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43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08846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43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43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43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43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43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43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43张(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天我们来复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1. 名词。 2. 使动用法。 3.为动用法,1. 名词。 2. 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二.动词的活用,三.形容词的活用,四.数词用作动词,一.名词的活用,条件: 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名词活用的类型: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

2、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二月草已芽”(采草药)。“芽”表示“发芽” 1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2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盟约订立盟约),(五爵之第二等封为侯),3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同上) 7五十者可以衣帛。 (同上),(过错责备),(托辞找借口),(鼓击鼓),(树木种植),(衣服穿上),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11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1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3、为?(逍遥游),(王称王),(罪恶归罪;归咎),(河水游泳),(南面南飞),(南面南行),13过秦论(过秦论) 1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15会盟而谋弱秦。 ( 过秦论) 16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17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过失指出过失),(帝王称帝称王),(盟约订立盟约),(序列排列),(册造册登记),18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19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 20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21沛公奉卮酒为寿。(鸿门宴) 22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23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路取道),(王称王),(道义合乎道义),(寿辰祝寿),(军队驻扎),(王称王),2.名词活

4、用为使动,2.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既东封郑。 (烛之武退秦师),(疆界使成为疆界),3.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边邑把当作边邑),2吾从而师之。 (师说) 3耻学于师。 (师说) 4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说)

5、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老师以为老师),(羞耻以为羞耻),(老师以为老师),(羞耻以为羞耻),(镜子以为镜子),4.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时间。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2南取汉中。(过秦论) 3西举巴蜀。(过秦论) 4东

6、割膏腴之地。(六国论),(上面向上)(下面向下),(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5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6仓皇东出。(伶官传序) 7汶水西流。(登泰山记) 8济水东流。(登泰山记) 9东犬西吠。(项脊轩志) 10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北向北),(东面向东),(西面向西),(东面向东),(西面朝西),(北面从北面)(西面向西面),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 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1席卷天下。(过秦论) 2包举宇内。(过秦论) 3囊括四海。(过秦论)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席子像卷席子那样),(包裹像包包裹那样),(口袋像装口袋那样),(云像云一样)(回声像回

7、声一样) (影子像影子一样),5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6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7廊腰缦回。 (阿房宫赋) 8蜂房水涡。 (阿房宫赋),(翅膀像翅膀一样),(奴隶像对奴隶一样),(腰像腰一样),(蜂窝像蜂窝一样) (水涡像水涡一样),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3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船用船),(眼睛用眼)(耳朵用耳),(兄长以对待兄长之礼),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5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6群聚而笑之。 (师说),(脸当面),(小路抄小路),(人群成群地),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时间,1内立法度。(过秦论) 2士大

8、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3有大石侧立千尺。 (石钟山记),(国内在国内),(夜间在夜间),(旁边在旁边),4使不上漏。(项脊轩志) 5前辟四窗。(项脊轩志) 6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上面从上面),(前面从前面),(旁边从旁边),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瓮以瓮)(绳子以绳子),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1日削月割。 六国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天每天),(天一天天地),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1.动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

9、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字,被定语修饰。如: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救”,表示“救兵”。,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2、于是从散约败 过秦论 3、追亡逐北 过秦论,(动词“赐”作动词“为”的宾语, 用作名词,恩惠),动词“约”与“败”组成主谓结构,用 作名词:盟约、联盟),(动词“亡”“北”处在动宾结构的宾语位置,用作名词:逃跑的军队、败北的军队),4、此亡秦之续耳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0、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7、其进愈难,其见愈奇。,(动词“续”,受定语“亡秦”的 修饰,用作名词:继承者,后续者),(动词“至”用作名词:到的人),(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见:看见的景物),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烛之武退秦师(退,带宾语“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劝学 2、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欲止不内 4、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5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句中的“活”“从”“止”都是使动用法),(却:使退却;击退),(“兴”“亡”,动词使动用法, 使兴盛;使灭亡),(鸣:使鸣),3.动词的为动用法,1、祭祀必祝之 触龙说赵太后 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4.伏清白以死直兮.离骚,(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为祈祷),(泣:为哭泣),(哀:为而哀),(死:为而死),三.形容词的活用,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

12、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1.活用为名词。2.用作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 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如: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 1、“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长”表示“长处”,“短”表示“短处”。,2、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3、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勾践灭吴 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5、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缺少 :缺少的东西

13、。困窘 : 困乏的东西),(有利 有利的时机),(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之人) (年轻的 年龄小的人) (年长的 年长的人),(幼小 幼儿),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7、小学而大遗。 (师说) 8、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9、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圣明 / 圣明的人)(愚蠢 /愚蠢的人),(细小 / 小的方面)(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细小/ 小的收获)(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艰险偏远/ 艰险偏远的地方),2.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 如: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坏、

14、破旧 损害) 1、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2、且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不多 缺少),(衰弱 减少),3、念悲其远,亦哀之矣。触龙说赵太后 4、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遥远 远嫁),(好的 喜欢),(骄傲 轻视),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7、火尚足以明也。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尽,完 / 走到尽头),(明亮 / 照明),(错误 / 弄错),3.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如:“以愚黔首”(过秦论)“愚”,表示“使愚笨”。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利益 使得到好处),(安定 使安定),3、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勾践灭吴 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 5、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整洁 使整洁) (美丽 使美丽) (饱 使饱),(尊贵 使尊贵),(愉快 使现出愉快的神色),4.形容词活用作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如,“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表示“把当作羞耻”。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丽 以为美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