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评考试案例培训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3876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评考试案例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安评考试案例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安评考试案例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安评考试案例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安评考试案例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评考试案例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评考试案例培训(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安全性评价案例分析,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考察从业人员综合运用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技术方法,解决地震安全性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 (一)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运用 1、分析国家法律法规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落实情况。 2、分析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各类建设工程抗震设计中的落实情况。 3、分析地震安全性评价法律法规与相关行业抗震设计规范的衔接关系。,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运用: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评述项目安评的理由、依据、 工作怎么做、分级 为什么? 根据工程特性,分析相关的行业设计规范、明确设防目标。,(二)项目分析 1、针对不同建设工程,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设防水准等。 2、

2、针对不同建设工程,确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内容和工作方案。 3、针对不同地震构造环境、地震活动水平、场地条件等,确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思路、技术方法和主要内容。,项目分析: 1、针对不同建设工程,依据安评规范和行业设计标准,确定设防水准、设计地震动参数 2、针对不同建设工程,确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内容和工作方案。分级、工作内容、技术要求。 3、针对工程所处区域的地震构造环境、地震活动水平、场地条件等特性,确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思路、技术方法和主要内容。找出关键的技术问题、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三)确定地震安全性评价主要环节的实施方案 1、地震活动环境调查与评价 2

3、、地震地质构造调查与评价 3、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 4、地震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确定地震安全性评价主要环节的实施方案: 1、地震活动环境调查与评价:史料、疑难地震大震、范围、活动性参数b值确定、潜源、震级上限, 2、地震地质构造调查与评价:潜源、震级上限断裂探测、断裂的活动性评价和鉴定,发震构造、复发周期 3、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衰减关系、场地条件勘测、土层反应 、设防参数(水平、竖,不同阻尼、) 4、地震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液化判别(设防烈度、大震烈度),软土。,(四)地震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分析处理 1、历史疑难大震的处理 2、近场活断层鉴定 3、发震构造判识与潜源划分 4、地震活动性参数确

4、定 5、衰减关系的确定及适用性论证分析 6、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 7、场地地震反应模型及参数确定 8、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地震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分析处理: 1、历史疑难大震的处理(古建筑、文物、寺庙等考查,史料查证,破坏、等震线,判定震级、震中位置,精度、震级震中的不确定性) 2、近场活断层鉴定(活动性、位置、走向、倾向、分段等鉴定,鉴定的方法:地藐、阶地、水系、卫星影像、物探、钻探) 3、发震构造判识与潜源划分(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长度、活动性与震级上限关系) 4、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b值、年发生率、空间分布函数),5、衰减关系的确定及适用性论证分析(近场、远场大震,东部西部、华南华

5、北、A、I) 6、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勘测要求、勘测内容、) 7、场地地震反应模型及参数确定(输入界面的确定、土层分层的选择原则、参数值) 8、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输入时程的确实、强度包络函数),(五)结论分析 1、相关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分析 2、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适用性分析 3、地震安全性评价使用说明及对建设工程抗震设 防的建议,结论的完整性、合理性。(分析论证、分析计算) 结论与各技术环节主要结果的一致性。(各主要结论的协调一致性,设防参数协调一致性,如:速度/加速度 横向/纵向) 结论对工程抗震设计需求的满足程度。(结论的适用性,与行业要求衔接:设防参数、设防水准等),各

6、参数协调性 各超越概率水准、水平向与竖向、不同参数、基岩与地表等 如: 50年63、10与2三个超越概率水准之间大致为:13):1 :(1.82.0):3, 竖向与水平向(231):1。 基岩与地表不同类别场地之间:,峰值、平台、拐点、下降段、长周期部分的协调 平台高度(2.25-2.5),案例分析的题型 全卷共5题 每题20分 (每題一般有5问、每问4分,每问中又会有几个得分点、每个得分点0.52分) (得分点:5*5*(2-4)=(50-100) 1. 侧重法律法规、地震活动性、工程场地地震影响方面的各 1 题,地震构造方面的 2 题 2. 侧重法律法规运用、项目分析、主要环节的实施方案、

7、关键技术分析处理、结论分析方面的各 1 题 3. 1+2,特别关注考题或已知条件中的关键词和数字: 如:区域和近场区边界的大震、小震群、历史地震影响、历史疑难地震 活动断裂的长度、走向、指向、倾向、分段,活动时代,埋深、隐伏不清的断裂 场地条件类的滨海、冲积区、软土、河谷 基岩埋深 工程特性的钢结构、高耸、大跨度、高度、基础埋深,给一些数据、图表求相关参数:如求b值、年平均发生率、场地类别划分、地震反应分析模型、不同阻尼反应谱、不同参数转换 给一些情景描述:分析论证、找问题、制定方案,等效剪切波速:150米/秒 场地类别: 土层反应分析输入面埋深:74.3米,案例一(复核) 2010年某地特大

8、地震以后,中国地震局及时对国 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 了修订,并颁布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0年1号修改单。某重要工程正位于修改单范围内,且场地位于该地震地震烈度VII度影响区。本工程曾于2000年按照国家标准GB17741-1999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进行过III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这次地震后,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该工程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复核评价工作。,问题: 1.本次复核工作是否需要采用新版国家标准GB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简述理由。 回答要点:要采用新标准。理由旧标准已被替代;新标准为评审依据;新标准为工作依据;新标准

9、中工作等级为II级。 2.本次复核工作应如何与2010年1号修改单协调? 回答要点:1号修改单的资料和新认识要吸收;1号修改单重点调整的潜源方案应作为基础;1号修改单采用的地震区带和潜源参数应加以充分采用;50年10%的结果应协调。,3. 针对这次地震。本复核工作地震资料的收集整理应着重哪些方面? 回答要点:2000年以来新增地震资料;这次地震及其余震资料;这次地震影响场资料,强震观测资料 尤其是对工程场地附近地震影响资料;1号修改单的相关资料;这次地震科考资料;近期重大工程安评地震资料。,4. 对地震活动性复核评价应重点完成哪些方面的复核内容? 回答要点:地震资料复核,地震目录的重新编制;地

10、震活动时、空特征复核;工程场地历史地震影响复核;近区域地震活动性复核。 5. 地震活动性复核评价结论的要点是什么? 回答要点:区域地震资料的显著变化;这次地震后,区域地震活动性水平和特征评价结论的变化;近区域地震活动性评价结论的变化;这次地震对工程场地影响评价。,案例二(高层) 某工程场址区位于长江冲积平原上,本工程位于巳做过安评工作的高200米写字楼和高210米宾馆楼之间,本工程建一幢高180米的综合楼,楼内包含有文化馆的观演厅和展览厅等建筑,钢结构、地面以上共36层、地面以下三层、基础埋深10米。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并阐述理由: 1.该楼是否还需要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2.该楼的设计

11、地震动参数能否使用邻近的二幢楼的结果? 3.对邻近二个工程场地的相关工作结果该如果使用处理? 4.如果进行安评工作在场地条件勘测中,具体指出依据相关法规应特别注意的23个问题? 5.如果进行安评工作在提供的结果中,具体指出依据相关法规应特别注意的23个问题?,1.该楼是否还需要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答:需要。因为: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文化馆的观演厅和展览厅建筑抗震设计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要求高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 该楼是超高层建筑、且属人员密集场所,按防震减灾法及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相关规定应进行安评工作。 尽管本工程位于巳做过安评工作的高200米写字楼和高21

12、0米宾馆楼之间,但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可能会有差异、工程对设防和设计地震动参数的要求也不同。,2.该楼的设计地震动参数能否使用邻近的二幢楼的结果? 答:不能。 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资料是确定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基础,尽管本工程场地位于已建的二个工程之间,但场地条件可能存在差异,依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规定,应通过实际勘测查明工程场地条件。 工程的结构特征、建筑高度、基础埋深等与邻近的二个工程不同,对抗震设防的要求有差异,需提供的设计地震动参数也不完全相同。,3.对邻近二个工程场地的相关工作结果该如果使用处理? 答:充分利用邻近二工程场地的安评工作的基础资料和分析结果,並注意几次安评结果的协

13、调。 如:区域和近场区地震构造环境及地震活动性分析工作、潜源划分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衰减关系等可采用己有的资料和成果,工作重点在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及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等工作,提供符合本工程特点和需要的设计地震动参数,4.如果进行安评工作在场地条件勘测中,具体指出依据相关法规应特别注意的23个问题? 答:1)本工程基础埋深10米,故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应判别地面下20米深度范围内的液化,在勘测时相关测试耍达到此深度。 2)本场地位于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场地土软、厚,孔深100米可能仍不到剪切波速测试深度达500米s,因此需特别注意钻孔剪切波速测试和相关分析研究工作。,.,5.在提

14、供的安评工作结果中,具体指出依据相关法规应特别注意的23个问题? 答:1)本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应高于一般建筑工程,故提供的设防参数用50年超越概率63、10、2的不够,亦应提供100 年超越概率63、10、2的设防参数。并要提供相关的地震动时程。 2)本工程设计反应谱等阻尼比0.05不能满足需要,钢结构阻尼比要小,要提供不同阻尼比的设计参数。 3)一般情况反应谱周期到6秒,对本工程不够,需提供长周期设计参数。本工程中有文化馆、娱乐中心建筑,按建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大跨度钢结构工程需提供地表和地下设计面的水平及竖向设计地震动参数。,案例三(轨道交通) 某地拟建设一轨道交通工程,线路长25KM,全

15、线共13座车站,其中地下车站5座,车站基础埋深为地下20米。 已知: (1)工程线路横穿7.0级潜在震源区; (2)工程线路沿线基岩埋深为2090米; (3)工程线路穿经一条长约70Km的第四纪隐伏断裂,距离该断裂上盘约8Km处曾发生过一次6.5级地震; (4)工程线路己完成工程地质初步勘察工作; (5)工程线路车站抗震设计采用做概率水准为100年63、10和2。,问题: 1.本工程的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工作前应注意收集哪些资料?其目的是什么? 2.应如何设计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中的钻探工作? 3.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时,如何确定基岩地震动输入控制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减少控制点数? 4.近场区

16、地震和地质调查的重点工作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些调查应采用的技术方法。 5.本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应提供哪些主要评价结果?简要说明结果的主要内容。,1.本工程的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工作前应注意收集哪些资料?其目的是什么? 收集己完成的工程地质初步勘察资料和成果,收集工程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有关的勘测资料,收集地震、地形地貌、地质等资料。目的是设计本工程的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工作方案、初步划分工程地质单元,以便合理布设勘测钻孔。 2.应如何设计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中的钻探工作? 每个车站不少于2个钻孔、 钻孔深度至基岩或剪切波速达500m/s深度处,并进行钻孔剪切波速测量、取典型土样进行土动力学参数测试。沿线的不同工程地质单元内亦应有控制钻孔和典型土样等。,3.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时,如何确定基岩地震动输入控制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减少控制点数? 以各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