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备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0897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71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备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文言文阅读备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文言文阅读备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文言文阅读备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文言文阅读备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备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备考(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备考,甘肃武威第六中学 吴开华,六要素,文言文阅读考试范围和要求,阅读浅易的古文: 史传类文章,记人记事 2000年出自三国志 2001年和2002年出自史记 2004年出自后汉书,考查重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筛选信息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试形式和分数比例,主观选择题四道,每题3分,共12分 书面翻译一道题,8分 总计20分,约占高考语文卷总分的14%,第一讲,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实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不考) 一词多义(重点) 词类活用,1.通假字,概念:指本应该用甲字,却借用

2、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例如:,“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要邀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 硕鼠)女汝 “君子生非异也”(劝学) 生性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得德,古今字,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原来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 莫:日在草中,义为“日暮”,又借为否定词“莫”。 莫(古)暮(今),例如:,“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内”通“纳” “相如奉璧奏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奉”通“捧”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赤壁怀古)“华”通“花” “卒然边境有急”(论积贮疏)“卒”通

3、“猝”,2.词的古今异义,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感情色彩的变化 例如:“人灾,绝食者千余家”(99年高考题 ) 断绝粮食,词义扩大,“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国”:古“国都”;今“国家”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中国”:古泛指“中原”; 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赤壁之战) “江”:古专指长江;今: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秦氏有好女”(陌上桑) “好”:古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今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词义缩小,“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兵车行) 古:“妻子”

4、“妻”与“子”; 今:“妻子”“妻” 古:“子”子女(男孩、女孩);今:“子”“儿子”,“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古:表示辞让、谦让、责备;今:只用辞让。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臭”古:表示气味;今只表示坏气味。,词义转移,“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古:“走”“跑” 今:“走”“行走” “川渊枯则鱼龙去之。”(荀子) 古:“去”“离开” 今:“到去”,“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古:指作祭祀用的牲畜 今: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利益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观沧海) 古:指有抱负、有操守的男子 今:专指为革命献身的人,感情色彩的变化,“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石壕吏) 古:“偷”“暂且”、“苟且”,中性词 今:“偷”“盗窃”,贬义词 “谋臣与爪牙之士”(勾践灭吴) 古:“爪牙”“武士”,中性词 今:“爪牙”“帮凶”,贬义词,“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古:“卑”中性词,地位低下 古:“鄙”中性词,见识浅陋 今:“卑鄙”贬义词,指品质恶劣。,3.一词多义(重点),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发射”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出发”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点燃”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打开”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开放”,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抒发” 孤当续

6、发人众,(赤壁之战) “派遣”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征调” “即道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极短的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一人、一桌(口技)数目 古今一也(察今)相同、一样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统一 用心一也(劝学) 专一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满、全 一至此乎(史记滑稽列传) 竟、乃,4.词类的活用,名词活用 名动、名状、名词使动、意动 动词活用 动名、动词使动 形容词活用 形名、形动、形容词使动、意动,(1)名词活用,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具有了动作性 。,A.活用为一般动词,“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刃”:名词,义为“

7、刀锋”,刀锋能杀人,“刃”后带了宾语“相如”,活用为动词“杀”。,“二月草已芽”(采草药)“芽”:发芽。前有副词“已”。 “非能水也”(劝学)“水”:游水。前有能愿动词“能”。,“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使眼色。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罾”:本义为鱼网,这里用作“用网捕捉”,前有结构助词“所”。,B.名词使动用法,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之”就是“使他为王”,兼语式结构:主+动+兼+动+宾(或无宾) 先破秦入咸阳者,(我们)+使+之+为+王 古汉语简化为主+动+宾 先破秦入咸阳者(我们)+王+

8、之,C. 名词意动用法,活用为有“以. .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之”,就是“把他当作老师”。,翻译格式:主+以(或“把”)+宾+为(或“看成”或“当作”)+表意动的名词。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其父”,就是“以其父为宾客”,或“把他的父亲看成(或“当作”)宾客”。,D.活用作状语,“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廷”表示“在朝廷上”,表动作行为的地点。 “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冯婉贞)比喻式,像“猱”、“鸷”那样,表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以兄礼,表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箕畚,表动作行为的工

9、具。 操军破,必北还(赤壁之战)向北方,表动作行为的趋向。,2.动词的活用,活用为名词 使动用法,A.动词活用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或“之”字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放在“其”之后,共同充当主语,义为“来到这里的人”。,“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救”,表示“救兵”。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至”,本来是动词,这里是“来到这里的人”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财物。 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伏”:伏兵。,B.动词使动用法,活

10、用为有“使.(怎么样)”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动词的使动用法。“怎么样”是动作、行为。 翻译时采用兼语式的形式,“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中的“走”,表示“使(之,曹军)逃跑”,宾语“之”被省略。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之:使之活。),3.形容词的活用,用作名词 用作动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A.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 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长”:长处,“短”:短处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韧的盔甲;锐:锐利的武器 “义不杀少而杀众。”(公输)少:很少的人;众:很多

11、的人,“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美:美好的事物,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难:难得的贤主嘉宾。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之战)旧:旧交情。,B.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 “远罪丰家”(训俭示康)中的“远”、“丰”都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跟交好,用作动词。 “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多、少:都用作动词。,C.使动用法,活用为有“使.(怎么样)”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动词的使动用法。“怎么样”是某种性质。 翻译时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以愚黔首”(过秦论)愚:“使. .愚笨”。 “春风又绿

12、江南岸”(泊船瓜州)绿:使(江南岸)返绿。,“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使臣着急。 “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你荣耀。,D.意动用法,活用为“认为(宾语)怎样”的动词 可译为“以为”或“把. .当作”。,“且庸人尚羞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羞”:“把当作羞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师”:以从师学习为可耻。,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小结: 查阅古汉语词典 长期积累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第二讲,文言虚词的用法,所法“用法”:,虚词的词性 语法作用 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考纲中列出的18个虚词,而乃何其且乎 因为者所以也 若与之则于焉,注意!,认真归纳

13、 个个落实 掌握常用义 照顾特殊义,例如“之” :,作代词 助词 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表前置宾语 特殊义用法:动词 “到”、“用” “之其所短”中“之”是“用”。,1、作代词,(1)代人、代物、代事。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作助词,(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

14、动语、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译时应省去。 宋何罪之有?(公输)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4)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5)音节助词。表示语气或补足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例如“而”:,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 连接短语和分句 表

15、示多种关系 2、用作代词(特殊用法),(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1.用作连词,(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学而优则仕。(论语),(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货殖列传序),(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第三讲,理解并翻译句子,要求:信、雅、达,对应直译,字字落实 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把握关键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