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辅导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0834549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6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辅导(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及辅导策略 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林慧莲,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1.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匮乏。 2.教师往往是学生问题的原因,是“系铃人”同时也是“解铃人”。 3.中国文化传统赋予教师的角色期待,须“传道、授业、解惑”。,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案例 绍兴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从总体看:有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占总数的32.51%,其中问题达中等程度及较严重程度的占总数的5.9%。,2.从年段看:初中生比高中生有更多的心理问题。 3.从性别看: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 4.从学校类型看:普通学校学生比重点学校学生有更多的心

2、理问题;乡镇学校学生比城区学校学生有更多的心理问题。,结论: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199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2002)14号文件指出: “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教师应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素质 1助人之心: 爱心、慈悲心、无条件接纳学生、理解尊重学生 2

3、.助人之力: 1)识别、诊断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能力 3)进行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的能力 4)在学科教学、班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分类 从问题的严重程度划分: 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一)一般心理问题: 是轻微的心理异常,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即平时所说的“心理困惑”、“心理困扰”等。 特征: 1.情景性 一般心理问题常由特定的情景诱发,与特定的情景密切相关,如考前焦虑。,2.偶发性与暂时性 绝大多数一般心理问题并不经常或持续出现,而是偶发的、暂时的。可随情境的消失而消失,或随时间推移而减轻

4、、消失。 3.心理状态无病理性变化 即精神活动正常,不存在如怪癖、幻觉等行为和意识障碍,社会功能未受损。,(二)心理障碍 通常是一般心理问题累积、迁延演变或神经系统存在某些功能性失调的表现和结果。如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多动症等。 特点: 1.与特定情境无必然联系 心理障碍的发生通常没有明显诱因,也说不清原因。,2.持久性与特异性 心理障碍一旦出现,经久不消,长期存在,持续发生,不经过专门的心理或药物的治疗,很难自行消失。 3.有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 心理障碍有有心理能量的衰退、丧失以及心理能力下降的表现,社会功能受到损害。,(三)心理疾病 即精神病。是多种心理障碍的集中或综合的表现

5、,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等。 特点与心理障碍类似,程度更为严重,且: 1.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 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2.无法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二、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一)学习问题 1.学习障碍: 个体在听、说、读、写、推理与运算等方面的获取和运用上表现出显著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学习异常者的统称。,案例: 文文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认字、看书、读文章都非常地困难,成绩很不理想。同一个生字他要花上比其他同学多许多的时间来识记,阅读文章不仅速度慢,还经常认错、看漏。可是文文并不是个调皮、不认真学习的孩子,他除阅

6、读以外的能力都和其他孩子一样,甚至更加优秀。 阅读障碍是学龄儿童中常见的一种学习障碍。 爱迪生、爱因斯坦和丘吉尔等都曾有过阅读障碍。,学习障碍的识别界限 1.区别于因人生观、价值观偏误以及人格因素导致的学习落后的学生。 2.区别于智力落后的学生。 3.区别于因家庭原因、情绪障碍原因等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学习障碍的三种类型 1.感觉统合失调型视觉、听觉、动作功能失调,造成书写、绘画、阅读、计算等方面能力低下。 2.理解和记忆失调型不能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意义的加工、理解和记忆,对较为抽象的学习材料难以领会。 3.学习策略失调型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不能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

7、自我管理时间和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 刘翔平,学习障碍的病因,遗传影响 大脑成熟缓慢 大脑处理加工信息异常 阅读障碍 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学习障碍学生的辅导策略 1.坚持长期的行为训练。如阅读障碍要反反复复朗读生字词,进行快速认字之类的小游戏,加大阅读训练强度等。 2.增强自信心,调整自我意识,减轻心理压力。 3.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 4.进行“分层教学”,创设成功情景,及时肯定进步。,2.一般学习问题 学习不适应;缺乏科学方法;丧失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觉性差;被动学习等。,(2)考试焦虑: 在一定应试情境下,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以一定的情绪反应所表示出来的心理状态。

8、表现: 考前有明显的紧张情绪;考中有强烈的生理心理反应如出汗、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思维能力下降等。,考试焦虑的辅导对策: 1.降低期望 2.认真有序学习 3.着眼当前已有计划 4.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5.建立自信 6.暗示与放松,(二)人际交往问题 关于两个70的研究: 第一个70%,是指除去睡眠时间,我们约70%以上的时间都用在沟通上,或者传递信息或者接受信息。 第二个70,是指我们生活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 一个公式: 成功= 25的才干和能力,75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障碍的界定: 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过程中,由于感情不和、观念差异、行为不当、沟通受阻等等原因

9、引发的持续的人际关系紧张、冲突或退缩,当事人大多伴有持续、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常见种类 : 1.自卑与同伴交往退缩(社会退缩行为) 2.师生交往困难 3.亲子代沟 4.孤独与孤傲 5.嫉妒与猜疑 6.自我中心 7.过度敏感、防御心理及反应过度,技法方面问题:社交方法欠缺、不会沟通; 认知方面问题:理想与现实不符;自我为中心 ; 情感方面问题:嫉妒与自卑;自负与害羞、孤僻 ; 人格方面问题:气质性格等人格差异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突。,辅导对策 1.调整认知结构,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 2.训练沟通技巧,有效运用语言及非语言信息。 3.改变不良的个性品质和

10、交往方式,增强个体的人际吸引力。 4.小组团体辅导:敏感性训练 5.个体训练技术:角色扮演,(三)情绪问题 青少年学生在情绪感受中严重脱离现实,而以一种妨碍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自我挫败的方式应付外界事件,并表现出种种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躯体症状。,1.情绪障碍 1)焦虑障碍,案例: 高一女生,当她晚上独自一个人在家时,会感到非常恐惧。她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无法清楚思考,忘记所有该做的事情。她想逃跑,却无法动弹。她会因此哭泣。她担忧几乎所有事情,自己对父母不够好,被别的孩子取笑,在学校表现不好,犯错误,自己或父母发生意外等等。因为担忧,她常头痛、胃痛。有明显的过度焦虑。,常见种类,1,、,

11、焦虑障碍,表现:,一是焦虑的情感体验既无确定对象又无具体内容的不安和害怕,似乎大,难临头、祸在眉睫,反复呈现不祥预感,但又说不清具体原因。表情紧张,双眉紧,锁,面色苍白。,二是焦虑的躯体反应,运动性不安:搓手顿足,坐立不安,往复徘徊。,躯体症状:口干、吞咽困难、消化不良、腹胀胸闷、吸气困难、心悸早搏、,尿频尿急、视力模糊、周身不适、头晕头昏、颈部血管搏动等。,焦虑障碍表现: 一是焦虑的情感体验。 二是焦虑的躯体反应运动性不安:搓手顿足,坐立不安,往复徘徊。 躯体症状:口干、吞咽困难、消化不良、腹胀胸闷、吸气困难、心悸早搏、尿频尿急、视力模糊、周身不适、头晕头昏、颈部血管搏动等。,2)抑郁障碍,

12、抑郁障碍的特征: 心境:心境低落比正常人严重、持续时间长。易激惹、内疚、羞愧感。 行为:不安、活动减少、言语缓慢或经常哭泣。 态度:无价值感、自卑、对未来恐惧、过度自责。自杀倾向。 思维: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困难、难以抉择。 生理:食欲下降、难入睡、早醒、易醒、感觉疲劳。常头痛、胃痛、恶心、躯体疼痛、精力不足。,3)强迫障碍 是一种重复出现缺乏意义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力图克制但又无力摆脱的情绪障碍(神经症)。 表现 强迫观念 强迫情绪 强迫意向 强迫行为,情绪障碍的识别界限 1.无法用智力、情感或健康因素加以解释的学习能力失调。 2.无法与同伴和教师建立或保持满意的人际关系。

13、 3.在正常情况下或现实情境消失后,继续表现出不当的情绪。 4.持续地、长时间地(不是几天)表现出苦闷、沮丧的情绪。 5.衍生出与个人或学校问题有关的躯体病症,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一般情绪问题 愤怒情绪:急性情绪亢奋(情绪化)、好攻击等。 紧张情绪:过度担心、惊惶失措等 。 急躁情绪:易冲动、感情用事等。 冷漠情绪:不合群、孤癖等。,情绪问题的辅导策略 1.改变不合理的认知。 2.帮助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 3.鼓励当事人积极参与社会性活动。 4.帮助当事人改善人际关系。 5.症状严重的要及时转介。,(四)行为问题 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偏离常态的行为偏差。 最常见的行为问题

14、多动症(注意力缺损症),发生率:国外3%-8%;中国3%-13.4%男性多于女性,男:女= 4:1 高发期:810岁 部分随年龄的增长而减轻或消失 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形成原因有遗传、孕期、出生和早期发展、神经生理因素、家庭影响等。,注意力缺陷障碍的诊断标准,注意缺陷: 对功课、工作或其它活动无法关注细节,经常粗心大意 很难对任务或游戏保持注意力 无法集中精神听人讲话 经常无法听从指令、无法完成功课或其它任务 很难有条理地组织任务或活动 逃避、不喜欢或不愿意投入需要持久脑力活动的任务 经常忘记或丢失完成任务所需的东西 容易被无关的外部刺激干扰 经常忘记日常事务 多动、冲动: 经常坐不住,手脚不停

15、在课堂或其它需要坐着的场合随意离开座位 经常在不适当的场合乱跑乱爬 很难安静玩耍和做事情 经常在忙碌中,象被马达驱动一样 经常过多说话 经常脱口回答别人还没问完的问题 很难忍受排队等候 经常打断或打扰别人 (以上两点各具6项以上,持续至少6个月,程度达到适应不良、与发展水平不一致),品行问题 指以反复和持久的、明显的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但情节轻微、未达到犯罪性质的青少年行为偏差,也称“边缘行为”或“问题行为” 。,三类:(卢家楣,1989)。 1.过失行为 如说谎行为、课堂违纪行为 、吸烟行为、厌学、逃学行为 、网络迷恋行为 、离家出走或夜不归宿行为等。 2.不道德行为如攻击行为、偷窃行为

16、、社会化品行障碍(打群架、集体酗酒、敲诈勒索)、破坏公共设施行为 、暴虐行为、 性罪错等。 3.自我消极行为如自残自伤行为、自杀,几乎所有青少年或多或少都有过藐视权威、违反规定、撒谎、逃课、打架的经历,如何区分一般行为问题和品行障碍?,品行障碍的诊断标准,前期发展特点 经常发脾气 经常与成人争吵 经常对抗成人的要求或规定 经常故意激怒他人 经常因自己的过失指责他人 容易被他人激怒 经常生气和愤怒 经常怀恨或报复 (持续至少6个月,至少有4项表现) 品行障碍诊断标准 对人和动物的攻击(经常欺负他人、打架、使用伤害性武器、残害他人身体、残害动物,抢劫,强奸) 破坏他人财产(纵火等) 欺骗或偷窃 严重违反规定(离家出走、私自在外过夜、逃学、吸毒) (三项以上,过去六个月里至少出现其中一项),品行问题的成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