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下渗和径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807757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7-下渗和径流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07-下渗和径流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07-下渗和径流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07-下渗和径流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07-下渗和径流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7-下渗和径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下渗和径流(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 下渗(Infiltration),一、概念 下渗 水分透过土壤层面沿垂直和水平方向渗入到土壤中的运动过程。,下渗不仅影响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动态,直接决定壤中流和地下径流的生成。 下渗是将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水联系起来的纽带。 下渗是水循环中最难定量的要素之一。,一、下渗的物理过程,(一)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地表的水沿着岩土的空隙下渗,是在重力、分子力和毛管力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的。 分子力、毛管力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减小,当毛管孔隙充水达到饱和时,水分主要在重力作用下运动。 整个下渗的物理过程按照作用力的组合变化及其运动特征,可划分如下3个阶段:,1.渗润阶段: 分子力,当土壤含水量达到岩

2、土最大分子持水量时逐渐消失。 2.渗漏阶段: 毛管力、重力,直至全部空隙达到饱和。 3.渗透阶段: 重力,稳定流动。,3个阶段并无截然的分界,特别是在土层较厚的情况下,3个阶段可能同时交错进行。 有的将渗润与渗漏阶段结合起来,统称渗漏,渗漏的特点是非饱和水流运动,而渗透则属于饱和水流运动。,(二)下渗水的垂向分布,包德曼和考尔曼1943年通过实验发现,在积水条件下(保持5毫米水深),下渗水在土体中的垂向分布,大致可划分为4个带。,1.饱和带 : 位于土壤表层; 在持续不断地供水条件下, 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 但无论下渗强度有多大, 土壤浸润深度怎样增大, 饱和带的厚度不超过1.5厘米。,2

3、.过渡带: 饱和带之下,土壤含水量随深 度的增加急剧减少。过渡带一 般在5厘米左右。 3.水分传递带: 过渡带之下,土壤含水量沿垂线 均匀分布,在数值上大致为饱和 含水量的6080左右。 带内水分的传递运行主要靠重力 作用,在均质土中,带内水分下 渗率接近于一个常值。,4.湿润带 水分传递带之下,含水量随深度迅速递减,称湿润带。 湿润带的末端称为湿润锋面,锋面两边土壤含水量突变。此锋面是上部湿土与下层干土之间的界面。,(三) 下渗要素,1.下渗率f: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土壤中水量。 2.下渗能力fp: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3.初始下渗率: f0 4.稳定下渗率: fc 计算公式:,F,

4、下渗率曲线及累积下渗量曲线示意图,二、 下渗经验公式,应用:可用于灌溉工程的建设、降雨径流计算工作; 获取方法:先通过实验,获得下渗曲线,再从图形来模拟下渗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一般形式:这类表达式就是经验公式,共同的特征是具有下渗率随时间递减的函数形式。,1.霍顿公式(1940): f = fc+(f0-fc)e-t ft时刻下渗率, fc稳定下渗率, f0初始下渗率, 常数,下渗曲线的递减参数, e自然对数底。 fc、f0由实测资料中直接求出, 则需根据实测资料作图推求。 霍顿公式反映了下渗强度随时间递减规律,并最终趋于稳定下渗。 优点:结构简单,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与实际资料配合较好,至今仍被

5、广泛应用。,2.霍尔坦公式 1961年美国农业部霍尔坦提出一种下渗概念模型。下渗率f是土壤缺水量的函数: f = fc+a(sF)n a系数,随季节而变,一般在0.20.8之间; S表层土壤可能最大含水量; F累积下渗量或初始含水量; N指数,通常为1.4。 在降雨期,由于累积下渗量逐渐增加,缺水量(sF)逐步减少,下渗率f趋近于fc 。 优点:便于考虑前期含水量对下渗的影响。,三、影响下渗的因素,在天然条件下,实际的下渗过程远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往往呈现不稳定和不连续性。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土壤特性的影响: 主要决定于土壤的透水性能及土壤的前期

6、含水量。 透水性能又和土壤的质地、孔隙的多少与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土壤颗粒愈粗,孔隙直径愈大,其透水性能愈好,土壤的下渗能力亦愈大。,P80图229:显示不同性质土壤之间下渗率的差别。 P80图230: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大小,决定了土壤初渗量及初期吸水能力的大小。,(二)降水特性的影响,降水强度直接影响土壤下渗强度及下渗水量: 在降水强度小于下渗率的条件下,降水全部渗入土壤,下渗过程受降水过程制约。 在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下渗率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尤其是在草被覆盖条件下情况更明显。但对裸露的土壤,由于强雨点可将土粒击碎,并充填土壤的孔隙中,从而可能减少下渗率(如黄土高原)。,2. 降水的时程分布对

7、下渗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在相同条件下,连续性降水的下渗量要小于间歇性降水的下渗量。 (因为在每次间歇期间,土壤水分仍继续进行分布,一部分深入下层,一部分耗于蒸发,因此表层下渗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在每一后继降水的初期下渗强度有所恢复,然后迅速下降,其下渗率较前次为小。,(三)流域植被、地形条件的影响,有植被的地区,由于植被及地面上枯枝落叶具有滞水作用,增加了下渗时间,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大了下渗量。 P81图233 地面起伏,切割程度不同,要影响地面漫流的速度和汇流时间。在相同的条件下,地面坡度大、漫流速度快,历时短,下渗量就小。,(四)人类活动的影响(坡地改梯田、植树造林等) 既有增

8、大的一面,也有抑制的一面。 正反馈:坡地改梯田、植树造林、蓄水工程均增加水的滞留时间,从而增大下渗量。 负反馈:砍伐森林、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则加剧水土流失,从而减少下渗量。 利用:在地下水资源不足的地区采用人工回灌,则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增加下渗水量;反之在低洼易涝地区,开挖排水沟渠则是有计划有目的控制下渗,控制地下水的活动。 人们研究水的入渗规律,正是为了有计划、有目的控制入渗过程,使之朝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第七节 径流(Runoff),径流是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又是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从狭义的水资源角度来说,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径流则是可资长期开

9、发利用的水资源。 河川径流的运动变化,又直接影响着防洪、灌溉、航运和发电等工程设施。,一、径流的涵义及其表示方法,(一)径流的涵义与径流组成: 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液态降水形成降雨径流,固态降水则形成冰雪融水径流。 由降水到达地面时起,到水流流经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降水的形式不同,径流的形成过程也各异。我国的河流以降雨径流为主,冰雪融水径流只是在西部高山及高纬地区河流的局部地段发生。,根据形成过程及径流途径不同,河川径流又可由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表层流)三种径流组成。 地(面)表径流(surface runoff):

10、指沿着地表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聚的水流; 地下径流(groundwater runoff):指沿潜水层或隔水层的含水层,向河、湖,沼、海等汇聚的地下水流; 壤中流(subsurface runoff):指包气带土壤中的一种饱和水流,汇流速度介于以上两者。,(二)径流的表示方法 1.流量: Q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立方米/秒。 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用流量过程线表示。 常用的还有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等指定时段的平均流量。 2.径流总量: W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立方米。 有时也用时段平均流量与时段的乘积表示:W = QT,3.径流深度: R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

11、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毫米。 径流深度R(毫米)可由下式计算: R=QT/1000F Q T时段内的平均流量为 (立方米/秒); F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4.径流模数: M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升/秒平方公里。 计算式:M=1000Q/F,5.径流系数: 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之比值。 含义: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计算公式: =R/P,二、径流的形成过程,径流的形成过程:一个极为错综复杂的物理过程: (一)流域蓄渗过程 (二)坡地汇流过程 (三)河网汇流过程,(一)流域蓄渗过程:

12、降雨初期,除一小部分(5)降落在河槽水面上的雨水直接形成径流外,大部分降水并不立即产生径流,而消耗于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散发。 植物截留雨水被植物的枝叶拦截的现象。被截留的雨量包括:滞留在枝叶表面上的水量、雨期内枝叶上的蒸发量。,植物截留量的大小与降雨量、降雨历时、枝叶的郁闭度和表面积等有关。 一般地说,当雨量相同时,降雨历时越长,枝叶的郁闭度和表面积越大,植物截留量越大。 在枝叶充分湿润后,叶面开始滴水,枝茎上出现水流,这时植物截留量达最大值;后续的雨水便可全部透过枝叶落到地面上。 植物截留延续在整个降雨过程,雨止后,被截留的雨水消耗于蒸发,回归大气中。,据陕西黄龙实验站观测,不同林冠的

13、累积截留量达45100毫米,占观测期内降雨量的12-22%。 森林茂密的植被,年最大截留量可达年降水量的20-30。,下渗发生在降雨期间及雨停后地面尚有积水的地方。下渗强度的时空变化很大。 降雨过程中,当降雨强度小于下渗能力时,雨水将全部渗入土壤中。渗入土中的水,首先满足土壤吸收的需要,一部分滞蓄于土壤中,在雨停后耗于蒸发,超出土壤持水力的水将继续向下渗透。 填洼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超出下渗强度的降雨(也称超渗雨),形成地面积水,蓄积于地面洼地。 地面洼地通常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蓄水容量,填洼的雨水在雨停后也消耗于蒸发和下渗。 平原和坡地流域,地面洼地较多,填洼量可高达100毫米,一般流域的

14、填洼水量约10毫米左右。,地面径流随着降雨继续进行,满足填洼后的水开始产生地面径流。 壤中径流继续不断降雨,渗入土壤的水使包气带含水量增加。土层中的水达到饱和后,部分水沿坡地土层侧向流动,形成壤中径流。 地下径流下渗水流达到地下水面后,以地下水的形式沿坡地土层汇入河槽。,流域上的降水,经过蓄渗过程产生了地面径流,壤中径流和地下径流三种。,(二)坡地汇流过程,坡面漫流超渗雨水在坡面上呈片流、细沟流运动的现象。 1. 地面径流满足填洼后的降水开始产生大量的地面径流,它沿坡面流动进入正式的漫流阶段。,流量在漫流过程中,坡面水流一方面继续接受降雨的直接补给而增加地面径流,另一方面又在运行中不断地消耗于

15、下渗和蒸发,使地面径流减少。 状态坡面水流可能呈紊流或层流,其流态与降雨强度有关,水的运行受重力和摩阻力所支配。 流程一般不超过数百米,历时较短,故对小流域很重要。,2. 壤中流(表层流)主要发生在近地面透水性较弱的土层中,它是在临时饱和带内的非毛管孔隙中侧向运动的水流,它的运动服从达西定律。通常壤中流汇流速度比地面径流慢,比地下径流快得多。,壤中流在总径流中的比例与流域土壤和地质条件有关。 当表层土层薄而透水性好,下伏有相对不透水层时,可能产生大量的壤中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其流速比地面径流缓慢,如遇中强度暴雨时,壤中流的数量可以增加很多,而成为河流流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壤中流与地面径流有时

16、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在坡地上部渗入土中流动的壤中流,可能在坡地下部以地面径流形式汇入河槽,部分地面径流也可能在漫流过程中渗入土壤中流动。,3. 地下径流均匀透水的土壤有利于水渗透到地下水面,形成地下径流。 地下径流运动缓慢,变化也慢,补给河流的地下径流平稳而持续时间长,构成流量的基流。,以上3种径流的汇流过程,构成了坡地汇流的全部内容,它们之间的量级有大小、过程有缓急,出现时刻有先后,历时有长短之差别。 对一个具体的流域而言,它们并不一定同时存在于一次径流形成过程中。 在径流形成中,坡地汇流过程起着对各种径流成分在时程上的第一次再分配作用。降雨停止后,坡地汇流仍将持续一定时间。,(三)河网汇流过程,河网汇流过程各种径流成分经过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后,沿河网向下游干流出口断面汇集的过程。 持续过程自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开始,直至将最后汇入河网的降水输送到出口断面为止。,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