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程序-1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82174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程序-1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程序-1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程序-1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程序-1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程序-1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程序-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程序-1(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程序,平顶山市卫生监督所 王素琴,一、卫生监督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5.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6.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 7.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二、概 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 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概 述,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各级各类学校内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流行、暴发流行或致人死亡的事件;不明原因引

2、起的群体性异常反应,有毒有害因素以及各种方式污染食物、饮用水、空气、物品、场所造成群体中毒、死亡或危害有可能扩散,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通常是指学校内的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预防性接种或预防性服药的异常反应、学生集体癔症、意外伤害等事件。,食物中毒的定义,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把含有毒有害物质当作的食物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称为“食物中毒” 而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肠胃炎;因吃了某种食品(鱼、虾、牛奶等)而发生的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经食品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都不属于食物中毒范畴,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第二章 报 告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

3、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在管辖范围内的下列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实施紧急报告制度: (1)中毒人数超过30人的,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2)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3)中毒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者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第四章 罚 则 第十六条 对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隐瞒、谎报拖延、阻挠报告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

4、主管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卫生行政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依法给于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 对造成食物中毒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诊 断 标 准,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

5、但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 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食物中毒检验诊断标准,引用标准 GB 478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 GB 500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含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3.2.1 细菌性中毒食品:指含有细菌或细菌毒 素的食品。 3.2.2 真菌性中毒:指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 食品。 3.2.3 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二种: 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 B.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鲐鱼等

6、)。,含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3.2.4植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三种: 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做食品(如桐油、大麻油) b.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做食品(如木薯、苦杏仁等) C.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薯等),含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3.2.5化学性中毒食品,主要有四种: a.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 b.指误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 c.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d.营养素发生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

7、),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基本类型,常见的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食物中毒 传染病暴发流行 群体癔症 意外伤害 本次课主要介绍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种类和群体癔症的处理原则,我市学校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20002008年我市学校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16起,发病人数约1500人,无死亡病例。 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10起,化学性食物中毒2起,生物性食物中毒3起。学生故意假报食物中毒1起,校园常见食物中毒种类,主要分为:微生物性、化学性和有毒动植物类中毒。 我市学校以上三类情况均有发生。,校园常见传染病种类,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 水痘、麻疹、腮腺炎、流感,校园外易发生的意外伤害,校园外易发生的意外伤害

8、交通事故 溺水 烫伤 爆炸伤 触电 环境污染,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程序,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 学校领导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迅速送中毒学生到医院进行救治 保护好事故现场 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报告 疏散未中毒的学生远离中毒学生和事故现场 指定对外发言人,客观、公正、准确公布事件的真实情况和进展情况,五校医的责任,校医责任: 报告疫情 病例诊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隔离 协助救治 隔离病人 消毒环境,向卫生部门报告的内容,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名称、地点和时间 中毒人数,主要中毒症状 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 中毒人员抢救的地点 学校采取何种措施应对事件,卫生行政部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9、的原则,卫生监督员到现场应简要的初步了解情况,确认是否发生食物中毒 对现场的可疑食物、原材料及包装容器进行采样送检 对已送往医院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对未患病的人员要求学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心理干预,避免群体癔症的发生 要指定专人负责对媒体对外公布信息,要及时、准确公布事故事实和真相,对新闻媒体的应对需指定专人,避免口径不一 及时、准确公布事情真相,让自身成为媒体的主流信息来源,以减少无端的猜测,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表明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态度和立场,告知已采取的措施,满足公众(特别是家长)的知情权,新闻媒体的应对,1998年山东省某县学生服用碘油丸中毒,200余名学生住院治疗。 2003

10、年辽宁省海城“学生奶”事件,2500余名学生出现不良反应。 安徽泗县疫苗接种事件,我国典型的学校意外事件造成学生群体癔症案例,案例一,2000年我市某县农村中学报告200多名学生发生食物中毒 市卫生局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该县,将监督人员分为两组。 一组到县里的4个医院进行流行病学的个案调查,另一组到学校对食堂和自备水源进行调查和采样,基本情况,2000年雨季,某县某乡中,在校住校学生约800名,有学生食堂。当天,有5名学生晚餐后感到腹痛、恶心、头晕。向老师报告后,老师立即报告校长,学校通知各班老师询问各班学生晚餐后有没有不舒服,随即有约200多名学生感到头晕、恶心。学校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同时

11、拨打120急救电话,将200多学生分别送往县级4个医院进行救治。 该事件轰动整个县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晚餐供应:稀饭、馍、包子,炒黄瓜 就餐人数:800余人 先发病5人晚餐食谱:两人食用方便面,用老师的暖水瓶的水泡面,两人吃包子和稀饭 ,1人吃馍、菜、稀饭。 先有两名吃不同食物的学生,饭后十几分钟感到腹痛、恶心。后又有3名学生也感到不适。 随后经老师询问约200多名学生也感不适。发病学生:无呕吐物、无腹泻物、体温正常、神智清醒,调查结果,排除食物中毒 该事件是在教师无意识的心理暗示下给在校学生造成恐慌心理,而引发的一起群体癔症,学生群体癔症,学生群体癔症是一种对学校和社会稳定危害极大的

12、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是最容易受到心里暗示的人群,也最容易发生心因反应,从而引发整个群体的心理作用。很多人在趋同性心理暗示和从众心理的支配下,也会感到自己身体不适 这些患者检查不出器质性变化,只有主观感觉症状而无客观体征,且这种主观症状易受暗示而发作,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所陈述的症状在医学检验中也得不到证实。,学校应汲取的教训,学校应开展对老师和管理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培训和演练 学校的领导、老师和管理人员应该对学生群体癔症的知识有所了解。 老师应掌握一定的学生心理疏导、安慰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遇到突发事件领导、老师和管理人员一定要冷静处理,讲究方法 迅速疏散不发病

13、学生,使其远离事发现场,该事件的教训,学校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和制度。 学校领导和老师对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不了解。 学校没有进行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的培训和模拟演练。 教师的暗示和无形的扩散是造成此次群体癔症的主要原因。 县级卫生部门在调查处理该事件中无意泄露信息是造成家长闹事起因。,经验教训,监督人员应具提供准确信息,使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根据我们的判断和检验结果来迅速控制事件的影响范围 监督部门的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事件所涉及人员的生命,所以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卫生监督部门在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有着无可置疑的权威性,案例二,我市某小学因集体饮用豆浆引发食源性疾患事件 某小学在课间集体饮

14、用学校自制的豆奶时,有2名学生自诉腹痛,随即又有几十名饮用豆奶的学生出现腹痛并伴有呕吐。 学校迅速将学生送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救治,现场情况,随即有几家媒体赶到医院进行采访 鉴于事发突然,发病原因没有调查清楚,如果报道不当会引起社会恐慌。 卫生监督员立即报告卫生局,由卫生局请求市政府协调媒体,待调查结果出来后在进行报道,给公众一个明确的答复 经调查确证,这是一起典型的群体癔症 结果经媒体公开报道,向家长和社会告明真相,使这一事件迅速得以平息,成功的经验,卫生监督人员经验丰富,业务熟练,头脑清晰,立即请求上级协调媒体,争取时间调查事件真相 在事件没有准确定论的时候决不能随意发布消息,这对保持大局稳定

15、十分必要 恰当把握媒体的介入时机,适时对外公布事实真相,发挥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 把握好关键环节,就能有效地把群体癔症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即使事件发生,也能迅速、正确加以处置,确保校园的安定和谐,经验总结,在群体性癔症处置过程中,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媒体介入有助于让公众迅速了解事件真相,平息因误传或流言引发的社会恐慌 事件没有准确定论的时候,决不能随意发布消息,这对保持大局稳定是十分必要的,案例三,2009年3月18日,我市某县某乡中学发生300多学生食物中毒 原因是学生因食用过期夹心霉变面包而引起腹痛、恶心、头晕等症状 学校在喇叭通知学生谁不舒服立即到乡卫生院就诊 县卫生监督部门33个

16、小时未进行网络直报,造成闻名全国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基本情况,该校有328名学生,全部是小学六年级,共有8个班,是一所住宿型学校。 当日就餐的学生315人,学校实行定额分餐制 当日早餐:学校食堂自制油卷馍1个,外购夹心蛋糕1块,小米稀饭1碗。,基本情况,2009年3月18日早上7:10分开饭,8:00左右个别学生出现症状,潜伏期约30分钟。 县卫生局8:40分接到镇卫生院报告:有20多名学生发生食物中毒,正在卫生院抢救。 截止当日下午5时,已有185人到镇卫生院就诊,临床症状明显的有163人。 发病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12岁,性别无差异。,基本情况,临床症状:恶心、腹痛、腹泻症状,体温正常,神智清醒,未出现死亡病例。 未采到呕吐物、腹泻物。 采到剩余食物油卷、蛋糕送疾控中心化验室进行卫生学检验。 3月18日下午5时,有8名学生留院观察。 3月19日上午11:50分中毒学生全部离院返校。,该校食堂基本情况,该校食堂无卫生许可证 4名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 食堂无更衣间、粗加工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