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839478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6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优点与局限 二、问卷设计 三、如何编制问卷,专题六: 问卷调查,一、优点与局限,问卷调查法是以统一设计的问卷为基本工具,且由被调查者书面回答问卷作为主要资料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它具有下列优势: 1、标准化程度高。 2、被调查者较少顾虑。 3、调查效率高。,问卷法的局限性,第一是当被调查者缺乏合作的诚意或为了迎合主流意识不作实事求是的回答时,调查的结果就不真实; 第二是当问卷的设计不规范、不科学时,调查者尽管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却难以归纳、分析与整理; 第三是问卷调查的程序一旦启动,调查者很难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卷。调查者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二、问卷的设计,(一)问卷的结构 一份完整的问

2、卷,通常应包括标题、指导语、问题三部分。 1、标题。 如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小学儿童推理能力发展的调查;关于男女儿童注意品质的性别差异的调查等。,2、指导语,指导语一般均安排在问卷的卷首。它既是向被调查者介绍问卷,又起着沟通调查者与调查对象之间的思想,使调查顺利实施的重要作用。因此,既对调查对象提出要求,又要体现感谢之意。 对于复杂、困难的内容,可举个例子加以说明,并鼓励被调查者作答。,指导语示例,亲爱的同学: 您好! 这是一些为了解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而提出的问题,目的是准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问卷内容不是针对个人,不必记姓名,所以不要有任何顾虑。每个人都请按自己的想法填,不要互相商

3、量、提示或交谈。(回答时请用笔在序数上打) 。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合作! 课题组,指导语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调查目的和价值,并说明被调查者作答的重要性。 第二,填写说明,以避免因调查者不明确回答方式而影响了调查结果。 第三,保证所有回答都是保密的,并表示感谢以解除被调查者的顾虑。 第四,指导语的末尾签上调查者的姓名,这既显示了调查者的诚意,又能有效提高回收率。,3、问题,问题是问卷的核心部分,问题设计得如何决定着调查研究的效果。提什么问题,如何提问,提多少问题,都值得细细斟酌。,(二)题目的设计,题目的设计应包括问题和答案的设计两方面。这里先谈问题的设计。 1、问题的制订。 问题的制订包

4、括问题的内容、数量、提问的方式等。如不仔细注重每一个细节,问题目可能不能很好地为研究者提供必要的数据。因此,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反映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班级等基本情况的内容可直接填写,而不必以问题的形式出现。 (2)除了少数几个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背景或统计信息的题目外,其余问题均要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 (3)防止产生歧义,应避免使用模糊的、专门性的术语、行话等。如“你认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好吗?”等。,(4)在一个题目中只能包含一个问题,不能同时提问两个问题。如“你赞同对学生进行竞争性较低的测验和实施教师等级制度吗?” “你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学习不努力和贪玩吗?”。 (5)题目不能隐

5、含着某种假设或期望的结果,不能暗示着某种带有偏向性的回答。如 “学生在考试前都会有焦虑症,你在考试前也焦虑吗?”等。,(6)避免那些可能使调查对象产生心理顾虑的问题。更要避免伤害他们的感情,使他们受窘或引起抵触情绪。如“你的家庭和睦吗?”、 “你对课堂纪律的控制感到困难吗?”等等。 (7)不同的对象提问内容和方式都应有所区别。因此,家长问卷、教师问卷、儿童问卷是不同的。,(8)避免“社会认可效应”。所谓的社会认可效应是指被调查者按照社会规范、社会期待的反映进行回答,而不反映出自己的真实观点。 “你喜欢自己的学校吗?”“你尊敬老师吗?”,(9)题目不宜太长、太难。宁可用两个或更多的短句、简单句,

6、而不要用一个复杂的题目。 (10)尽可能避免使用否定性题目和双重否定的题目。如“下列看法你不同意哪一种?”、“你是否不认为练习量与学习成绩不成正比例关系。”等。,2、问题的类型,三种类型: 一是结构型题目,也称封闭式题目。 二是开放式题目。它要求答卷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答案。 三是半开放式题目。它介于结构型题目和开放式题目之间,虽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供选择,但限制了可能回答的范围。如就这三类题目的典型案例。,“你在学习的课程中最喜欢的课程是什么?” “你目前最苦恼的事情是什么?” “昨天晚饭后,除了睡觉外,你在什么事情上花的时间最多?”,结构型题目增强了调查对象回答的一致性,易于统计。但调查

7、者设计答案时往往较难穷尽所有可能的答案。制订答案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开放式题目给答卷者一个自由回答的空间,但因答卷者的自由度较大,导致答卷者的回答时间长短和内容不一,使调查结果难以列表、统计。,3、提问方式,直接提问。 问卷中属于个人基本特征的项目和估计答卷者能够直接回答的问题都可采用直接提问。如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每天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兴趣等。 间接提问。对于一些容易引起答卷者思想顾虑的、不敢或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真实想法的问题,则可采用间接提问的方式。如“你觉得你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假设性提问。假设某种情景或假设他人对某事有某种看法,而要求答卷者说出对他人这一看法的态度或评价。 如“

8、有人认为学生减负、教师是加负,你认为呢?”、“有人认为现阶段师德在滑坡,你觉得呢?”、“如果再让你选择一次,你还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吗?”等等。,(三)答案的设计,1、根据形式不同可分为正误型和选择型、编序型三种。 (1)正误型答案 要求答卷者在问题后的括号或方框内填上“+”、“”或“”、“”或“是”、“否”,表示肯定或否定。这种设计通常出现在心理测量等调查中。,如:关于学生自主情况的调查,我自己决定的事,别人很难让我改变主意 是 否 我的行为不受班里舆论的影响 是 否 学习上,我总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是 否 当我干事情不顺利时,我从不轻易放下 是 否,(2)选择型答案。研究者将所有备选答案一一

9、列出,要求被调查者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答案。设计这种答案时,要求研究者能穷尽所有的可能回答。,如:关于儿童性格特点调查,对一些物体总爱观察、摆弄、拆开来玩 不这样 偶尔这样 有时这样 常常这样 总爱这样 与别的孩子发生争执时谦让 不能 偶尔能 有时能 比较能 常常能 经常表现很任性 很任性 不很任性 一般 不大任性 不任性 现行小学课程中你喜欢的课程是(最多选三门) 语文 数学 英语 常识 生活与劳动 思想品德 音乐 体育 美术 课外活动,(3)编序型答案。即要求被调查者将研究者设计的答案按自己的认识排序。 如,请你按重要性将下列小学教师的素质排序。 ( )良好的师德修养 ( )巩固的专业思想

10、( )宽广的文化基础知识 ( )扎实的基本功 ( )现代教育观念 ( )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 )教育机智 ( )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2、从内容上分有定类回答、定序回答和定距回答三种。 (1)定类回答的答案。研究者将问题的答案进行分类,答案与答案之间只是类型的不同。 你爸爸的职业是什么? A医生 B教师 C工人 D农民 E其他,设计这类答案时需注意两点:,一是所有答案之间必须是互斥的。如“知识分子”和“教师”就不能同时出现在一组答案中。 二是答案必须是穷尽的。如果调查者不能保证全部列出,往往可以在选择答案中列出“其他”项。但如果一份问卷中“其他”项很多会影响问卷的质量

11、与统计分析。,(2)定序回答的答案。这类问题的答案与答案之间显示的是一种程度上的差异。所以答案通常以“很好、好、较好、一般、较差、差、极差”,“完全赞同、基本赞同、不知道、不赞同、完全反对”、“经常、偶尔、完全不”等。 要注意:答案要按照程度差异以一定顺序呈现。或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如:关于学生公德的调查,(3)定距回答的答案。 如“你每天用于做课外作业的时间是 ” A、3小时以上 B、23小时 C、12小时 D、1小时以下,“你每周用于备课的时间是 。 A、12小时以上 B、912小时 C、48小时 D、24小时 E、2小时以下” 这一设计中就遗漏了89小时之间的数,并且档内距离不相等。

12、,(四)问卷的编排,一套优秀的问卷还需对问题进行编排。一般说来: 1、同类组合。 2、由易到难。 3、由一般到特殊。 4、由事实到态度。 5、由结构型到开放型。 6、避免拥挤。,(五)问卷的试用和修订,1、试用。选择小部分调查对象作尝试性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以下三部分: (1)操作性:受调查者是否愿意接受调查,是否理解问卷的“指导语”,能否按要求回答问题。 (2)科学性:所设计的问题是否科学、答案是否合理,所搜集到的信息能否达到调查目的。 (3)可统计性:问卷的编排是否易于整理与分析信息等等。 2、修订。在试用的基础上,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修改与补充。,三、如何编制问卷,研究课题,问题假设,相关概念,概念变项,具体指标,设计问题,课题:学生厌学 假设:与成绩和人际关系有关 概念: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厌学 变项: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测试的成绩;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对老师的态度、对学校的态度 指标:入学成绩、测验成绩;与教师亲近程度、是否复习预习、对学校打分 问题:你的入学成绩如何?你经常做作业吗?你经常和班主任闲聊吗?,课程结束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