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4 ---精校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827473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4 ---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4 ---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4 ---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4 ---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4 ---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4 ---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4 ---精校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题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孔子的际遇,颇令人感叹。他的道德学问,为当时人所推重;他经世致用的抱负,却未曾得以放手施展。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孔子似乎也有过对政治生涯的心灰意冷。但是,他对于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却未曾有过犹豫彷徨。即便当时无法兴起礼乐以济世安民,他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孔子一生不得志,这其中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孔子对礼乐之治的坚持与当时的政治需求不相符合。春秋末期,周王室权力式微,各国君主聚焦于扩充国家军力以自保或是图霸,根本无暇顾及礼乐。在屡屡碰壁的情势下,

2、孔子自己也抱怨“莫我知也夫”。其实孔子如果愿意改变行事作风,趋附政治家的需求,或许就不必在周游列国的凄惶中被人取笑为“丧家之犬”。但他却不仅未曾放弃过对礼乐文化的坚守,还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周游列国,宣扬礼乐。在这种乐观情绪的感染下,他以一种坚忍的精神坚持着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是他坚忍品格的最好宣言。即使厄于陈、蔡,他依然能够讲颂弦歌不衰,能够用“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的话来鼓励大家。孔子在充分吸收了西周礼乐文化的基础上,对日渐僵化的礼仪制度做了一番创造性的转化,适时提出“仁”的概念,希望人们可以从内心的真实情感出发,虔敬地践履礼的每一个仪节。他

3、强调乐的重要性,乐教人听善音而动善情,听美乐而净化心灵,给人以无形的陶冶。在礼彰显皇权、划分等级的功能外,他将礼带出贵族范围,强调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愿意学习礼乐,坚持德性的修养,皆有成为君子的可能。这种升华的礼的精神内涵和普遍意义,给了礼永恒的精神生命,使其不会仅仅只是一种制度,随着时代的更迭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而必然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不可替代。对孔子来讲,遵守、提倡礼乐文化,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这些细碎的礼仪细节,更在于其背后重要的意义为了上下有序、社会安宁。“礼”的学说体系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由礼治而达社会大同,是孔子的理想。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他改良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维护一家一姓

4、的利益,他是怀着社会大同的情怀的。因此,具有合理性的思想,即便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因为“不合时宜”而遭受冷落甚至是贬抑,但时局一旦发生变革,仍可以“度尽劫波”而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礼乐文化因为失去了宗法制度的社会土壤,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不合时宜”而备受政治家们的冷落,在秦代又经历“焚书坑儒”的严厉打压,但终究“度尽劫波”,在汉以后的政治、社会生活中产生持续影响力,礼乐文化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标签,生活于其中的人“不学礼,无以立”。 (选自田家溧孔子对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之路,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都无暇顾及礼乐,孔子追求的礼乐之治不合时

5、代的政治需求,这就注定了孔子的悲剧。B孔子坚守与传承礼乐文化,但当时礼乐已不可能被用于济世安民,孔子处处碰壁,致使他一度对政治心灰意冷。C孔子对礼乐文化的坚持很坚忍,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去迎合政治家的需求,他的这种道德得到后世尊重。D孔子礼乐兴邦的政治抱负从来都没得到放手施展,甚至被讥为“丧家之犬”,但他依然乐观地宣讲礼乐,鼓励大家。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孔子提倡仁,并且践行仁,无论是在最紧迫的时刻,还是在最落魄的时候,都不允许自己有一刻背离仁德。B孔子对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在旧的基础上创新,要求人们真情实意,不必拘泥于礼的仪节。C孔子认为

6、乐能够引发人的善,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学习了礼乐,坚持修身养德,就有可能成为君子。D孔子扩大了践行礼的对象,升华了礼的精神内涵和普遍意义,使礼具有了永恒的生命,不再只是作为一种制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遵守、提倡礼乐文化,是为了维护等级制度,实现社会安定、天下大同,而不仅仅是为了保存细碎的礼仪细节。B孔子的理想是天下大同,而非一家一姓的利益,他的这种思想的核心是“礼”的学说体系,由礼治至社会大同。C礼乐文化是宗法制度的社会土壤,宗法制度式微后,孔子改良后的礼乐文化虽一再遭冷遇,最终还是得以延续。D礼乐文化经过孔子的改良后更具合理性,几经劫难后,

7、在汉以后持续发力,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标签。(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一定把小牛要回来杨树也这么说吧,小牛是瞎眼的娘放牧时弄丢的。到午饭的时候,父亲去河沟里接娘,看见娘木桩一样杵在那,手里紧攥着缰绳,母牛自顾自吃着草。河沟里,草多,水少得躺在零碎的牛蹄印里,小牛不见了。小牛膘肥体壮,四只小柱子似的腿,棕黄色油亮的毛,两只刚露出的小角让人感觉是那么的可爱,那条细长的尾巴,末端长着油光发亮的毛有些微卷,在后面甩来甩去。有时不停地在肚皮上拍打,那是在驱赶蚊蝇。小牛一见我父亲,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发出亲昵的叫声。父亲还没到它身边,它就迫不及待地把头从

8、栏缝里伸出来,鼻子里直哼哼,喷出一股股暖气,还伸出舌头舔父亲的手。父亲每次去牛棚看它,总要给它带一把青草。小牛一看见鲜嫩的青草,就“唰唰唰”地大口地吃起来。它伸出舌头把草卷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尾巴欢快地甩动着。小牛真惹人喜爱。 父亲找了一圈也没看见小牛的踪影,他没有吵娘,而是蹲在大门口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佝偻的身子快低过门边的石礅了,我知道,我的学费要另想办法了。田地里早用不上牛了,父亲以前是队里的饲养员,说现在养牛容易了,收过麦子的秸秆谁还要,给不给钱都能拉回来,牛是我们家的银行哩,嘿嘿。父亲看牛,就像看见我的学费、我的工作和我未来城里的楼房。没吃午饭,父亲又出去找牛了。半夜里回来,还是他孤

9、零零一个人,蹲在院子里抽烟,像一粒寂寥的星星。接下来几天,父亲仍然没有放弃,继续找,四处打听。大概过了二十多天的时候,干泥水工的四叔回来说,二十多里远的赵庄有人买了头小牛,父亲身子一震,拉着四叔就去了。回来后,父亲蔫了秧一样,蹲那闷头抽烟。四叔说,父亲看了左后腿有块白毛的小牛,确认是我家丢的那头,可人家死活说是买的,那里的村干部派出所的人都去了,派出所的人问,怎么就证明牛是你丢的呢?父亲急了,蹬蹬蹬跑上人家二楼阳台说,不是我的我就跳下去。派出所的人怕闹出人命,一边安抚父亲,一边追问那家牛到底怎么来的,如果说话不实,查明以后按盗窃罪办。那家口气软了,说,我不在乎这三两千的牛钱,他只要拿出牛是他的

10、证据,我就把牛白给他。派出所的人对父亲说,对呀,你得有证据啊,不然你这可是诬陷,也是犯罪的。四叔叹口气,你说这牛咋证明呢?父亲几乎抽了一宿的烟,天不明就去城里了,回来后,难得露出喜色,说,这下好了,你远房那个表叔说了,他省城有个同学,是干什么基因研究的专家,能断了这事。四叔说,这我知道,就是亲子鉴定,可没听说过给牛做亲子鉴定的,甭说兴许能成,不过要花好多钱呢?父亲不言语了,蹲那又抽起闷烟。半夜了,父亲还在牛屋里。父亲对牛说,牛啊,这些天不好好吃草都瘦了,看你整天又牴槽又绠缰绳不安分的,是不是想小牛了啊,我能懂,我能懂,这六千多块钱得花啊,一定让你陪着小牛,看着它长大你放心吧,既然找到了,花再多

11、的钱都要花,一定把小牛给你要回来。不能像我父亲的声音忽然哽咽了。父亲一夜之间,头发快白完了,脸色灰青。父亲吩咐我照顾好娘,说娘被牛这事闹得都魔怔了,然后就出门了。父亲很疼我,我在家从没让我干过活。这一次,父亲出去了五天。父亲回来说,去了几个亲戚家借钱,拿了两头牛的血样去了省城。父亲回来就不抽烟了,干完活,就和母牛说话,说一定把小牛找回来,让你们母子在一起。有一次,我看见父亲偷偷卷了晒干的柳树叶子当烟抽,看到我,父亲愣了下,转过头不言语。两个多月过去了,省城有了消息。父亲笑了,拽着回家立足未稳的四叔去了赵庄。小牛牵回来了,看着小牛和母牛贴贴挤挤,挤挤蹭蹭,父亲眯眯笑着的眼忽然就流出了泪。我理解父

12、亲的心情,我还有一个哥哥,乳名叫牛,四岁时跟父亲去镇上赶庙会丢失了,娘因此哭瞎了眼,父亲从那时开始抽上烟了。(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这么说吧,小牛是瞎眼的娘放牧时弄丢的”,一是承题,交代“一定把小牛要回来”的客观原因,二是为下文写找牛的情节张本。B小说第四段中“小牛一见我父亲,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发出亲昵的叫声”的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旨在突出小牛的灵性。C小说第十二自然段写到“父亲一夜之间,头发快白完了,脸色灰青”,“父亲”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他丢失了小牛,觉得对不起牛屋里不好好吃草瘦了的母牛。D小说

13、内容丰富,脉络清晰,运用了语言、外貌、动作、神情、场面等描写手法,人物性格鲜明,故事很感人,耐人寻味。5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答:_6小牛只值三两千块钱,“父亲”为什么舍得花六千多块钱把它要回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6分)答: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

14、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

15、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