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的形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32122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耕文明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农耕文明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农耕文明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农耕文明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农耕文明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耕文明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耕文明的形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农耕文明的形成,河姆渡遗址,浙江省余姚市1973年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 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是当时罗江公社村民偶然发现的。经过考证,这处遗址最深的第四文化层历史在距今6000年到7000年之间。 由于该遗址是周边同一类型、同一年代发现遗址中最早发现的,因而这一类型的遗址所代表的史前文化被统称为河姆渡文化。,骨耜(s ),河姆渡人使用的主要农具叫“骨耜”,采用鹿、水牛的肩胛骨加工制成,用来挖地翻土。,碳化水稻粒,河姆渡干栏式房屋示意图,云南苗族竹楼,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模型,半坡遗址,半坡人的鱼紋彩陶盆,彩陶人面鱼纹盆,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 新石器时代前期 多作为

2、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大禹治水图,什么是禅让制?,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上游河南、陕西一带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1922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村发现。 仰韶文化的农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磨盘、骨器、鱼钩、鱼叉、箭头 ,半坡遗址,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 该遗址于1953年春发现。 就地建成了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面积约3000平方米。 有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圈栏及起防护和泄洪作用的大围沟等遗迹,比较完整的保留的半坡原始社会村落的原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