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防溺水”教育工作方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081831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防溺水”教育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校“防溺水”教育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校“防溺水”教育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校“防溺水”教育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校“防溺水”教育工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防溺水”教育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防溺水”教育工作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学校“防溺水”教育工作方案营造“预防溺水“的安全氛围,宣传溺水的危害性。下面请看语文迷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工作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XX学校“防溺水”教育工作方案一:几年来学生溺水死亡,已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幼儿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生命只有一次,一次的疏忽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给家庭带来难以弥合的伤痛。吸取全国发生的学生溺水死亡事件的教训,为确保学生生命安全,严防因游泳、嬉水、恶劣天气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上级下发的关于防溺水等安全工作通知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以构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方针,坚持对人民对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2、职能,减少乃至避免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为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努力。以不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溺水事故为目标,以学校周边水域为重点,全面清查、整改学校安全隐患,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日”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珍爱生命,谨防溺水组 长:龙旭彬副组长:苏永英、郑惠玲组 员:罗永雄、罗世明、黎法光、龙婵萍及各中队辅导员各班要开展以围绕“珍爱生命,谨防溺水”为主题的预防溺水教育活动,要以学校周边的水域为重点,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1.今年5月份以来,我市长洲区长地小学、龙圩区古凤小学均发生小学生溺水事故,共造成2名学生溺亡,令人十分痛心。溺水事故是学校安全事故的祸首,给家庭带来了重大损失,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在汛期即将来临之际,学校高度重视,从践行科学发展观,保安全、保稳定、保发展的大局出发,狠抓防溺水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实一名校级领导专抓此项工作,认真分析学校防溺水教育管理的现状以及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特点,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防汛防溺水常识的教育和管理,切实增强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学校各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做好防溺水事故重要性的认识,认真研究

4、和分析本项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要成立相应的防范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具体工作责任。对因老师不重视,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而发生事故的,要追究其责任。(二)切实加强防溺水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学校通过挂横幅、树牌匾、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观看录像、展板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预防溺水教育活动。同时,要健全制度,坚持堵疏结合,让预防溺水事故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自今年开始,每年5-10月都将在全校开展防溺水工作专项活动。当前,我校要重点开展好以下活动:1.积极营造“防溺水”的安全教育氛围,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班班出一期以防溺水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等宣传活动,宣传

5、溺水的危害性,使学生牢固树立忧患意识;2.召开一次全校师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大会,进行一次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活动;3.各班进行一次以“珍爱生命,谨防溺水”主题班会活动,并通过具体案例、图片等形式,用血淋淋的事实唤起学生的安全意识;4.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关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5.建立教师巡查制度,定期对江河、池塘进行巡逻;6.与学生及家长签订防溺水工作协议书;7.每周一利用国旗下讲话以真实案例警示学生预防溺水,引导学生从溺水事故中吸取教训,呼吁大家要珍爱生命;8.各个班级开展防溺水演练,让学生掌握预防溺水知识和遇险逃生、自救互救技能;(三)暑假前加强教育,人人尽知。学校在放暑

6、假前要通过班会、校队会、墙报、校园网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一次防溺水事故安全教育。要明确向学生提出“六不”要求: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求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特别要教育学生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人,立即寻求成人帮助。让学生明白私自下水游泳玩耍的危险性。要让学生知晓上学下学路上的溺水隐患,主动远离危险水域。要确保防溺水教育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特别是监护人外出务工和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使预防溺水常识生生尽知。(四)完善制度,逐步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各班要结合实际情况,制

7、定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1.认真落实上课期间每一节课的点名制度,对迟到、缺席的学生及时查明原因及去向。不得随意停课和提前放学。2.对村、校周边池塘、湾、沟等处进行一次深入全面的大检查,设置醒目警示牌,做到防患于未然;3.认真做好节假日、学校放学期间安全的教育与管理,要积极争取学生家长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严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同时,要认真落实节假日期间的值班制度。4.要加强对学生的避险常识和自我保护的教育,尤其是对那些上学须从河边、水库边经过的学生,加强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5.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保证信息畅通。按学生居住地成立小组,使学生相互监督约束,及时

8、掌握情况;6.利用学校广播、发放宣传材料广泛宣传“珍爱生命、谨防溺水”有关要求,最大限度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7.实行每天提醒,让学生切记防溺水“六不准”;8.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良好机制;9.要严格信息报送制度,遇有突发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妥善处置的同时,要及时、如实上报相关信息,不得隐瞒不报或迟报、漏报。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希望全体师生以“防溺水安全专项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行动起来,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夏季即将来临之际,对学生进行防溺水专项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全体教师要从重视人的生命的高度,认真开

9、展好“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教育活动。在广泛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班主任要积极做好学生离校时与家长的衔接工作,避免出现学生管理上的空档,在学生放学、双休日、节假日等,要提早进行集中强调教育。一是要突出重点对象教育,对平时有擅自游泳或到水域游玩经历的学生要登记造册,采取同学之间结对监督、有奖举报等方式,密切掌握这类对象课余时间的活动去向和动态,及时进行跟踪教育;二是要重点关注问题少年、留守儿童、外来工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关注性格孤僻、学习困难的学生,切实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落实关怀帮扶措施,增强活动针对性。通过教育,使学生自觉远离危险,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掌握水中遇险时的自救

10、互救常识,从而减少学生溺水死亡事件的发生。XX学校“防溺水”教育工作方案二:为切实做好我校“防溺水”教育工作,提高广大教师、家长“防溺水”教育工作意识和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谨防学生溺水事故发生,根据市政府及市教体局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经学校行政会研究,特制定宁国市津南小学XX年“防溺水”教育工作方案。请全体教职员工对照方案,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各项安全教育工作,切实维护学生安全。组 长:罗 林副组长:汪代明 毕椿水成 员:张永富 陈忠叁 朱长根 闵 浩章凌云李葵汪宏霞 贾成刚鲁国斌胡勇刚按照“防溺水”教育“十个一”的要求,现将具体工作布置如下:1、制定并下发工作方案。召开“防溺水”教育工作动

11、员会(行政会、教师会、校会、班会、家长会)。与家长、学生签订承诺书。(时间:45月中旬前。责任部门:校长室、德育处、少先队)2、与办事处联系,请求办事处组织在辖区内各危险水域处树立警示告知牌。(责任部门:校长室)3、德育处在五月份再次统一组织各班召开一次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各班出一期防溺水安全教育黑板报。(责任人:德育处、少先队及各班主任)4、4月份10月份的学生上学期间,每天放学前用23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警示教育,每周召开一次安全警示教育班会。(责任人:班主任及所有任课教师)5、节假日、暑期前均要召开校会和班会进行防溺水等安全警示教育。(责任人:德育处,各班主任)6、利用橱窗、广播站

12、、宣传横幅、树立警示牌、发放宣传资料(印发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宣传册页)、致家长一封信、手机短信等形式和途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责任人:校长室、德育处、少总部、班主任 时间:46月)7、开展全覆盖防溺水工作家长专访活动。(责任人:各班主任、时间:57月)8、布置学生做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业。(责任人:各班主任、时间:5月份)9、开展防溺水教育征文活动。(责任部门:教导处 时间:5月份)10、防溺水工作总结(校长室 时间:6月一次、10月一次)1、“防溺水”教育工作是春夏期间一项关乎学生生命安全的重大安全工作,请全体教职工严格按照学校工作布置履行职责,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2、学校将严格进行工作督查,务使做到不漏掉一个教育环节,教育不漏掉一个学生、一个家长。3、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