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差是0,纬度1的地方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差是2,依次类推就行

7、。,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影响 在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是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确定,就要根据其移动过程及其规律来分析。其移动的方向及所在的半球可用下图来表示:,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若黄赤交角增大,则太阳直射点范围变大,极昼、极夜范围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增大,反之则变小。 黄赤交角的变化又导致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范围的变化,进而影响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范围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地球的地理环境。,规律技巧总结,歌诀记忆黄赤交角对五带及极昼(夜)范围的影响: 角大寒热大,角小寒热小。 角大极昼(夜)范围大,角小极昼(夜)范围

8、小。 不管角变大或变小,两极极昼(夜)天数不动摇。,规律技巧总结,1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他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2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9、。,【真题3】(2011江苏)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2)若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B,C,【思维过程】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出三地在当日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11小时22分、13小时8分,在次日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4分、11小时20分、13小时10分,根据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距越大的原理,可知,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是。若地为北京,地在当日的昼长13小时8分,次日昼长13小时10

10、分,北京昼长夜短,且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各地昼夜长短相差不是最小。,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下表),规律技巧总结,(2011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二次质测)“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据此回答12题。,1.这一天,北京天安门前国旗旗杆的杆影朝向与长度变化规律分别是( ) A西北北东北 长短长 B西北北东北 短长短 C西南南东南 长短长 D西南南东南 短长短,A,2.当“嫦娥二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

11、是( ),B,【解析】 第1题,10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京日出太阳在东南方,正午在正南,从西南日落,故杆影方向是西北北东北,而影长是日出长正午短日落长。 第2题,10月1日地球位于秋分与冬至之间,A图中地球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B图中地球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C图中地球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D图中地球位于冬至与春分之间。,(2010安徽育英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中甲、乙、丙、丁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读图回答34题。,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多的一段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4.2009年7月22日发生日全食,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

12、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C,D,【解析】 第3题,地球在远日点时公转速度较慢,所用时间长,根据图中地球公转方向,可以判断丙至丁段地球位于远日点,所用时间最长。 第4题,根据上题可知,远日点位于丙丁之间,结合地球公转方向,7月22日发生日全食时地球靠近丁点。,(2010山东烟台市高三一模)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56题。,5.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6.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

13、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B,B,【解析】 第5题,根据题意容易判断,A、B、C、D分别是夏至、秋分、冬至和春分,因此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大约是我国春季,出现的文化现象为荡秋千,踏青插柳。 第6题,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并且直射在南半球,故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7.(广东高考)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动,据此讨论下列问题。 (1)若此角度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答:此角度变大,黄赤交角变小,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变化变小(即春分日至秋分日之间变小;秋分日至春分日之间变大;春秋分日无变化)。年昼夜长短变幅减小(即冬季昼长加长,夏季夜长加长)。,(2)若此角度变小,则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将如何变化?,答:太阳直射范围增大(此角度变小,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在北半球向北推,在南半球向南推)。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范围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