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二调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821366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0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二调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二调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二调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二调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二调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二调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二调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二调考试化学试题1.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卤族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B. 卤素的单质其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增大C. 碱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D. 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从上到下逐渐升高【答案】D【解析】【分析】A、第VIIA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在减弱,则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B、VIIA元素形成的单质为分子晶体,随着分子间作用力的增大,其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升高;C、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D. 从上到下,第IA族元素单质的密度总

2、体逐渐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小。【详解】A、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减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A正确;B. VIIA元素,非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升高,因为单质属于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分子构型相同,相对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熔沸点越高,B正确;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减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C正确;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从上到下呈现增大的趋势,钾的密度比钠小为特例,D错误;正确选项D。2.下列有关物质的工业用途不正确的是A. 钠:制备过氧化钠、氯化钠等B. 铝:制导线:用作冶炼锰、钨的

3、原料C. 碳酸氢钠:制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的胃药D. 碳酸钠:制玻璃、制肥皂、制烧碱、造纸、纺织【答案】A【解析】【分析】A.钠与氧气可制过氧化钠,工业上常用海水晒盐获得氯化钠;B. 铝有还原性和良好的导电性;C. 碳酸氢钠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D.碳酸钠能够与二氧化硅高温下反应,能够与熟石灰反应,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以用来造纸、纺织。【详解】A. 钠的性质活泼,可以与氧气反应制备过氧化钠;虽然钠与氯气反应得到氯化钠,但从经济上考虑不划算,工业上常用海水晒盐,A错误;B. 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制导线;具有还原性,用作冶炼锰、钨的原料;B正确;碳酸氢钠能够与盐酸反应,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4、,因此可以制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的胃药,C正确;D. 碳酸钠能够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以制肥皂、纺织等,D正确;正确选项A。3.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B. 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 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因此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

5、氯水中含有Cl2,A项正确;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银,这说明氯水中含有Cl,B项正确;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气体是CO2,这说明氯水中含有H,C项正确;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反应中有氯化铁生成。由于氯气也能把氯化亚铁氧化生成氯化铁,因此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D项错误;答案选D。考点:考查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与评价,氯水的成分。视频4.甲、乙为单质, 丙、丁为氧化物, 它们存在如图反应(反应条件省略)。下列各组的甲、乙一定不符合的是 A. 铝和铁 B. 氟和氧 C. 碳和硅 D. 镁和碳

6、【答案】B【解析】【分析】甲、乙为单质,丙、丁为氧化物,则该反应是置换反应;根据图片知甲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乙是还原产物,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详解】A.如果甲为铝,乙为铁,金属铝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A正确;B.甲为氟,乙为氧,氟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氟酸和氧气,氢氟酸不属于氧化物,B错误;C.甲为碳,乙为硅,碳与二氧化硅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C正确;D. 甲为镁,乙为碳,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D正确;正确选项B。【点睛】本题在解答时,一定要注意:该转化过程一定要满足置换反应特点,且必须满足甲、乙为单质,丙、丁为氧化物的条件;上述反应中氟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氟酸和氧气,没有

7、氧化物,不符合题意要求。5.若用X代表F、Cl、Br、I四种卤族元素,下列能够表达它们的共性反应的是 ( )A. X2+H2OHX+HXO B. 2Fe+3X22FeX3C. X2+H22HX D. X2+2NaOHNaX+NaXO+H2O【答案】C【解析】【分析】A、F2与水反应,生成HF和O2为特例;B. I2+ Fe= FeI2为特例;C.均能发生X2+H22HX反应;D. F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氟化钠和氧气为特例。【详解】A、F2与水反应,生成HF和O2,其它符合X2+H2OHX+HXO规律,A错误;B. I2与铁反应生成碘化亚铁,其它符合2Fe+3X22FeX3规律,B错误;卤素

8、单质均能与氢气化合,C正确;F2与水反应,生成HF和O2,生成的HF与NaOH反应生成NaF和H2O,不符合X2+2NaOHNaX+NaXO+H2O反应规律,D错误;正确选项C。【点睛】第VIIA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元素形成的单质都能够与水、碱、氢气、铁等物质发生反应;但是由于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体现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解题时要注意到这一点。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加热使I2升华,可除去铁粉中的I2B. 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可制备铝单质C. 加入足量氨水,

9、充分振荡、过滤,可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铝杂质D. 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可制备Fe(OH)3胶体【答案】D【解析】【分析】A项,加热时,碘与铁反应;B项,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的氯化铝不导电;C项,铜离子、铝离子均能与氨水反应生成沉淀;D项,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的分散系为Fe(OH)3胶体。【详解】A项,加热时,碘与铁反应,不能用加热的方法除杂,A错误;B项,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的氯化铝不导电,应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备铝单质,B错误;C项,铜离子、铝离子均能与氨水反应生成沉淀,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C错误;D项,将饱和F

10、eCl3溶液逐滴加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可以制备出Fe(OH)3胶体,D正确;正确选项D。7.氟氧酸是较新颖的氧化剂,应用性极强,可用被氮气稀释的氟气在细冰上缓慢通过制得:F2+H2OHOF+HF。该反应中水的作用与下列反应中水的作用相同的是A. 氟单质与水反应制氧气 B. 钠与水反应制氢气C. 氯气与水反应制次氯酸 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氧气【答案】A【解析】【分析】F2+H2O=HOF+HF中,F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到0,水是还原剂,以此来解答。【详解】F2+H2O=HOF+HF中,水为还原剂;A氟单质与水反应制氧气,水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为还原剂,A正

11、确;B.钠与水反应制氢气,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为氧化剂,B错误;C.氯气与水反应制次氯酸,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C错误;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氧气,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错误;正确选项:A。8.下列有关文献记载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是A.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说明我国古代就掌握了“湿法冶金”技术B. “墙塌压糖,去土而糖白”中的脱色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C.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讲的是单质与化合物之间的互变D. “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中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答案】B【解析】【分

12、析】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化学反应;B.黄泥具有吸附作用,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是物理变化;C.硫化汞加热分解为硫和汞,遇冷后又化合为硫化汞,属于化学变化;D.牡蛎壳为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详解】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的表面,同时生成硫酸亚铁溶液,说明我国古代就掌握了“湿法冶金”技术,A正确;黄泥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采用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以除去杂质,是物理变化,B错误;丹砂为硫化汞,不稳定加热分解为硫和汞,温度降低时,又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硫化汞,讲的是单质与化合物之间的互变,C正确;牡蛎壳为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

13、化钙,所以“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中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D正确;正确选项B。9.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被提纯的物质杂质除杂试剂除杂方法A.CO(g)CO2(g)NaOH溶液、浓H2SO4洗气B.NH4Cl(aq)Fe3+(aq)NaOH溶液过滤C.Cl2(g)HCl(g)饱和食盐水、浓H2SO4洗气D.Na2CO3(s)NaHCO3(s)-灼烧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A项,CO2会和NaOH溶液反应而CO 不与NaOH溶液反应;B项,NH4+、Fe3+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项,HCl气体极易溶于水,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D项

14、,Na2CO3性质稳定,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详解】A项,CO2会和NaOH溶液反应而CO 不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可用NaOH溶液以洗气的方法除去CO2,再通过浓H2SO4溶液除去水蒸气,故A项正确;B项,氢氧化钠溶液与Fe3+生成Fe(OH)3沉淀,但是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和NH4+反应生成弱碱NH3H2O,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B项错误;C项,HCl气体极易溶于水,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所以可以通过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通过洗气的方法除去HCl气体,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故C项正确;D项,Na2CO3灼烧无变化,NaHCO3灼烧会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H2O和

15、CO2以气体形式逸出,所以可通过灼烧除去NaHCO3,故D项正确;正确选项:B。10.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A. 制取NaHCO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度小于NaCl和NH4ClB. 粗盐提纯中除去杂质离子Mg2+、Ca2+、SO42-时,必须先除Ca2+后除SO42-C. 在工段、中,溴元素均被氧化D. 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gCl2溶液制取金属镁【答案】A【解析】【分析】A项,“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铵溶液,然后在此盐溶液中加入细的食盐粉末,碳酸氢钠由于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可制得纯碱;B项,粗盐溶于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离子,再加入氯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