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银行制度比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4911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银行制度比较(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各国商业银行体制比较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各国商业银行不同要素比较 第三节 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最新趋势,2,全球十大银行排名,根据全球金融杂志的统计,2003年全球前十大银行排名如下: 排名 银行 资产规模(10亿美元) 1 美国花旗集团 109719 2 日本瑞穗集团 102969 3 瑞士银行 85169 4 日本三井住友银行 82660 5 德意志银行 79574 6 日本东京三菱银行 78452 7 美国摩根大通 75880 8 荷兰ING集团 75178 9 英国汇丰银行 74889 10 法国巴黎银行 745. 41 美国摩根财团总部,3,第一节 商业银行

2、的历史演变,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商业银行最早脱胎于17世纪欧洲的汇兑保管业 世界上最早的银行:1407年在意大利热诺亚产生 近代商业银行的产生是通过两种途径: 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了新条件而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商业银行; 二是根据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股份银行。,4,二、商业银行的发展 1、一部分商业银行演变成中央银行。 2、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少。 3、进行跨国经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5,三、各国商业银行类型和名称比较 1、美国的商业银行:按管理体制划分 国民银行、州银行 会员银行、非会员银行 2、英国的商业银行:按业务性质划分 零售性银行(清算银行)、商人银行、贴现行、外国银行 3

3、、法国的商业银行:按所有权划分 存款银行(注册银行) 国营银行、私营银行、受外国控制的银行 4、德国的商业银行:按公私法规管理划分 按私法设立:三大银行、区域性银行、 私人银行、外国银行 5、日本的商业银行:按区域划分 都市银行、地方银行,6,三、各国商业银行类型和名称比较,6、意大利的商业银行: 普通银行 国有化商业银行:公立银行、国民利益银行 7、新加坡的商业银行:按领取的营业执照划分 领取全国性银行执照的商业银行、领取限制性银行执照的商业银行、领取境外执照的商业银行 8、印度的商业银行:按所有权划分 国有化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农村地区银行、外国银行 9、中国的商业银行:,7,第二节商业银

4、行设置原则与程序比较,一、设置原则 (一)竞争原则 (二)安全原则 (三)规模经济原则,8,第二节商业银行设置原则与程序比较,二、设置程序 以美国国民银行为例 1.了解内情 2.提出申请 3.公开发表申请通知书 4.货币监理管的审查 5. 最初审批 6.准备开业 7.拒绝后的在申请 8.最后审查及开业,9,第三节 各国商业银行组织形式比较,一、 外部组织形式比较 (一)单一银行制度 是指一家商业银行原则上只有一个营业机构,不能再设立分支行的一种组织制度。 美国为典型。 优点:1、防止垄断。 2、降低成本 3、服务地方 4、政策一致 不足:限制了银行业间的竞争,使银行的经营和业务创新受到限制,不

5、利于规模效益的提高。,10,(二)分支行制度 指银行可以在营业机构之外,在国内或者国外开设分支机构,形成一个以总行为中心的庞大的银行网络体系。 典型国家是:英国等西欧国家和苏联、东欧国家、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11,目前,英国的清算银行平均每家都有20003000个国内外分支机构。 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分支行制度也很发达。在德国,三大银行在国内拥有约3000个分支机构,在国外也有200多个分支机构。 法国的三大银行在国内就拥有分支机构6000多家。 日本的13家都市银行在1985年末共有分支机构3059家,地方银行有6907个分支机构。,12,第三节 各国商业银行组织形式比较,分

6、支行制按总行职能不同,又可分为 1、总管理处制 2、总行制 直隶制 区域行制 管辖行制,13,优点: 1、资金雄厚、实力强大、易于集中统一指挥和调度,便于各行之间调剂资金的余缺。 2、业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广,抗风险能力强,稳定性高,竞争力强、安全有效,运营费用节约和形成网络、利于自动化和电子化的形成。 缺点: 1、因其庞大的分支机构体系,以及规模和实力,很容易造成对中小银行的兼并,从而造成金融垄断。 2、对于各种特殊条件多、差别大、地域范围广的国家显得单一、机械,难以适应无限丰富的地方性特殊要求。,14,第三节 各国商业银行组织形式比较,(三)集团银行制 集团银行制是指由一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

7、由股权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若干家银行。法律上这些银行仍然独立,但其业务与经营政策则属于持股公司所控制。,15,第三节 各国商业银行组织形式比较,(四)连锁银行制 连锁银行制或称“联合制”,是指由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购买若干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达到控制这些银行的程度。这些银行的法律地位仍然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其业务和经营政策因控股而被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所控制,其业务和经营管理由这个人或这个集团决策控制。,16,第三节 各国商业银行组织形式比较,(五)代理银行制 (六)财团银行制,17,第三节 各国商业银行组织形式比较,二、 内部组织形式比较 (一)业主型组织 (二)支持型组织 (三)企业家型组织

8、 (四)协作型组织,18,第三节 各国商业银行组织形式比较,三、所有制形式比较,19,第四节商业银行业务制度模式比较,(一)综合化银行制度:全能式银行制度 银行业务多样化,可提供全面的银行和金融服务。 典型国家:德国。 根据德国银行业务法,全能银行的经营范围是:存款、贷款、贴现、信托、证券、投资、担保、保险、汇兑、财务代理业务、金融租赁等所有的金融业务。,20,全能银行制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全能银行同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可以做到优势互补。 第二,全能银行制度有利于银行调节信贷和证券业务,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 第三,全能银行制度利于使银行更充分掌握企业经营状况,降低贷款和证券承

9、销的信用风险。 第四,实行全能银行制度,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创新和竞争力,有利于提高银行效益,促进银行总效应的上升。,21,第四节商业银行业务制度模式比较,全能银行制度模式的弊端 第一,道德风险 第二、经营风险 第三、操纵证券市场。 第四、形成更大范围的行业垄断。 第五、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健全和金融法规制度的不完善, 加剧金融风险。,22,(二)专业化银行制度:分离式银行制度 定义一: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相分离,商业银行不得兼营证券业务的制度。 定义二:指按不同业务性质而设立各类金融机构的制度。 特征: 业务专门化、分工极为细致、业务较少交叉。 典型国家:英国、美国、日本。,23,专业化银行制度的优越

10、性: 1、专业化银行制度特别容易集中资金、重点运用。 专业化银行制度在资金严重不足而又急需发展的国家,对于有效的集中财力、保证重点工业部门和企业的资金需求,从而促进工业现代化,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卓有成效的。 2、专业化金融体制有利于一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3、专业化银行制度有利于宏观经济的控制欲调节,有利于政府的监督和管理。,24,专业化银行制度的弊端: 1、不利于专业银行自身的扩张,最终将导致专业银行能力的丧失; 2、专业银行调度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工商企业发展规模的要求; 3、专业化银行制度造成的银行林立局面,加大了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监管的难度

11、。,25,附1:混合银行制度 在当代世界各国银行体制一体化、自由化和电子化、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一些国家调整了资金的银行体制结构。 典型国家:秘鲁、菲律宾,26,附2:集中垄断方式比较: (一)集中垄断的程度比较 1、高度的国家集中垄断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印度、苏丹等 2、高度的私人集中垄断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德国、法国、日本 3、不充分的私人集中垄断 典型国家:美国。,27,(二)集中垄断方式比较: 自然演进型(英国) 人为干涉型(日本) 自觉抑制型(美国),28,(三)集中垄断的形式比较: 兼并和收购。 并购是指一家独立的企业通过股票市场或产权交易有偿地获得其他企业

12、的经营控制权,以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实现自身经济目标的产权交易行为。 合并。 常常是在有关各方力量比较接近的情况下,为扩大规模,加强垄断地位,以形成新的联合体而采取的一种形式。 交叉持股的“人事参与”制。 大金融集团制。 交叉董事制。,29,第五节同工商企业的关系比较,(一)银行与企业关系的模式比较 1、“严格禁止”的美国模式 2、“不加限制”的德国模式 3、“有限制的允许”的日本模式,30,(二)银行与企业的形式比较 1、信贷关系 2、持股关系 3、企业对银行的反持股关系 4、债权股权化 5、人事结合 6、银行代股东行使投票权 7、银行与企业间的双向人事渗透 8、间接的股权控制和人事参与 (三

13、)银行与企业关系的综合比较 美国、英国 VS 德国、日本,31,第六节商业银行协会制度比较,一、银行协会定义 银行协会是协调银行间关系、促进银行间合作的全国性或地区性同业协商机构,是一种非官方、非盈利的金融行业组织。,32,第六节商业银行协会制度比较,二、银行协会的基本职能和特殊职能 基本职能 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全经营、信息交流、以上和政策的协调统一; 充当金融监管当局与银行业各成员之间的桥梁和中介,33,第六节商业银行协会制度比较,某些特殊职能 某些国家的银行协会可以 1、正式参与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 2、有权决定准备率和利率 3、组办存款保险计划 4、在同业间为客户买卖外汇,34,第六节商业银

14、行协会制度比较,三、银行协会组织结构比较 四、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35,第七节 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最新趋势:,一、体制自由化 1、金融市场自由化。 主要内容是放宽有关税收限制或取消外汇管制,允许资金在国内各部门或地区以及在各国间自由流动。 2、银行业务经营自由化。 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的全能化和一系列金融创新的涌现等两个方面,36,二、电子网络化 成因主要有: 其一,全球性金融市场竞争激烈,西方发达银行都将以优良而高效的电子化服务来争取客户,参与竞争,开拓业务。 其二,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使银行实现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成为可能。 其三,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已成为国际金融市

15、场一体化的联络纽带,成为实现全球24小时进行金融活动的重要工具。,37,三、机构国际化 银行体制的国际化包括在本国建立外国银行机构和在国外建立本国银行机构两个方面 时期 美国国外分行数目 日本国外分行数目 1950年 95家; 1960年 124家 70家 1970年 536家 1980年 789家 465家 90年代上半期 1000多 1091家,38,四、业务综合化 1、美国:1999年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消了银行、证券、保险间的界限。 2、日本:1981年银行法银行可以涉足证券。 3、英国:1986年“金融大震”允许银行和外国投资者进入证券市场。 可见,各发达国家银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综合化、全能化经营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动力。,39,复习思考题,1、试比较各国商业银行的类型及名称。 2、各国商业银行外部组织形式模式有哪些? 3、各国商业银行内部组织形式模式有哪些? 4、英国为什么实行总分行制及实行总分行制的利弊。 5、美国为什么实行单一银行制及实行单一银行制的利弊。 6、试比较分离银行制与全能银行制。 7、各国商业银行持有企业股权模式的类型有哪些? 8、银企关系的不同形式及比较。 9、中国应建立什么样的银企关系?,40,10、银行公会(协会)。 11、美国银行协会如何产生及主要职责。 12、银行公会可有哪些特殊职能? 13、比较一下美、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