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磷第5讲价值工程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0322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87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磷第5讲价值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开磷第5讲价值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开磷第5讲价值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开磷第5讲价值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开磷第5讲价值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磷第5讲价值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磷第5讲价值工程(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1/18,1,第八讲 价值工程,王贵春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2010年12月,2,主 要 内 容,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 价值工程的用途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 价值工程分析方法,3,第一节 价值工程概述,一、价值工程的产生和发展 价值工程(VE)是一门新兴的科学管理技术,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于20世纪40年代起源于美国(麦尔斯石棉事件)。 1947年,麦尔斯以价值分析程序为题发表了研究成果,标志着价值工程正式产生。,4,第一节 价值工程概述,二、价值工程相关概念及其特点 1.价值工程相关概念 1)价值 价值是被当作衡量物品(事物或产品)有益程度的一种尺度,或者是物

2、品的效用(功能)与费用 ( 成本)的比值。 2)功能 功能是对象能够满足某种需求的一种属性。 3)成本 价值工程的成本指寿命周期成本,包括产品从研究、设计、制造、销售、使用直至报废为止的整个期间的全部费用。,5,第一节 价值工程概述,2. 价值工程的定义 价值工程的定义:以功能分析为核心,力求用最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靠地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的一种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价值工程可以用下式表达: V=F/C 式中:V(Value)-价值 F(Function)功能 C(Cost)成本,价值功能的定义包含4个方面的含义: (1)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 (2)追求的是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 (3)价

3、值工程是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 (4)从用户的角度分析功能,6,第一节 价值工程概述,3. 提高价值的途径,7,三、价值工程的指导原则及工作程序 1.指导原则: (1)分析问题要避免一般化,概念化,要具体分析。 (2)收集一切可用的成本资料。 (3)使用最好、最可靠的情报。 (4)打破现有框框,进行创新和提高。 (5)发挥真正的独创性。 (6)找出障碍,克服障碍。 (7)充分利用有关专家,扩大专业知识面。 (8)对于重要的公差,要换算成加工费用来认真考虑。 (9)尽量采用专业化工厂的生产技术。 (10)利用和购买专业化工厂的生产技术。 (11)采用专门生产工艺。 (12)尽量采用标准。 (13)以

4、 “我是否这样花自己的钱”作为判断标准。,第一节 价值工程概述,8,2.价值工程活动程序:,第一节 价值工程概述,9,第二节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和情报收集,一、价值工程对象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1.选择对象的原则 1)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相一致原则 2)潜力大、易于提高价值的原则 对生产企业,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优先选择为价值工程的对象。 (1)结构复杂或落后的产品。 (2)制造工序多或制造方法落后及手工劳动较多的产品。 (3)原材料种类繁多和互换材料较多的产品。 (4)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大的产品。 对由各组成部分组成的产品,应优先选择以下部分作为价值工程的对象。 (1)造价高的组成部分。 (2)占产

5、品成本比重大的组成部分。 (3)数量多的组成部分。 (4)体积或重量大的组成部分。 (5)加工工序多的组成部分。 (6)废品率高和关键性的组成部分。,10,2.价值工程对象选择的方法 定性方法: 1)经验分析法 依靠价值工程人员的经验和只是来选择和确定分析对象。 2)寿命周期分析法 (1)对于处在投入期的新产品,价值工程活动的重点是使得产品的功能和成本尽可能满足用户要求。 (2)对于处在发展期的产品,价值工程活动的重点是改进产品的工艺和物资供应条件,增加产量并扩大销量。 (3)对于处在成熟期的产品,降低成本和提高功能,增强产品竞争能力,尽快开发新产品。,第二节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和情报收集,11

6、,二、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法主要有:ABC分析法、强制确定法、价值系数法和最合适区域法等。 1.ABC分析法 按照局部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大小来选择价值工程对象,基本原理是在选择价值工程对象时,分清主词轻重,区别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对待。,第二节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和情报收集,12,ABC分类法的具体步骤: (1)将所有研究对象,按其成本又多到少进行排列编号。 (2)计算每个研究对象的累计个数占全部研究对象总数的百分比。 (3)计算研究对象的累计成本。 (4)计算累计成本占总成本的百分比。 (5)按ABC分类法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 (6)画出ABC曲线图。 (7)将A

7、类作为价值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具体做法见表9-3,第二节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和情报收集,13,第二节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和情报收集,14,2.强制确定法 强制确定法(FD),是以功能重要程度作为选择价值工程对象决策指标的一种分析方法。它的出发点是:功能重要程度高的零部件是重点分析对象。 强制确定法分为01评分法和04评分法,评分时由5-15位专家参加,独立打分。 1)0-1评分法 零件两两比较,相对重要的得1分,不重要的得0分。最后对得分总值进行修正,用修正值作为计算功能重要系数的参数。具体做法见表9-4,第二节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和情报收集,15,2)0-4评分法 评分规则: (1)功能非常重要

8、的零件得4分,另一个相对很不重要的得0分。 (2)功能比较重要的零件得3分,另一个比较不重要的得1分。 (3)功能相同的两个零件各得2分。 (4)功能很不重要的零件得0分,另一个相对很重要的得4分。见表9-5 功能评价系数表,第二节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和情报收集,16,3.价值系数法 根据零件的功能重要程度进行评分,并确定功能评价系数和成本系数进而确定价值系数,据此选择价值工程对象。见表9-6 表9-6 04 评分表,第二节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和情报收集,17,(1)确定产品零件的功能评价系数 (2)求出各零件的成本系数 (3)求出各零件的价值系数 (4)根据价值系数对零件进行分析评价,选择价值工

9、程对象。当VI=1时,表示功能与成本相当,不需要进行价值分析;当VI1时,首先分析是否存在过剩的功能,并予消除,否则应该适当增加成本;当VI1时,应该作为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具体做法见表9-7。,第二节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和情报收集,18,表9-7 价值系数法表,第二节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和情报收集,19,4.最合适区域法 在采用强制确定法时,综合考虑对象的价值系数大小和对象是否在最合适区域两种因素,从而确定价值工程对象的方法。 最合适区域法的应用原则是,不把价值系数相等的对象同等看待,而优先选择对产品实际影响较大的对象,同时也根据功能评价系数和成本系数确定的最合适区域来确定价值工程对象。最合适区

10、域如图9.2阴影部分所示。,第二节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和情报收集,20,图9.2 最合适区域法价值系数图 图9.2中倾角为45度的直线称为标准价值线,这条线上的点标志着功能与成本恰好平衡,此时VI1。标准价值线左上方的区域表示VI1,右下方的区域表示VI1,其中离原点远的点表示功能重要成本高,其变化对整体影响大,必须严加控制,即使偏离标准价值线不多,也要列为价值工程对象。而离原点近的点,表明其功能次要成本低,其变化对整体影响小,可以放宽控制,允许对于标准价值线有较大的偏离。因此,分析对象所在的最合适区域应是上狭下宽。在最合适区域内的各点,如E、F、G虽然偏离标准线,但不选作价值工程对象,只将处于

11、最合适区域外的各点即A、B、C、D选作价值工程对象。,第二节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和情报收集,21,最合适区域是根据数学原理确定的。其数学模型是:,第二节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和情报收集,22,三、情报的收集 1.情报收集的注意方面 1)情报收集要广泛,要掌握全面的信息,从全局去观察。 2)收集信息资料的目的必须明确,力求避免盲目性。 3)收集情报前,要了解对象和明确范围。 4)要注意时间的重要性。 2.情报收集的内容 1)用户方面的情报 2)销售方面的情报 3)技术方面的情报 4)成本方面的情报 5)本企业的情报 6)协作企业的情报,第二节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和情报收集,23,第三节 功能系统分析和评

12、价,一、功能系统分析 功能系统分析包含功能定义和功能整理,进行功能系统分析的基础是功能分类。功能系统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 1.功能分类 (1)从功能的重要程度角度看可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2)从用户对功能需求角度看分为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 (3)从功能的性质角度看可分为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 (4)从功能的满足程度角度看,可分为不足功能和过剩功能。,24,2.功能定义 功能定义,是通过对产品与其各组成部件的逐一解剖而认识它在产品中的具体效用,并用明确简练的语言给予结论上的表述。 功能定义的方法主要有: (1)使用功能的定义方法。 (2)辅助功能的定义方法。 (3)美学功能的定义方法。

13、在给功能下定义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功能本质。 (2)表达准确简明。 (3)尽可能定量化 。 (4)要考虑实现功能的制约条件。,第三节 功能系统分析和评价,25,3.功能整理 所谓功能整理,就是在功能定义的基础上,按照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把产品构成要素的功能按照一定关系进行系统地整理与排列,然后绘制功能系统图,以便于从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关系上把握问题,从而达到掌握必要功能和发现不必要功能的目的,并提出改进的办法。 功能整理的作用主要有: (1)明确功能体系关系。 (2)判别功能必要性。 (3)检查功能定义准确性。 (4)奠定功能定量分析基础。 (5)明确改进重点,第三节 功能系统分析

14、和评价,26,功能整理的工作程序,通常按如下进行: (1)把功能定义写在小卡片上,每条写一张卡片,这样便于排列、调整和修改。 (2)从基本功能中挑选出一个最基本的功能,也就是最上位的功能(产品的目的),排列在左边。其它卡片按功能的性质、以树枝状结构的形式向右排列。 (3)逐个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找出功能之间的上下位关系。 见图9.3 图9.3 上位功能与下位功能关系图,第三节 功能系统分析和评价,27,(4)功能的并列关系 。 (5)编制功能系统图。如图9.4 图9.4 功能系统图,第三节 功能系统分析和评价,28,二、功能评价 所谓功能评价,是指对通过功能系统分析所确定的功能领域进行定

15、量化计算,并定量地评价功能价值,从而选出功能价值低、改善期望值大的功能作为价值工程的重点改进对象的活动。功能评价的关键是将功能数量化,即对功能价值的测定与比较。 功能评价实际上就是将测定的功能价值通过与评价基准的比较来进行判断和评定。由于对功能价值的测定方法及相应评价基准选择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评价方法。总的来讲,可将功能评价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即功能成本法和功能系数法。,第三节 功能系统分析和评价,29,1)功能成本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设想方案的各功能成本与目前成本分别进行比较,寻求改进途径。其基本思路是,实现分析对象某一功能可以有几个方案,对应着几个成本,其中最低的成本称为目标成本,它与相应的

16、目前成本之比为该功能的价值系数,两者之差为该功能的成本降低的期望值。 该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确定一个产品(或部件)的全部零件的现实成本。 (2)把零件成本核算成功能成本。见表9-8 表9-8 功能成本分析表,第三节 功能系统分析和评价,30,(3)确定功能的必要成本(最低成本,也称目标成本)。 (4)计算各功能的价值。计算公式仍采用V=FC,但这里的V以价值系数表示之,F是以实现这一功能的必要成本来计量,C表示实现这一功能的现实成本,即 (5)按照价值系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确定价值工程对象、重点、顺序和目标。,第三节 功能系统分析和评价,31,2)功能系数法 功能系数是指构成要素(如零部件等)的功能在总体功能中所占的比重。功能系数是通过评定总体功能中各构成要素功能的重要程度(或用户需求强度),并用功能分值来表达功能评价程度的大小,再化成百分数后得到的。 功能系数法是将评价对象的功能系数与相对应的成本系数(即构成要素的目前成本在总体成本中的比率)相比,算出评价对象的价值系数,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价值工程重点改进对象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