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5972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9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 防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家畜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祖国医学历来就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与未然”。 如素问四时调神大论中就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记载。 丹溪心法也说:“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 以上“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在指导后世医学的医疗实践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谓“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

2、是未病先防, 一是既病防变。,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在家畜未发病之前,预先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邪正两个方面。邪气侵犯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外邪通过损伤正气而起作用,所以,未病先防,重在培养机体的正气。关于机体正气的培养,中兽医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去着手的:,(一)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使役 (二)针药调理 (三)疫病预防,(一)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使役 中兽医认为此为预防家畜病症发生的关键。正如元亨疗马集中所说:“冬暖,夏凉,春收,秋厩,节刍水,知劳役,使寒暑无侵,则马骡无疴瘵(zhai 债)也”。在兽医古籍中很多地方都

3、记载了有关家畜饲养、管理和使役的注意事项,如元亨疗马集三饮三喂刍水论中论述得就很详细。在饲养方面提出过饥渴时不能暴食暴饮,劳役前后不能饮喂过饱,饮水和草料必须清洁,不能混有杂物;有汗和料后不能立即饮水,膘大马、休闲马和夏季要减料。在管理方面,提出厩舍要冬暖夏凉,经常打扫干净。在使役方面,提出要先慢步,后快步,快慢要交替使用;使役后不可立即卸掉鞍具,待休息后方可饮喂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只要饲养管理搞好了,许多病症就可以避免发生。,(二)针药调理 就是根据地区、气候,以及家畜体质的情况,采用放大血、开针洗口和灌四季药的办法来预防疾病。这种用针药调理,扶正祛邪,使家畜更好地

4、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减少疾病的发生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不少地区仍在广泛使用。,(三)疫病预防 对疫病的认识:早而深。 对疫病的防治措施:粗而浅。,(三)疫病预防 对于疫病的认识可见于历代的农书和兽医专著,如元亨疗马集说:“都中战马,遍染瘟疫,癖瘟癖瘴,不可不御也”。三农记卷八记载:“人疫传人,畜疫传畜,染其形似者;豕疫可传牛,牛疫可传豕,当知避焉”。陈敷农书中说:“已死之肉,经过村里,其气尚能相染也。欲病之不相染,勿令与不病者相近”。三农记中还说:“倘逢天时行灾,重加利剂,宜避疫之药常熏栏中。”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羊传染性疫病的早期诊断与隔离的方法,“羊有病,辄(zhe 哲)相污。欲令别病,

5、法当栏前作渎,深二尺,广四尺。往还皆跳过者,无病;不能过去,入渎中行,过,便别之”。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古人很早就对家畜的传染性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根据当时的社会条件和科学水平采取了一些力所能及的防制办法,如隔离、预防性给药(利剂的使用,贯仲、苍术等泡水,使家畜饮用),药熏(苍术、石菖蒲,艾叶,雄黄等药物燃烟熏棚厩的定期消毒),粪便堆放发酵,以及一些清洁卫生性工作(水洁、料洁、草洁、槽洁、圈洁、动物体洁净等),均是预防家畜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二、既病防变,未病先防的理论人们认识的较深,赋逐于实践的工作开展的也好,然对“既病防变”预防思想的理解及其在实践中应用的重视程度就显不足,下面就“既

6、病防变”预防思想在中医、中兽医经典方剂中的体现,来看古人是如何看重“既病防变”的理论及其指导实践的,以期对今人有所启迪。,未病先防,是最理想的积极措施。但是,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采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与传变。具体内容包括: (一)早期诊治 (二)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一)早期诊治 众所周知,疾病之初,病位较浅,病情多轻,病邪伤正程度轻浅,正气抗邪,抗损害和康复能力均较强,因而早期诊治有利于疾病的早日痊愈,同时早期诊治还可以防止病邪深入而加重病情,其意义之重大古人已有明确论述。正如医学源流论说:“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盖病之始入,风

7、寒既浅,气血脏腑未伤,自然治之甚易;至于邪气深入,则邪气与正气相乱,欲攻邪则碍正,欲扶正则助邪,即使邪渐去,而正气已不支矣。”再如元亨疗马集中有:“每遇饮马,就便看验有无病患,交点匹数,每三日一次,令兽医遍看口色,有病者灌啕,甚者别槽医治”的记载,说明古代兽医就非常重视对病畜的早期发现,及早诊治,防止疾病进一步的发展与恶化。另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这说明外邪侵入机体以后,如果不作及时处理,病邪就有可能逐步深入,由表传里,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治疗也愈来愈困难。因此,在防治疾病过

8、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变的途径,做到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才能防其发展和传变。,如伤寒论中用以治疗伤寒之邪传入少阳的代表方剂“小柴胡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少阳为三阳之枢,一但邪犯少阳,邪则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未有定处,往来无常,其邪增可内传阳明而入里,若正复可祛邪外达太阳而出表,但目前由于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故在治疗上既不宜发汗,又不宜泻下,惟以采用和解少阳之法为妥,“半表半里兼而有之,方是小柴胡证”。其方药组成为 柴胡12g 黄芩9g 半夏9g 生姜9g 人参6g 炙甘草5g 大枣4枚。,柴胡为少阳专药,轻清升散,疏少阳之邪透达肌表,而解少阳气机之壅滞,为君药,黄芩苦寒,善

9、清泄少阳之郁热,为臣药,配合柴胡,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止呕,散结消痞,为佐药,为助君臣药攻邪之用。生姜借其辛散之功,能助柴胡散表邪,同时又能助半夏和胃止呕,姜枣配合又能调和营卫输布津液,为使药。由于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所以治疗既要透解半表之邪,又要清泄半里之邪,还必须防止病邪深入于里,故方中用党参、甘草、大枣来益胃气,生津液,和营卫,这样既扶正以助祛邪,又和中实里而防止邪气内侵,从而把病邪控制在少阳,然后逐渐疏邪透表而减除。这充分说明党参、甘草、大枣是益气匡正之品,并非和解少阳必用之药。“方中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以内彻;半夏能开结痰,豁浊气以还清

10、;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无内向也”(名医方论)。,再如元亨疗马集七十二症治马患心热风邪(症见全身出汗,肉颤头摇,气促喘粗,左右乱跌,口色赤红,脉洪数)的“朱砂散”,其中有“党参”一味;治马心风黄(症见眼急惊恐,浑身肉颤,咬身啮足,口色赤红,脉象洪数)的“镇心散”,其中又有“党参、甘草、蜂蜜” 三味,从上述二证的表现看,毫无虚(气虚)的反映,完全是一片火热的证候,是实证的典型例证,心热风邪证多由外感热邪,壅积于心,扰乱神明所致;心风黄证则为心热帜盛。二者均应以清热泻火,镇心安神为主。然治疗者深知火热之邪最易耗气,上述二证日久,必然致正气耗损,出现精神

11、倦怠,四肢无力,或行似酒醉,神志昏迷等虚象,致使疾病由实转虚,由简单变复杂,给治疗带来困难,故医者在尚未出现上述变证的情况下,在早期治疗的方药中已加入了补益正(中)气的药物,以“防患于未然”。,(二)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家畜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为用,正因为这种关系的存在,所以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的“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对于防止疾病的发展传变,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因此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固然要针对病位之所在进行治疗,但也要从总体的角度出发,对于可能即将被传及的未病之脏腑,给予安扶、充实,以防止疾病的传变,达到中断其发展的目的。

12、如难经七十七难说:“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所以肝脏患病最易传脾,故在治肝病的同时要注意调补脾脏,其目的是使脾脏正气充实,防止肝病蔓延。,元亨疗马集中有一剂治疗因肝经积热引起眼部疾患的 方药“决明散”其组成为 石决明45g 草决明45g 栀子30g 大黄30g 没药20g 白药子30g 黄药子30g 黄芪30g 黄芩20g 黄连20g 郁金20g 煎汤候温加蜂蜜60g 鸡蛋清2个,同调灌服。 本方为明目退翳之

13、剂。方中石决明、草决明清肝热,消肿痛,退云翳为君药;黄连、黄芩、栀子、鸡蛋清清热泻火,黄药子、白药子凉血解毒,加强清肝解毒作用为臣药;大黄、郁金、没药散瘀消肿止痛为佐药;使以蜂蜜为引。诸药相和,清肝明目,退翳消瘀。因肝开窍于目,所以眼部有疾其病在肝。而木可乘土,肝病一旦失去控制就易致脾生病,为防病邪犯脾,方中加入黄芪一味来补脾气,“五脏虚则传,实则不传”,脾气实,则自不受邪侵犯,这就是既病防变的具体应用。,再如中兽医治疗学中的“防己散”是治疗肾虚腿肿的方剂,方药组成有 防己30g 黄芪30g 茯苓30g 桂心20g 芦巴子30g 补骨脂30g 厚朴25g 泽泻30g 猪苓30g 川楝子30g

14、巴戟天30g 牵牛子20g, 方中桂心、芦巴子、补骨脂、巴戟天温补肾阳,蒸化水湿,为君药;泽泻、猪苓、防己、牵牛子等导水湿外出,为臣药;川楝子、厚朴行气运水促进排除水湿,为佐药;众所周知,肾主水,肾虚火衰,则水湿不能蒸化,而致水湿内停,内停的水湿若流注于肢体,可见水肿,若侵淫于脾,可见运化功能下降的各种表现。因脾属土,喜燥而恶湿,水泛最易困脾,故方用黄芪、茯苓利水健脾,一则黄芪、茯苓利水可助肾,减轻其负担,二则健脾培土以制水,防止水侮土,而致疾病发生传变和复杂化。,另外,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 一名方“参苓白术散”,其组成为 党参45g 白术45g 茯苓45g 炙甘草45g

15、山药45g 扁豆60g 莲肉30g 桔梗30g 薏苡仁30g 砂仁30g。 此方是补气健脾,和胃渗湿良方,主治脾胃气虚而夹湿之证,证见草料迟细,体瘦毛焦,倦怠肯卧,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口色淡黄,脉缓弱等慢性消化不良的表现。方中党参、白术、山药、莲肉、炙甘草健脾补气为君药;薏苡仁、茯苓、扁豆健脾渗湿为臣;砂仁行气和胃为佐。土生金,脾为肺母,为防母病及子则必须加强肺的抵抗力,于是方中加入桔梗来上浮保肺,足见其见识之深远。,再如元亨疗马集中治疗肺燥咳嗽,鼻流脓涕的“理肺散”其方药组成是 蛤蚧1对 知母20g 贝母20g 秦艽20g 山药20g 天门冬20g 琵琶叶20g 汉防己20g 白药子g20 栀子20g 天花粉20g 升麻20g 马兜铃25g 麦门冬25g 百合30g 苏子30g, 共为末,开水冲候,温加蜂蜜120g。 本方是防治秋燥伤肺之调理方。方中以百合、贝母、花粉、麦冬、天冬滋阴清热、润肺化痰,为君药;蛤蚧、兜铃、苏子、知母、琵琶叶止咳平喘,白药、秦艽 、防己、栀子清热利水,为臣药;升麻轻宣解表,以驱邪外出,为佐药;蜂蜜润肺,调和诸药,为使药。五行之中肺为金,脾为土,土生金,所以土为金之母,肺有病,可犯母脾,为防子病犯母必须用药保母脾,于是方中加入山药补气健脾,以防子盗母气。这里也很好的体现了“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预防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