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82144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秋季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1. 云梦睡虎地秦简中记载的“人民”,可以买卖,且与畜牲、货物并列;“民主”一词则首 见于尚书中,如“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百姓”一词则始见于尚书尧 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郑玄注:“百姓,谓百官族姓。”据 此可知A.关于“人民”“民主”“百姓”的释读完全错误 B.古代文献必须得到考古资料印证才能辨别真伪 C.阅读古文献要严谨考证语词含义防止“以今度古”D

2、.古代“人民”“民主”“百姓”含义与今天相同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3.顾炎武在郡县论中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 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下列制度与顾炎武的主张吻合的是A分封制 B邦联制 C联邦制D共和制4.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

3、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B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休养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D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5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6.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 王

4、道和民主政治 B.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C. 仁政和道德教育 D. 实行人治和法制7.据明清时期的土地契约文书记载:江西“田骨属掌田者,曰大买;田皮属掌耕者,曰小买。” 江苏“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均系一田二主”。由 此可以推知A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加强 B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 C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冲击 D土地的经营权相对独立8.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说:“欧罗巴人天人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 其议论夸作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由此可见A.“西学东渐”促成了传统思想的转变 B.认同西方文化价值并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对西学

5、采取选择性的价值认同与学习态度 D.是天朝上国观念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9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A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B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C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 D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10.有学者研究古代夜市时,引用了东汉应劭风俗通的一段记载:“夜籴,俗说市买者当清旦而行,日中交易所有,夕时便罢,无人也。今乃夜籴谷,明痴呆不足也。凡斯不敏惠

6、者曰夜籴。”对此,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A.材料中“夜籴谷”的记载,明确证明东汉已经出现了夜市B.“夜籴”是一种俗语,不能作为东汉已经出现夜市的证据C.结合上下文,“夜籴谷”更多是一种假设而非真实的存在D.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详加考辨,并结合多种材料综合考虑11、.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A.民众生活幸福指數高 B.南宋租赁经济盛行C.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2.李贽(15271602)提出“人人皆可以为圣”,马丁路德(14831546)主张“因信称 义”。这些思想

7、A.导致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崩溃 B.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D.完成了封建意识形态的近代131936 年,历史学家范文澜以通俗的语言写成大丈夫一书,以“道德与事业并重,而 着重点更在道德”的标准,选取了从西汉到明代的 25 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勇于为国捐躯的 大英雄,并“希望每个读者也都学做大丈夫”。这体现A.评价历史人物应以道德标准 B史家通过史料实证重现了历史 C.史家叙事彰显了其家国情怀 D史家调整历史解释以适应时代14.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亊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

8、无边无际的天下。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亊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A. 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 B. 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C. 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 D. 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15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 士等代表参加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为副主席。这 表明A.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多党政治 B践行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16.费正清在剑桥中国史中认为:“抗美援朝运动在国内掀起了爱国主义热潮,并且帮忙

9、巩固了新政权,但是,这只能视为偶然的副产品。干涉行动的消极影响大大超过了这种实惠。” 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A.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B.抗美援朝战争激发了爱国主义 C.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利大于弊 D.抗美援朝战争延迟了统一台湾的进程17.2015年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为3月3日至13日,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为3月5日至15日,以往每年的政协和人大会议召开的时间也具有上述特点。这种时间安排最主要是基于A.政协通过的决议须经过人大审核 B.照顾双重身份代表的需耍C.人大代表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 D.避免重大决策失误的需要18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实行分

10、户经营,农民还 在沿用传统手工劳动工具。这说明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A依然是小农经济状态 B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有利于解决温饱问题 D有必要探索资源的优化配置19.克利斯提尼的政治活动,集中于雅典宪法的改造。他的第一步改革是重划选举区,把雅典国家分为十个区域,代替过去的四大部族。这一改革的最重要结果是A. 动摇了旧贵族的特权 B. 消除了自由公民之间的政治矛盾C. 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 D. 摧毁了旧贵族所依托的氏族秩序20.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C封建统治和

11、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21.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的贵族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为此,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这反映了当时英国内阁A. 掌握实权不对议会负责 B. 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C. 行政权力受国王的控制 D. 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22、.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在波茨坦有一座行宫,视线被一座磨坊挡住了,就派警卫人员把磨坊拆了,后来磨坊主一纸诉讼把皇帝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结果是威廉一世败诉。判决皇帝必须“恢复原状”,把那磨坊盖起来。威廉贵为一国之君,拿到判决书也

12、只好遵照执行。由此说明A. 德意志事实上承认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制,帝无实权C. 德意志政体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 德意志是欧洲民主政治最健全的国家23.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反对十月革命。他认为“如果一国的资本主义尚未达 到阻碍本国生产力发展的那个高级阶段,那么号召城乡工人和最贫苦的农民推翻资本主义就 是荒谬的”。他强调,俄国作为资本主义发育滞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这个社会还没有磨出烤 制社会主义面包的面粉。该观点A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必然中的偶然 B没有全面分析俄国国情与历史的复杂性 C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偶然中的必然 D说明俄国是资本主义链条上最

13、薄弱的环节24、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作者意在说明A.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B.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C.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 D.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第卷(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25 题 14 分,26 题 12 分 27 题 14 分,28 题 12 分,共 52 分)25. (14 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历史地位,孕育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家国情怀、天下观念。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传统中国人的认同,除了国之外,还有家与天

14、下。所谓的家, 不仅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小家,而且还指的是与你的血缘相关的家族、决定你气质的地 方以及特定的宗教或文化风俗。更重要的,乃是有天下,一套普遍主义的价值,天下价 值高于国家的价值。”中国在近代以前,有着悠久的家、国同构历史;而包括周边少数民族 在内,超越于家庭、家族、血缘、国家范畴的,则是天下观念,由此产生古代中国自我认同 的两面性:一方面,存在家国一体、夷夏之辨或华夷之辨,非我族类其异必诛的华夏中心主 义观念;另一方面,以天下意识来包容异族、以夏变夷、化夷为夏、四海一家、天下一家。 这里有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有礼记大学“古之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有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有岳飞的“忠 君报国”,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 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家国天下 材料二实际上,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思想变化,就是个人、家国、天下观念的变化。一 方面,以中原文化为标准的夷夏之辨异化为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中心的种族优劣论,以华夏 文明为核心的天下主义蜕变为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