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6)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80795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5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6)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6)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6)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6)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6)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6)(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五十四课,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二单元,2,考试说明要求:区域的含义。,3,一、区域的划分及其界线 1.划分指标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有的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如干湿地区、高原区、热带雨林区;有的是按综合指标划分的,如自然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和青藏四大地区等。,4,2.区域界线 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家、省区、行政区等。 天文上的界线是根据是否有太阳直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来判断的。如五带划分是以回归线和极圈为划分界线的,界线也是明确的。 但更多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自然带、水文等自然界线

2、和文化、语言、经济区划等人文界线。,5,自然界线一般没有明显的界线,总是慢慢过渡的,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大致为秦岭淮河一线。东北耕作区与畜牧业的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 人文界线中,如语言界线广州话主要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但粤北、粤西也有分布,因此界线不明确。,6,二、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7,8,方法技巧 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发展状况,9,三、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 每个区域都有一定的区域特征,分析某个区域特征时要从以下两大方面着手: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区

3、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土地及矿产资源;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区域的人口和城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运用逻辑推理,理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推断区域地理特征。由于区域的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形成了区域环境的整体性,,10,因此根据区域中的某一要素可以推知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如下列关联图:,11,(2009韶关二模)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完成(1)(2)题。,12,(1)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B.河网密布,北高南低 C.地表起伏,千沟万壑 D.山河相间,山高谷深,13,(2)关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的

4、叙述,正确的是( ) 该区域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不断隆升 该区域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明显 该区域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该区域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该区域人口稠密、人类活动频繁,森林破坏严重 该区域气候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A. B. C. D.,14,该组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的判断。根据图中经纬度和“三江并流”的现象,可判断图示区域为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区,这里的地形是山河相间,山高谷深;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侵蚀作用强;由于地形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挤压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再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该区域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1)D (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