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广东历史试题及答案联合国际教育周伟翼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822832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广东历史试题及答案联合国际教育周伟翼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广东历史试题及答案联合国际教育周伟翼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广东历史试题及答案联合国际教育周伟翼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广东历史试题及答案联合国际教育周伟翼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广东历史试题及答案联合国际教育周伟翼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广东历史试题及答案联合国际教育周伟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广东历史试题及答案联合国际教育周伟翼(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C,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次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D,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C,15“人人

2、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B,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D,17、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D,18、

3、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C,19、“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A,20、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

4、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C,2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D,2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

5、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B,2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 B.毕加索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38.(28分)在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

6、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6分)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 影响:反映市民生活的文艺作品大量出现。 如清明上河图、宋词、话本等。,(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早期的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8分) 原因:明治维新,日本富强。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 清政府推动,留学日本较为便利。,(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地位大幅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9分) 原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力量壮大

7、。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 在民族危机、十月革命影响下,政治上觉醒。 背景:新中国成立,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 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39(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

8、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8分) 判断: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 理由:在贸易保护政策下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竞争力增强, 所以采取贸易自由政策。,(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变化:低高低。 低高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高低原因: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7分) 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 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 有利条件,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成员国家出于国家利益 考虑,往往在多边贸易谈判中更加难以妥协, 对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具有潜在的干扰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