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物理中考力学复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5948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物理中考力学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1物理中考力学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1物理中考力学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1物理中考力学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1物理中考力学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物理中考力学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物理中考力学复习(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力学”复习交流,梅渚二中:李亚平 2011.3.31,力学主要知识体系,质量和密度,压强和浮力,简单机械、功、机械能,力与运动,基本概念: 力、平衡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机械运动、速度、参照物、密度、压强、浮力、功、功率、机械效率、动能、势能、机械能等。,基本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功的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二力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原理等。,主要实验,(1)长度的测量(包括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2)力的测量(包括重力G和摩擦力f的测量) (3)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包括天平和量筒的正确 使用) (4)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6)探究影响滑动摩

2、擦力大小的因素 (7)探究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8)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斜面探究实验活动 (9)杠杆平衡探究实验活动 (10)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的实验,中考力学地位,力学是历年各地中考命题的重点,纵观安徽省 每年来中考试题,力学考查分值占试卷总分的 40-47%左右 2007年安徽中考试卷中大概是42分左右,占整个 试卷总分的46.7%。 2008年安徽中考试卷中大概是39分左右占试卷的 43.3%。 2009年安徽中考试卷中大概是36分左右,占整个 试卷 总分的40%。 2010年安徽中考试卷中大概是38分左右,占整个 试卷总分的42.2%。,质量和密度(2009年3分、20

3、10年6分) 力与运动 (2009年11分、2010年10分) 压强和浮力 (2009年9分、2010年5分) 简单机械和功(2009年13分、2010年1 7分) 在试卷中涉及到的力学难点是机械运动、压强、简单机械和功。力学知识运用广泛,贴近学生的生活,力学知识的考查主要针对力学的概念、规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物理科学知识。,分值分配,中考力学命题趋势分析,1、力学中考试题命题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体现基础性和普及性。,中考物理力学部分试题的命题以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教材为依据,很多基础知识部分的试题都源于教材的力学部分的内容。如概念的理解、

4、公式、规律、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测量等。引导教师注意回归课本,紧扣教材。试题类型稳中有变,稳中有新。复一个“实”字,一定要抓好“双基”,回归课本,解决好知识的覆盖面,解决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问题。,2、强调探究实验能力考查,考查学生研究物理问题方法与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加强力学实验技能考查既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突出了力学知识的应用性。重视力学实验方法的考查,注中学生力学实验中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3、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

5、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逐步走向深入,它不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毕业和升学考试中也各有体现。此类题不仅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极大地促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国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会有效地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应用,注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近年中考题特别关注环保、能源、科技前沿、国内外时事等社会热点问题。另外,近年来,各地中考逐步注重开发和利用本土优势资源丰富命题。,复习建议,一、立足教材、重视力学概念、规律的复习、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纵观历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基本上都是教材内容的重现,涵盖实验、概念、规律、例题习

6、题、小实验、阅读材料,甚至一个插图、一个表格,一个情景,所以要研究和利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特别要注意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理想化方法、比较法、等效代替法等)、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包括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例1(2010年安徽中考4题)啄木鸟有“森林医生”的美誉,这是因为它有坚而硬的喙(hui)。我们有时就能看到它用喙将树木啄破,吃掉害虫的情景。粗略估计啄树木时施加力的大小约为0.5N,喙与树木的接触面积约为10-6m2 ,则喙啄树木时产生的 压强约为_Pa。,例2(2009年安徽中考8题) 开采石油时,工人从地面向地下的

7、石油层钻一口油井,油井的面积约为80cm2。若在地面用一个盖子封住井口,石油对盖子能产生大约272104N的压力,则石油对盖子产生的压强约为_ Pa。,例3(2009年安徽中考21题)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表明,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静止地放在水平桌面上。 (1)画出物体所受各力的示意图。,点评:例题1、2考查的是最基本的压强公式的应用。试题是通过生活中的情景,将所要考查的知识具体融入到生活中。 例题3.考查的是初中物理学中最常见的两个力:重力和支持力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试题考查了两个力的方向和作用点。,(2010天津,6题)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

8、车的驾驶员行驶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如图所示),其目的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防止驾驶员身体由于( ) A受到向前的冲击力则撞击车体 B受到座椅靠痛向前的推力而撞击车体 C受到向前的惯性力而撞击车体 D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撞击车体,(2010年山东潍坊,8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选手王潆一人获得三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如图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王濛到达终点线后,还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的原因 B用力蹬冰面加速,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王濛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王濛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和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2010黑龙江哈尔滨,26题)在我国古代书籍墨

9、经中,对杠杆原理有精辟论述,并有许多巧妙的 应用。如图所示是在井上汲水的桔槔,下列对桔槔在使用中不正确的解释是 A.向井内放送水桶时,人对配重(石块)做功,使配重的重力势能增大 B.向井内放送水桶时,人用的力气一定小于水桶的重力,所以省力 C.往上提水时,配重(石块)帮助人对水桶做功,配重的重力势能减小 D.往上提水时,人用的力气一定小于桶与水的总重,所以省力,(2010天津,7题)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能选择合适的工具是劳动者的基本技能,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下图中的四种剪刀,应选择( ),复习建议: 在考试纲要每一章的“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栏目里,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归类整理。教师应当首先带领学生学习

10、“知识框架”,通过“知识框架”的学习,让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有一个总体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对知识的脉络清晰。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着眼于全体学生,重视基本物理力学知识点、力学规律的复习。要求学生重视课本的复习,包括课本上的小实验,插图、STS等内容的复习。 必要时可以采取默写基本知识点的方法,强化学生对这些基本知识的识记,训练当中注重对学生的跟踪,时间花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上,一一过关,通过难度不大的小题目反复训练,深化理解,练到位,固定题型人人过关。,二、应强调以点带面,以实验串联知识,以实验带动复习。,各地中考都精心设计一些力学实验题型,在注意对力学实验方法、学生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实验

11、设计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等方面同时,也对力学知识的基本规律、测量仪器的使用、物理公式的运用也有所考查。,(2009年安徽中考19题).某同学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按图示组装好器材,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匀速上升,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在物体静止时读出拉力的大小F,最后,根据公式 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以上操作过程存在一处错误,请在错误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并写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_ _ _ _ (2)为了提高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请提出两条措施: _ _ _ _ 。,点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对实验整个流程很清楚

12、,并能很好的把握好实验细节。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观察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此部分内容,(2010年安徽中考18题)为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 (l)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的祛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所测金属块的质量是_g。 (2)把金属块放人装有60cm3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_cm3。该金属块的密度是_kg/m3。,点评:本题主要是对学生在使用天平、量筒的读数能力的考查,仪器基本使用方法。,(2010江苏宿迁,27题)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

13、是 填“考虑”、“不考虑”) 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 挂钩码的个数 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 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 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答案:考虑、旋转、测力计未校零 或两个滑轮的摩擦不同 读数误差(答出一条即可),(2010湖北荆门,16题)观看了电视播放的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投弹攻击地面目标的军事演习后,军事迷小兵对炮弹离开飞机后影响其水平飞行距离大小的因素产生了两个猜想:飞机水平飞行的速

14、度越大,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远;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跟飞机飞行高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图10所示的实验: (1)让小球从光滑斜槽上的A点自由滑下,经C点后沿水平方向运动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1点。 (2)保持斜槽的高度不变,让小球从斜槽上的B点自由滑下,经C点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2点。此时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上一步中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由此可证明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为了验证猜想,应控制小球离开C点时 的大小不变。小兵增加h的高度,仍让小球从A点自由滑下,此时小球落在地面上的P

15、3点,比较OP3和 (选填“OP1” 或“OP2”)可得结论:飞机飞行的高度越高,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 (选填“大”或“小”)。 (2)大于;正确;(3)速度;OP1;大(或长),(2010江苏扬州,23题)如图所示,将两手的食指放在铅笔的两端下面,尽量使铅笔保持水平,向铅笔的中部移动手指(也可以用直尺做)。重复几次,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_。 答案:铅笔相对于两手指左右交互移动; 铅笔在什么情况下会向左或向右移动? 铅笔向左或向右移动是由什么决定的? 铅笔左右移动的方向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铅笔的左右移动与铅笔重心到支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铅笔左右移动的方向与手指移动速度有什么关系?,点评:课外拓展性的力学探究实验专题训练,加强力学自主实验 解题 策略的研究,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复习建议: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天平、弹簧测力计等仪器的使用(包括调节、操作和读数), 实验的原理、仪器选用、步骤编排、数据的测量和处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结论的总结归纳及其应用、等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对于每个力学实验要求学生了解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它的原理是什么? 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应记录哪些数据? 如何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