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绪言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5436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4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明清文学绪言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元明清文学绪言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元明清文学绪言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元明清文学绪言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元明清文学绪言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明清文学绪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明清文学绪言(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明清文学,文学院 方新蓉,绪论,从元代开始,中国文学就转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体裁方面:传统的诗歌散文不再占主要位置,小说戏曲之类的俗文学样式,第一次取代了传统诗文的正宗地位,成为文学创作的中心和主流。 在表达方式上:文学创作由直接的抒情转入间接的叙事和描写。 在内容上:由表现作家的心灵感受转为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 在审美情趣上:由高雅、含蓄、精致转入通俗、直接、热烈。 在文学创作、接受的主体上:由士大夫阶层为主体转入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创造。 在文学的风格上:雅俗共赏、纷繁复杂,俗文学地位的提高,传统文学观念: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邪。 明清观念:与经典并列

2、,水浒传委曲详尽,史记而下,便是此书。且古来 更未有一事而二十册者,倘以奸盗诈伪病之,不知序事之法, 史学之妙者也。 李开先词谑 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 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记,为水浒 传,为今之举子业;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之至文,不可 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 试令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 可悲可涕,可歌可 舞;再欲捉,再 欲下拜,再欲决斗,再欲捐金;怯者勇, 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 虽曰诵孝经、论 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 冯梦龙古今小说序 历代明君贤相,与夫君之佞臣,皆有小史,或扬其芳,或 播其秽,以劝惩后世,如

3、列国、三国、东西晋、 水浒、西游 诸书,与二十一史并传不朽,可谓备。 崇祯辛未刻本隋炀帝艳史凡例,元明清文学与现当代文学、影视之关系,元明清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之关系: 1元明清文学创作多作白话文. 2从审美趣味看,五四新文学和元明清文学是从雅到俗,以俗为美. 元明清文学与当代影视之关系. 1从叙事学的角度看,同为叙事作品. 2从传播学的角度看,都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 3从综合艺术的角度看,戏剧与影视剧都是综合艺术. 4从当代影视改编这一角度看,元明清戏曲小说为影视作品提供了好的素材,脚本.,我们如何学习?,读、记和想三者结合。 细读 提法是否正确? 在西游记中,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是无畏无惧

4、、蔑视一切权威的,吴承恩通过对孙悟空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一个正直的下层知识分子从对黑暗现实和专制统治的不满出发,发展到对整个封建秩序的彻底否定。,孙悟空是因为受到压迫和轻视才起来反抗的 他反抗的目的只是为了争取受到重用,在最大限度上不受任何陈规的拘束而已。 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以消磨孙悟空的野性,最后还让他头戴紧箍咒,保护唐僧到西天取回了真经,并因此而成了正果,受封为斗战胜佛。 说明吴承恩揭露批判黑暗现实,目的只在于宣扬尚贤用强的主张,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整个封建制度。,记 戏曲名词如宾白?次要人物的说白? 戏曲中的人物的说白称“宾白”,这是因为戏曲中以唱曲为主,以说白

5、为辅,“宾”是相对与“主”而言的 专有名词: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江左三大家(明清之际的三位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因钱、吴二人均为江苏人,江苏古称江左,尽管龚是安徽人,但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他们三个人便被称作“江左三大家”) 清初三老(主要在清初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三位坚持民族气节的学问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清初三大家(三位散文大师侯方城、魏禧、汪婉) 再如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自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想 联系比较几部不同的作品或者人物不同的异同,考试答题,如人物。如“元曲四大家”、“南洪北孔”。 答题要求:答出人名,他

6、们的代表作,他们的地位影响如何。 如“关汉卿”,回答:元杂剧的奠基人,元杂剧的最主要的作者之一,代表作是窦娥冤 等。,如流派。如“唐宋派”、“公安派”等。 答题要求:先回答主要成员的名字,流派得名的原因,流派的主要理论主张,以及流派成员的创作的大致状况。 如公安派: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北公安,故世称“公安派”。公安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表现了晚明人的个性解放思想。 其创作成就首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如文体。如“元曲”、“散曲”、“章回体”、“拟话本”、“明清传奇”等。 答题要求:

7、该文体盛行的时代,其组成部分和主要特点。 如“元曲”:元曲盛行于元代,它包括了元杂剧和元散曲两个部分。元杂剧是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北曲为声腔的戏曲样式,元散曲是诗歌样式,它包括了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如具体作品。如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三言二拍”、“玉茗堂四梦”等。 答题要求:答出作品的名字、作者名字、作品写作的年代及其地位。 如“三言二拍”:“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这三本拟话本小说集,编著者是冯梦龙;“二拍”指的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作者是凌濛初。“三言二拍”是明末天启、祟帧年间的作品,明清时代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对人物性格的分析 答题要求:除了把握

8、性格特征外,还必须熟悉故事中的情节,并根据有关情节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窦娥冤里的窦娥,起先是安于命运、对官府抱有幻想的,但现实的教训使她的性格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她对官府的幻想幻灭了,她对天地从怒骂到随心所欲地指挥,都表现窦娥的性格发生了质的飞跃。,艺术特色 答题要求:要从作品的情节设置以及结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特点等各个方面作详细全面的论述。 如金瓶梅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回答:“作品是以西门庆为线索人物,通过他的活动从各个层面揭露官场和社会的黑暗腐朽;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相比,金瓶梅是以对生活的细腻而逼真的描写见长的;在人物的塑造上,金瓶梅也显得很有特色,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方面的描

9、写往往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留下深刻印象;金瓶梅的语言通俗生动,夹杂着大量山东方言土话。,戏曲专题之元代戏曲,参考书目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戏曲史料汇编。中国戏曲研究院编,1959年出版,1980年重印。 全书10册。收录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戏曲论著48种,其中探讨戏曲创作,评述或考证作家及其作品的16种,记录各时代作家及曲目的13种,专论戏曲音韵、曲谱及制曲的 4种,论述教坊佚闻、唐代俗乐、曲牌来源、律吕宫调、声乐理论及演唱方法的13种,记述元代戏曲演员身世、生活与伎艺的 1种,总结古代戏曲表演艺术经验的1种。,第一集:中原音韵 (元)周德清 第二集:青楼集 (元)夏庭

10、芝 录鬼簿(元)钟嗣成 录鬼簿续编(明)阙名 第三集:太和正音谱 (明)朱权 南词叙录 (明)徐渭 词谑(明)李开先 第四集:曲律 (明)王骥德 曲论 (明)徐复祚 第五集:曲律 (明)魏良辅 第六集:曲品(明)吕天成 第七集:闲情偶寄(清)李渔 第八集:雨村曲话(清)李调元 花部农谭(清)焦 循 第九集:艺概 (清)刘熙载,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全书700多万字,收录了从戏曲形成时期的唐宋至戏曲转型时期的近代250多位曲论家的曲论专著或单篇评论(包括评点、序跋、书信及以诗词曲论曲等多种形式),其中专著近120种,关于散曲和戏曲的单篇曲论约150万字。全书由唐宋元编、明代编、清

11、代编、近代编组成,并附有人名索引、剧名索引、重要术语索引、曲牌名索引。采用繁体竖排,加新式标点符号。,录鬼簿(元)钟嗣成 钟嗣成(约12771345以后),字继先,号醜斋。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屡试不中,曾做过掾史之类的小吏,郁郁不得其志。他生活在元曲盛行的时代,居住在南方戏曲活动中心杭州;他本人是位曲家,与当时曲家多有交往。天历元年(1129)的短短几个月,他的几位挚友相继辞世。他担心随着岁月流逝,这些“高才博识”而“门第卑微,职位不振”的朋友会被历史不公正地埋没,故于次年编定录鬼簿,以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并自序其书,申明创作宗旨。 朋友相继为鬼,促使他以“鬼”命名其书,亦以“鬼”结

12、撰其序。,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屈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桎梏之厄哉?虽然,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此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于暴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 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差别、距离)耳。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迄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著在方册者,日月炳煌,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今因暇日,缅怀故

13、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弥久,湮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古代指配乐的诗词) 。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潜心致志)词章,使冰寒于水、青胜于蓝,则亦幸矣。名之曰录鬼簿。 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2,别与知味者道。 至顺元年龙(岁星)集庚午,月建3甲申,二十二日辛未古汴钟嗣成序。,【注释】 1孟子尽心上:“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2且啖蛤蜊:语本南史王融传:“不知许事,且食蛤蜊。”表示不屑一顾。且

14、:姑且,暂且。 3月建:指旧历每月所建之辰。古代以北斗七星斗柄的运转作为定季节的标准,将十二地支和十二个月份相配,用以纪月,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十一月(夏历)配子,称建子之月,类推,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二月建卯,直到十月建亥,如此周而复始。月建甲申是指这一年的七月。,第一章 叙事文学成为主流,元代文学主要包括元杂剧、散曲、南戏、诗文、话本小说。 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因二者皆以曲辞为主合乐歌唱,故统称为曲。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最能表现元代时代精神。其中杂剧是叙事体,散曲是抒情体的。,元代叙事文学的主要种类: 杂剧、南戏和小说,元杂剧就是在原有戏曲基础上的突破、创新与发展。 先秦歌舞,汉魏百戏,唐参

15、军戏,宋杂剧,金院本,金诸宫调。 “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是对民间诸技的称呼。汉代的百戏内容相当广泛,通常是指流行于两汉的各类竞技、杂耍、幻术以及乐舞、俳优戏和动物戏等。演出的规模视场地条件可大可小,所演的节目也不尽相同,形式多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当时,并没有“汉代百戏”的叫法,而是多半沿袭秦朝的称法,叫作“角抵戏”、“角抵百戏”等。 “汉代百戏”是东汉以后对上述不同艺术表演形式的统称。由于百戏实际上是以杂技为主导的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所以后人习惯把百戏看成是今天杂技的前身。 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它们各有自己的表演特色,分别在南方和北方臻于成熟。当时,许多文人

16、积极参与剧本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耀眼的奇葩。,南戏是南戏文,南曲戏文的简称,与北方杂剧相对而言.它是用轻柔婉转的南方曲调演唱的戏剧形式,最初是在南宋时期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南戏是明清传奇的前身.南戏的形式至元末基本定型,与杂剧相比,其体制比较自由灵活.元代后期出现的著名南戏有高明创作的琵琶记和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大传奇,后四者又简称为荆刘拜杀.这些作品多以家庭伦理和爱情婚姻为故事内容,有宣扬道德教化的创作倾向,它们共同反映了元末明初南戏发展的盛况,标志着这一时期南戏创作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也为明清传奇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中琵琶记代表了南戏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南戏之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