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话题8虚构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4919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小说话题8虚构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外国小说话题8虚构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外国小说话题8虚构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外国小说话题8虚构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外国小说话题8虚构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小说话题8虚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小说话题8虚构(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虚 构,下一句话是谎话,上一句话是真话。,说谎者悖论,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谎话。,下一句话是真话,下一句话是真话,第一句话是谎话。,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 过现实。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真实,看到的真实,体验到的真实,眼睛的真实,心灵(精神)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冲突与矛盾,心灵的真实 眼睛的真实,现象,本质,每个时代都有各自不同的呈现真实的方式,也存在着不同的关于真实的本质,艺术家们发现了这种真实的变化,而他们的心灵所体验到的东西,却是传统的艺术方式无法再穷尽的,故寻求新的传达方式也就成了必然。,虚构,超越性的想象,虚构 虚假,故事 情节 人物,情感 精神,很久以前,

2、一个书生乘船去苏杨一带游览,船过江西时,因风浪大只得收帆停岸。书生听船夫说附近山林里有一座庙,便借机去参观。小庙破败,没有多少进香的人;和尚下山化缘去了,他的住屋门敞开着,只有一张破床,外间的案几上有笔砚。书生兴致所至,提笔在墙上画了一个琵琶是他在神话故事中看到的琵琶。书生回船;风停息了,船夫张帆起航。 和尚回到庙里,发现墙上的琵琶,不知道是谁画的。但他的身份要求他须对庙里的一切现象作出解释,当有香客问他时,他回答说是五台山神琵琶的影像。没想到这句迫不得已的玩笑话传扬出去后产生了神奇的效应:人们骆驿不绝来到庙里进香拜佛 ,祷告神琵琶的保佑。小庙很快红火起来。,书生悠游于苏扬园林的曲径迴廊,听到

3、人们谈论江西和尚庙里神琵琶显灵的事,不禁暗自发笑。返家时,途经江西,他再次来到小庙,和尚也不在庙里,他画的琵琶也原样未动,只是前面已设上贡桌,上面摆满了幡、花果和燃香。他悄悄取来一盆水,擦掉了墙上的琵琶。,但接着他便后悔了,因为随意抹掉人们的信仰是很危险的事情。于是他在同一地方画了个香雾迷宫它来自一首古诗和他在苏州一位古董收藏家那里看到的一枚铜香印章。 一如书生预想的那样,当地的乡人们在经历了一阵惊慌、躁动之后(这期中自然少不了和尚一番巧妙的解释),有了新的顶礼膜拜的神明。,真实不再是一个明朗的事实,特别是因着现代人对认识世界与认识自身越来越失去信心的缘故,真实更是成了困扰作家的难题之一。大家

4、可以注意到,二十世纪的文学、艺术都加强了幻想的成分,有时艺术家还故意模糊真实与幻觉之间的界限,原因就在于现代人失去了肯定真实的勇气与能力,再也没有一个确切的价值需要人们去相信。而理性,道德,价值的失落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使人失信,失语,进而使人活在疑幻疑真的荒谬境遇里。,在巴尔扎克那里,现实是清晰的,是可以被认识的,而且他也有认识现实的信心与能力,所以他在作品中可以去指挥现实,完全没有困惑和挣扎,而到了陀斯妥耶夫斯基那里,作家与现实的困惑与挣扎却在加剧,这导致他与现实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这一点发展到博尔赫斯与加缪那里,显得更加明显;而在卡夫卡那里,他与现实的关系真可谓是到了不共戴天的严厉程度,在

5、这种关系中,可以想见卡夫卡的心灵要遭遇怎样的痛苦。福克纳是将现实关系处理得较好的一位,因为他发现了人里面那种恒久忍耐,正义 ,为承担诺言而受难,责任感以及人的不可摧毁等崇高品质,使他与丑陋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得以缓和,但紧张性一直没有消失。,人,1907年,毕加索要求他的朋友热尔特律德斯泰恩当他的模特,画了90多次,结果统统擦光。然后毕加索到外省去了几个月,回来以后不看模特就画完了肖像,斯泰恩认为不像自己,毕加索平静地回答说:,“您有一天会像它的。”,到外省去了几个月,艺术中有关真实与否的标准不是参照日常生活的外部逻辑,而是看它在何种程度上揭示出了人类精神的本相。,没有一种语言是绝对不骗人的。 卡

6、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说真话是困难的,因为真话虽然只有一种,但它是活的,因此有着活生生的变幻不定的脸。 卡夫卡,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虚构,文学不是生活的复制 无需照搬生活,启发:,虚构的东西必须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必须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艺术真实,情节可以是假的,但情感或精神必须是真的,“把虚构巧妙地伪装起来”,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左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