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课复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3073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8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课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课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课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课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课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课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课复习(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兴起,高潮,春秋,儒学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高潮,低潮,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唐朝,低潮,隋朝,三教合儒 高潮,宋朝,新理论理学高潮,三教并立 低潮,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低潮,明清之际,第1课 “百家争鸣”,考纲: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1.含义:,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

2、家等十家。 何谓“争鸣”,指争论和辩难,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2.形成原因:,教育变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盛,出现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即诸子百家,社会大变革的反映(奴封),经济巨变: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政治巨变:王室衰微,诸候士大夫崛起,新旧势力斗争激烈并展开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物质基础,社会基础,人才基础,“仁”,“礼”;“德治”;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道”,“无为而治”;事物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道”,“无为而治”;“齐物论”,“兼爱” “非攻

3、”“尚贤”;认识论(三表法)和逻辑学(归纳推理法),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当时不受重视,但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思想,较消极;成为汉初治国思想,朴素辩证法影响深远,不受统治者的欢迎,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当时最受欢迎,3.主要学派及主张:,4.历史意义:,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共同构成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我们该如何对待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应加以批判的继承,特别是对当今社会的有效成分,应予以借

4、鉴;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第2课 汉代儒学,考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汉武帝,董仲舒,“焚书坑儒”的批判,焚书的起因: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争论。,提出者:李斯,影响: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利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一、儒学独尊的历史背景,1.“无为而治”的思想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在国力强盛背后潜伏社会危机,威胁西汉政权稳定,王国问题 边患问题 土地兼并,2. 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政权,武帝迫切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理论,实行“举贤良对策”,发掘治国

5、人才,3.董仲舒改造儒学思想,符合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政治需要,思想优势,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主要贡献:,创制新儒学体系,是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的关键人物。,2. 地位:,特点:以儒学为核心,糅合道家、 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是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目的: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需要,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3.主要思想及积极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为君主专制提供神权外衣,利于加强君权,为其政治思想提供哲学基础。,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4

6、.对新儒学评价,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维护国家统一。,利于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发扬传统美德,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消极:,儒学独尊,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束缚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文化专制)。,宣扬封建纲常伦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束缚人性。,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关键性作用。,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独尊的形成),政治上:起用文学儒士参政,思想上:全面肯定新儒学,A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B五经博士任教官 C兴办太学(官办最高学府),学生考试合格做官

7、,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儒学垄断教育,凭儒学入仕,打破世袭,扩大官吏来源和素质,提高儒学地位,儒学开始在民间处于独尊,教育上:,诗书礼易春秋,太学是汉代开始设立的全国最高学府。开创中央和地方二级封建官学制度。,D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2.儒学独尊的影响:,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独尊的形成),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 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思想。 儒学之士在中国政治和文化舞台上逐渐 成为主角。 (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有利于巩固中央 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多民族的 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文化专制的表现,限制思想的自由发展。,第3课

8、宋明理学,考纲: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 儒学面临严重挑战:,儒学吸收佛道思想精华而发展,原因:,社会动荡 佛教盛行 道教在民间传播,A.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B.唐实行三教并行的开明政策 C.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隋,三教合一) D.抗衡佛道对儒学的挑战,兴起复兴儒学运动,2.隋唐:,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理学含义:,理学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理学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以儒学内容为核心,吸收佛、道教思想的有益内容,对传统儒学进一步改造和发展,使儒学更为理论化、思辨化,从而成为一种新兴儒学

9、派别。 宋代的新儒学体系,以“理”(或“天理”)为世界本原,也被称为“程朱理学”。,2.形成的历史背景:,隋唐实行“三教并行”政策,为抗衡佛、道对儒学正统地位的挑战,儒家学者推动复兴儒学活动,儒学理论在吸收佛道精华中得到发展。,宋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宋代重文轻武,对学术较少干涉,书院讲学兴盛,学术活跃。,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思想渊源,政治前提,宽松环境,经济基础,二、宋朝的程朱理学,3.主要代表及观点: 北宋:程颢、程颐 A.地位:理学的奠基人,程颢 (1032-1085),程颐 (1033-1107),二、宋朝的程朱理学,B.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天理是万物的

10、本源,主宰万物,先有理后有物,核心(客观唯心论),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仁是与万物俱生的,发挥“仁”的学说,要识仁,必须尊敬别人,认识论:格物致知,性本善,3.主要代表及观点:,A.地位: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之后 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B.著作:四书章句集注(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C.思想:,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130-1200),南宋:朱熹,“三纲五常是天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为天,地得之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3.主要代表及观点:,C.思想:,

11、二、宋朝的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D.影响:,成为官方哲学;传播海外(“朱子学”学派),三、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心即是理”、“吾心即是宇宙” “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 陆九渊,“致良知”、本心是良知。 良知就是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王阳明,(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论。 (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对比程朱理学和

12、陆王心学:,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1、同:,2、异:,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存在的“理”;后者认为“心即理”是主观的。 把握“理”的方法:前者主张“格物致知”;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2、积极作用:,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1、消极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四、宋明理学的影响,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纲: 李贽、黄宗

13、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政治:,一、明清之际儒学活跃的背景,2.经济:,3.思想:,专制统治强化,统治腐朽,封建制度衰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频发。,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缓慢发展;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儒学纲常礼教腐朽(理学崇尚空谈,不解决实际问题)、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严重束缚人们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认识:存在决定意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李贽的“异端”思想:,材料1:夫天生一人,自有一

14、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材料2: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续焚书,材料3: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反对将孔子和儒家经典神圣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焚书藏书,材料5:“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材料4: “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阳为道学,行若猪狗。,二、代表人

15、物及其思想主张:,1、李贽的“异端”思想:,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强调个性发展,男女平等。,焚书藏书,评价:,A.他的思想一定程度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带有民主色彩。 B.李贽全盘否定程朱理学,进而否定孔子及儒学思想,这就否认了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的合理成分,这是不可取的。,1、李贽的“异端”思想:,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焚书藏书,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材料1: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 材料2: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

16、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 明夷待访录,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批判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明夷待访录,材料3: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明夷待访录,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权利。,明夷待访录,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材料4:“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