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与经济效率》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811142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38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垄断与经济效率》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垄断与经济效率》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垄断与经济效率》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垄断与经济效率》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垄断与经济效率》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垄断与经济效率》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垄断与经济效率》ppt课件(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垄断与经济效率,1、垄断模型,如图所示,PD、PE分别是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垄断厂商将产量确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这是利润最大化的题中之义了。垄断厂商的产量为Qm,相应地,价格为Pm。垄断厂商的定价不会高于Pm。这是因为,尽管垄断厂商是市场上唯一的卖者,但他仍然要求需求曲线的约束:垄断厂商必须在“高价少卖”和“低价多卖”之间做出选择;垄断厂商可以把价格定在高于Pm的水平,但那样就不能卖出全部产出Qm。当然,垄断厂商不会将价格定在低于Pm的水平,因为以Pm的价格已经可以卖出全部产出Qm了。(如图1-4),图1-5,图1-4,在垄断模型中,厂商的供给决定了价格,因此相对

2、于价格变动,厂商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 在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出水平,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这就是说,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所支付的代价超过了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因此,增加产量可以使一方不受损而使另一方受益,或者使双方都受益。比如,消费者按价格Pm购买产量Qm,按低于垄断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购买增加的额外单位产量,则垄断厂商和消费者的处境都可以得到改善。这也是说,垄断存在效率损失,是无效率的。,很显然,只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产量达到Q*的水平,才是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的。于是不难说明,垄断的总效率损失等于曲边三角形ABC的面积。 问题:既然存在帕累托改进的机会,垄断厂商和消费者为什么

3、不捕捉这中间可能的利益呢?,图1-5,图1-4,统分析者看来,垄断厂商和消费者不捕捉这中间可能的利益,是因为垄断厂商和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本身之间难以达成协议。例如,垄断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在如何分配增加产出所得到的收益问题上可能存在很大分歧,以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又如,消费者本身之间在如何分摊弥补垄断厂商利润损失的一揽子支付而享受低价格的好处,难以进行谈判并达成一致意见,就是说无法防止“免费乘车者”。由于这些困难,潜在的帕累托改进难以实现。自然,这就引出了政府对于垄断的公共管制政策。,传统分析并没有忽视在价格水平P*上,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很可能小于平均成本,从而发生亏损。不过在传统分析者看来,这

4、也不难:或者实行国有国营,或者对垄断厂商提供补贴。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2、传统分析,传统分析的错误: 一是在分析垄断存在资源配置扭曲的时候,传统分析暗含了零交易费用的假定。但存在资源配置扭曲和无效率的话,就存在帕累托改进的机会。为什么垄断厂商和消费者不捕捉这中间可能的利益呢 ?传统分析又搬出正交易费用。 问题是:如果交易费用为零,垄断厂商就会实施完全价格歧视。在完全价格歧视下,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Q*而不是Qm,不考虑收入分配效应,完全价格歧视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交易费用,垄断的资源配置扭曲效应并不存在。如果交易费用为正,那么垄断厂商的真实成本曲线就不是图中的MC和AC了,还要把

5、交易费用考虑进去。,二是传统分析的效率标准错了。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实现了最大的价值。效率意味着不能使一部分人受益又同时没有其他人受损,效率还必然地与某种边际等式相联系。但是,世间没有抽象的、一般的最大化,只有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经济就是有效率的,而离开了约束条件,是不可以、也无法谈论效率的。自然,与效率相联系的边际等式也依赖于约束条件:约束条件不同,边际等式的表现形式就不一样。 科学分析要求逻辑一致。所谓的逻辑一致,重要一点,就是要在同一约束条件下说事,就是要在同一时空中说理。传统分析在垄断的效率标准上就犯了拿这个约束条件下的边际等式去说那个约束条件下的 效率之事的错误。,消费者剩余和利润是不可

6、以简单相加的。在零交易费用的世界里,二者可以相加。但前文已经说过,在零交易费用的世界里,二者之和一定达到了最大。在正交易费用的世界里,二者就不可以简单相加了,更不可以二者之和是否达到了最大来判定真实经济是否有效率的。这二者之和达到最大就是常说的集体理性了。或者说不是同一时空中的事。二者的冲突从何说起呢?其实,世间本无什么集体理性换上那另一组约束条件,个人的理性选择必达集体理性。,三是传统分析忽视了垄断的成因。人人都想垄断,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垄断的。要在市场竞争中成功垄断,需要有进入壁垒;或者是特有某种要素投入,或者是存在规模经济,或者是法定只允许独家经营。 如果这个壁垒是特有某种要素投入,

7、那么谁拥有这种要素都会垄断,除非推行资源非私有。但我们知道,资源非私有,其价值就是要消散的。以专有技术来说,静态地看,打破技术壁垒,当然可以提高经济的福利水平;但是动态地看,打破技术壁垒,谁还有激励去进行技术创新呢?经验表明,专利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技术进步。但专利制度保护的不是别的,正是垄断。,如果这个壁垒是大规模固定投入导致的成本递减和规模经济,那么不垄断价格虽然接近边际成本,但是平均成本可能反而更高了。 所以,不垄断,事情未必就变得更好。我们不能一般地、肯定地说垄断存在效率损失,是无效率的,我们更不能一般地、肯定地反对垄断。,四是传统分析神化了政府,不曾思考政府是否有能力和激励管好垄断这样的

8、问题。第一,政府怎么知道垄断厂商边际和平均成本曲线呢?第二,就算政府知道,又怎么有激励按这个水平定价呢?第三,按照这个水平定价,不会有新的问题吗?按照这个水平定价,一般来说,厂商会亏损的,因此要对厂商进行补贴。政府的钱从哪里来呢?新的税收不会造成别的扭曲吗?第四,实行国有国营,情况一定会好于私人垄断吗?,3、新的观点,新的观点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新观点首先体现在效率观上。现代经济学运用行为假设来进行实证分析。现代经济学的基本行为假设,是人人追求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诚如弗里德曼(Friedman,1962)所言:“试图从经验上估计企业的生产成本是否最低是愚蠢的,因为根据定义,企业的生

9、产成本总是最低的。”同样的道理,试图证明经济是否有效率也是愚蠢的。“考虑了所有的约束条件,经济总是有效率的。”这也是定义性规定了。,效率不是别的,而是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也只是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只要实现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经济就是有效率的。当然,约束条件一定要是事物发生时候的约束条件,而不是事后来看的约束条件,这是一定要注意的。 效率是实证问题,和好坏扯不上关系,好坏完全是价值判断。在这样的效率观下,我们就不会轻言那所谓的净损失,而是要试图揭开那所谓的净损失背后的东西;在这样的效率观下,经济分析的重心自然就置于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局面,而不是这样的局面好不好。,不要只看到垄断者的定价高于边际(

10、生产)成本,也不要只看到垄断者改进技术和降低成本的意愿减少了(和竞争性厂商相比较),这可是避免价值消散、获得规模经济的必要代价。所谓的效率损失三角形ABC,其实是避免价格消散和获得规模经济的必要的代价。 法定垄断之经济福利低于非法定垄断,可我们还是不能说法定垄断就是无效率的。追问为什么会有法定垄断,就会发现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就是约束条件。给定这些约束条件,经济仍然穷尽了所有的可能利益。,第二,很多垄断,恰恰是产权的题中之义;保护产权,与保护这些垄断具有一致性。单从产权保护的角度看,不应简单地反对垄断。可以说垄断就是市场上只有唯一的卖者和买者,但一定要明白,单是排他性权力就足可以导致垄断

11、。产权的核心是专有使用权、专有收益权和自由转让权;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依法保护产权是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保护产权,就必然要派生出一些垄断。 产权保护的当然是产权主体对其拥有资源的排他性权利,但这种保护要以该排他性权利的行使不妨碍他人行使产权为条件。所以,在市场上,政府只能遵循产权普遍保护的原则。普遍保护产权,政府就不能轻易干预市场,也不能轻言反对垄断。,因为特有某种要素投入,因为发明专利、版权或者商业秘密,甚至因为大规模固定投入导致的成本递减和规模经济,因为所有这些原因所导致垄断都是不可以反对的。反对因这些原因而导致的垄断,必然导致对于产权的破坏。当然,法定垄断就不一样了。所有法定垄断都是运

12、用非经济力量形成的。法定垄断保护某一方产权的同时,限制甚至禁止了其他方的产权。法定垄断不是普遍保护产权的结果,而是侵犯产权的结果。 保护产权,我们应该反对政府的法定垄断,但是不应该反对一切形式的非法定垄断。,第三,垄断只是程度问题。垄断和竞争不是两个极端一端是垄断,另一端是竞争,中间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垄断并不排除竞争,竞争也不否定垄断的成分。 一方面诚如张伯伦(Chanberlin,1962)所指出的,产品差异总是存在的。这种差异可以是客观事实的,也可以仅仅是心理上的。因此,一定程度的市场力量总是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垄断总是无可避免的。只不过,并非所有的垄断都是能够赚钱的。 “邓丽君的娇美天下

13、无二,她的歌声盖世无双。邓丽君唱一曲歌,可以挣几十万。这是垄断收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容貌和歌声也很特别,但是没有人理会我们的歌声,也没有人理会我们的垄断。这就叫天生有才乃垄断,市场无价谁费心”(张五常,2002),另一方面,竞争与稀缺相伴而生,竞争是与生俱来的。只要在非罗宾逊一人的世界上,就一定存在着竞争。垄断从来就没有消除过竞争。 垄断从来都是相对的、暂时的。“靠特有某种要素投入来维持垄断吗?但绝大多数靠特有资源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都有替代品的。龙井茶要靠特有的水土和气候才能生产得出来。但黄山毛尖、福建乌龙、甚至雀巢咖啡、可口可乐都是替代品;邓丽君的歌声独一无二,但四大天王、毛阿敏、甚至梅艳

14、芳都可替代。靠创新获取垄断利润吗?这等于动员天下英雄好汉加快发明替代;创新的垄断不但不能持久,而且竞争始终是激烈的。靠成本递减和规模经济来维持垄断吗?垄断者不能忽视来自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周其仁,2003),第四,毫无疑问,不同的主体做同一件事情,成本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不能指望面对垄断,政府可以比市场做得更好。如果单一的垄断厂商像竞争者那样行事,那么情况可能会更好。但我们不能指望政府有能力和激励使垄断厂商像竞争者那样行事。政府的问题,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没有能力,而是即使有能力也没有激励那样做。政府是组织,作为组织它是没有什么固定目标的,更不会必然地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目标。,4

15、、反垄断法与管制,(1)反垄断法 用反垄断法来规范私人部门企业的市场力量至少有三个目标 确保经济自由,尤其是要保护小企业进入市场和生存的经济自由; 控制与经济集中有关的经济和政治权力,这些权力可能会以各种方式被利用而破坏经济和政治民主; 提高配置效率。,我们将特别关注后一个目标。某一特定市场结构的配置无效率,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 限制竞争的协议(合谋固定价格、市场配额等); 控制地位的滥用(指定较低的购买价格或者较高的销售价格,价格歧视,设置策略性进入障碍); 合并或接管从而对潜在竞争和有效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做法会导致“垄断”环境或者代表着对这种环境的利用。一些人认为企业可以使用这些做法

16、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静态的和动态的规模经济)从而抵消配置效率的损失。很明显,这种看法并没有派出实行反托拉斯法的必要性,因为更高的配置效率本身会导致更高的生产效率(通过“X”效率)。,反托拉斯法从19世纪末开始实行,以美国1890年的舍曼法(Sherman Act)为开端,禁止旨在限制贸易或导致垄断的行为。在一些情况下,就像舍曼法一样,法律不考虑经济效率,主要是想控制经济和政治权力的集中。 美国的法律认为,“每一份以托拉斯和其他形式订立的合同或者限制贸易的勾结”都是非法的,以任何其他手段形成的垄断也是非法的。联邦政府有权实施这一法律,违反该法律规定是一种行为不端的犯罪。像术语“贸易限制”和“垄断”等的含义由法院来界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法院也不断改变着对它们的解释。,世界几乎所有其他的法托拉斯法都是以舍曼法为摹本指定的,但其间有一些重要的差异值得一提。欧洲共同体(从1993年11月1日后更名为欧盟)制定的条约第85款宣布,禁止签订任何损害共同市场中竞争的协议,但是允许签订那些旨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商品的生产和分校的协议。第86款禁止滥用控制地位来影响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