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金卷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卷)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846862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金卷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卷)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金卷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卷)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金卷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卷)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金卷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卷)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金卷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卷)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金卷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卷)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金卷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卷)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现点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响,作为大一统的主要因素,C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民族关系影响,B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2.据表可以得出文献西汉商业史记货殖列传汉兴,海内为一,

2、开关梁,驰山择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汉书食货志(下)商贾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史;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骑马、携带武器;商贾不得名田;加倍征收商贾的算赋。A. 史书可作为探究西汉商业政策的依据B. 史记对西汉商业的描述有失偏颇C. 汉书对西汉商业的描述最接近事实D. 史书记述的矛盾性削弱了其可信度【答案】A【解析】表格“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骑马、携带武器”说明史书可作为探究西汉商业政策的依据,A正确;B偏颇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最为接近事实错误;D中可信度值得商榷。3.3.据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所载本年登科进士六百零

3、一名中,平民出身四百十七人,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三八。这说明A. 科举制在南宋发展至黄金时期B. 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C. 南宋皇帝开始总揽取士的大权D. 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答案】D【解析】“本年登科进士六百零一名中,平民出身四百十七人,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三八”说明平民占有科举制一定比例,说明科举制度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D正确;科举制在唐朝时鼎盛时期,A错误;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4.清朝康熙帝积极尊尧舜之道,行孔孟圣学,黄宗羲没有“戎狄豺狼”的种族对立观念,而是认识到“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这反映出A. 黄宗羲对清初君主的统治表示了认可B. 清初的思

4、想界出现了一些民主的气氛C. 清初统治者注重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D. 黄宗羲要求限制君权的思想得以实践【答案】A【解析】“清朝康熙帝积极尊尧舜之道,行孔孟圣学”说明黄宗羲对清初君主的统治表示了认可,A正确;民主气氛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继承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D中实践说法错误。5.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清延中部分官员A. 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B. 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C. 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D. 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答案】D【解析】“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

5、制器为先”说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器物,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西方制度重要性,D正确;A不符合洋务运动特点;B和C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6.6.孙中山曾说:“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毕生的职责。”据此可知,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解读A. 具有一定的狹隘色彩 B. 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C. 是为完成反帝的任务 D. 借鉴了欧美民族学说【答案】A【解析】“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毕生的职责。”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满,带有一定的局限性,A正确;材料论述的民族主义,B错误;此时并没有完成反帝任务,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7.7.中国代

6、表团最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一大声说“不”的举动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十分罕见,它摆脱了以往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规律。中国政府没有签字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实力强大,坚持反帝立场B. 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C. 国内人民反帝斗争的强大浪潮D. 国际社会的同情支持【答案】C【解析】巴黎和会失败促使国内兴起五四运动,中国政府没有签字的主要原因国内人民反帝斗争的强大浪潮促使,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8.下图是19521965年中国国民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对上图解读正确的是A. 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B. “大跃进”运动使

7、经济发展持续负增长C. “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 “三大改造”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答案】A【解析】中国国民产总值指数图显示1960年中国经济开始上升,说明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A正确;B是1958年;C 和D明显不符合材料主旨。9.9.古罗马帝国屋大维统治时,开始授予某些法学家以解答祛律之特权,也即他们的解答由于特许而具有特殊权威,成为罗马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此推理A. 罗马法的发展具有一定专制特点B. 罗马帝国皇帝享有法律的解释权C. 法学家对万民法的研究较为深入D. 对法学解读助推了罗马法的发展【答案】D【解析】“某些法学家以解答祛律之特权,也即他们的解答由于

8、特许而具有特殊权威”说明罗马法学家解读有助于罗马法的发展,D正确;专制特点不符合罗马法特点,A错误;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0.10.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等这些削减人类幸福感的现代性整体危机负责。这一批判的主要依据是A. 启蒙运动促使社会发生转型B. 启蒙运动存在一些激进观点C. 法国启蒙运动发展最为迅速D. 理性主义思潮引发精神危机【答案】D【解析】“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等这些削减人类幸福感的现代性整体危机负责”说明大革命后理性主义思想引发精神危机,D正

9、确;社会转型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B中激进不符合大革命特点。C中最为迅速不符合事实。11.11.1929年后,世界出现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以失败告终,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这说明A.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无法调节B. 自由放任仍是当时世界的主流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缺乏协调机制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效不大【答案】A【解析】“66个国家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以失败告终,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说明经济危机引起贸易壁垒,体现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无法调节,A正确;B、C和D说

10、法错误。12.12.下图为英国“脱欧”漫画:摘编自中国交通新闻网(2016年7月5日)据上图,作者意在强调A. 英国“脱欧”会冲击欧洲政治格局B. 英国“脱欧”致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C.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主要阻力是英国D.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同一过程【答案】B【解析】英国“脱欧”说明欧盟内部存在一定问题,体现出英国“脱欧”致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B正确;A中冲击错误;C中阻力并不是英国;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同一过程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13.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伴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渐开通与发展和双方之间经济交流的扩大,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也日益加深。这种了解,一

11、直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所了解的“大秦”即罗马帝国,恐怕主要还限于它的东部边区,特别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人就知道了“黎轩”。此后我国的史籍中,更有“犛(li)靳”“犁靬”“犁靬”“犁鞬”等记载。这个令中国人的兴趣经久不衰的绝远固度,就是亚历山大城。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材料二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一带一

12、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摘编白王建国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下的“一带一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状况及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异同,并说明二者的影响。【答案】(1)状况:史书对西方部分国家有了初步记述;了解最远的国家是古罗马帝国;当时中国对西方的认识较为肤浅。成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渐扩大;受丝绸之路范围的局限。(2)相同:均有海陆两条路

13、;以经济交流为主;中国均秉承友好交流原则;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均发端于中国。不同:从交流领域来看,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经济、文化领域,“一带一路”涉及领域更为广泛;从交流形式来看,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互通有无,“一带一路”除有商品交流之外,更有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深层次的往来。影响: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欧洲和非洲的经济文化往来,有利于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一带-路”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仅惠及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一直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所了解的“大秦”即罗马帝国,恐怕主要还限于它的

14、东部边区”的信息从史书记载以及当时中国对西方的认识较为肤浅回答;第二小问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渐扩大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属于比较不同点和相同点,相同点依据材料二从交流路径、交流主体以及对于中国影响回答,不同点从交流领域和交流形式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促进了中国与欧洲和非洲的经济文化往来,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以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角度思考回答。14.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广告发展概况20世纪初上海闵泰广告社为英美烟草公司制作五彩石印招贴,此时的广告以极简单的文字广告较多。1930年前后上海法兴、交通等广告公司把制造路牌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

15、源,联合广告公司与荣昌祥广告社联合投资并组建荣昌祥广告股份有限公司。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路牌广告最多。广告内容包括老刀牌香烟、消治龙药膏、双钱牌胶鞋、艾罗补脑汁、电影广告等。1955年上海市广告商业同业公会在中苏友好大厦承接了苏联展览会、捷克斯洛伐克展览会等会场布置及绘画任务。“文革”期间广告路牌全部变成政治标语牌和毛主席语录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路牌广告恢复和发展起来。1989年,上海主要公交线路车站有站牌广告400多块。至1995年,市区内约有大小广告路牌近5000块。据户迪、贺然中国近代路牌广告的历史整理上表为近现代中国某些时期上海路牌广告发展概况简表。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上海路牌广告的设置折射出特定的时代特征。阐述:20世纪初,服务于欧美国家的上海广告日渐增多,体现了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和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抗日战争胜利后,反映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路牌广告较多,体现抗战胜利后广告服务于市民生活的时代特征;1955年,上海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