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元素、无机化合物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25196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9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1元素、无机化合物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案1元素、无机化合物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案1元素、无机化合物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案1元素、无机化合物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案1元素、无机化合物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1元素、无机化合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1元素、无机化合物(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1分子与细胞,观察导学案的目录,思考 下列问题: 1、哪些专题与必修1相关? 2、与必修1教材的目录比较,导学案的目录编排进行了哪些调整?,专题1细胞的分子组成,1元素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思考: 为什么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元素的种类相同,而含量却有很大差异?,专题1细胞的分子组成,2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和含量, 哪些元素对生物体是必需的? 在细胞鲜重中哪种元素含量最多?在干重中呢? 为什么说C是最基本的元素?,专题1细胞的分子组成,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在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是什么化合物? 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什么化合物?,【巩固1】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

2、量,以下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O、C、N、H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D,特别提醒:做相关习题时,要注意区分是“细胞鲜重”还是“细胞干重”!,4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作用,【知识链接】 特殊物质的元素组成及作用 从化合物的元素含量上分析能量的释放,【巩固2】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B.细胞中的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氮元素 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的相对稳定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

3、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C,专题1细胞的分子组成,5【实验】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原理: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能与某些 化学试剂发生特定的 。,颜色反应,碘液,淀粉,蓝色,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苏丹(),橘黄色(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白色或近于白色,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稀释,0.01 g/mL CuSO4溶液,高倍显微镜,思维激活 能否用西瓜汁(富含葡萄糖)、甘蔗汁(富含蔗糖)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答案:都不能。西瓜汁含有红色色素,会掩盖颜色反应;蔗糖是非还原糖。,特别提醒: 由于本实验是利用颜色反应检测不同的物质,因此在实

4、验选材上应注意两点: 材料应近于白色,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材料应富含相关物质,使现象更明显。,【巩固3】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 min才能看到紫色。,C,6无机物(水、无机盐),细胞中的水,(1) 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多。 (2) 不同生物体内水的含量差别很大。 (3) 不同的生长

5、发育阶段水的含量不同。 衰老,含水量。 (4) 水存在的两种形式(两者的作用及相互转化),【知识链接】 水跨膜运输的方式: 调节渗透压的激素: 调控渗透压的神经中枢: 产生渴觉的神经中枢: ,渗透作用(自由扩散),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下丘脑,大脑,6无机物(水、无机盐),细胞中的无机盐,(1) 存在形式: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与其他化合物结合。如Fe2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生理作用: 某些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 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 碳酸钙是动物和人体的骨、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钙可调节肌肉收缩,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HCO3-可维持酸碱平衡;Na+可调节渗透压。,(1)实验思想:设置对照实验(设某种无机盐为m)。 (2)设计思路:,无机盐生理功能的实验验证,【巩固4】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血浆的渗透压只是由无机盐维持 B. 细胞内生命活动越旺盛,结合水含量越高 C. 种子萌发时,水分的吸收是靠渗透作用完成的 D. K是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有 重要作用,D,【知识链接】 K的功能主要有:促进植物体内淀粉的运输; 维持动物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