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1——4节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0135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5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1——4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1——4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1——4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1——4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1——4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1——4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1——4节(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汉武帝,宋太祖,明太祖,课标要求: 从中央与地方的斗争,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问题: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在“汉承秦制”的基础上又实行了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刘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结果造成诸侯权重,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考考你!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表现在 A中央机构设置上 B地方制度上 C皇帝权力上

2、D根本目的上,郡国并行制,问题: 汉初汉高祖大封同姓诸侯王最终导致汉朝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叛乱,叫什么?王国问题到什么时候得到解决?,解决: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 (提醒:不要理解为汉景帝时期),西汉景帝刘启,叛乱: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2)汉武帝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2、设置刺史,1、建立中朝,削弱相权,监察地方,3、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史海拾贝,巩固大一统

3、,4、酎金夺爵,(二)唐中叶后的割据分裂,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由于唐玄宗统治后期的政治败坏,只图享乐,不理朝政,任由奸相当权,结果导致“安史之乱”。,盛唐时期出现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安史之乱”后,唐代宗实行节度使制度,地方节度使掌握政权、兵权、财权,割据一方,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1、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思考】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等现象出现的本质是什么?,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二)唐中叶后的割据分裂,(三)宋初中央

4、集权的加强,宰相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黄袍加身”,措施,兵:_ 权:_ 钱:_,“杯酒释兵权”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评价:,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利结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2、弊造成积贫积弱的“三冗”(官、兵、费)后患,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唐末五代地方割据问题,二、皇权的不断加强,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

5、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请思考: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君主专制的加强,读史料: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请问:为何“我朝罢相”?反映什么问题?,丞相胡惟庸骄横专权,相权过大,威胁皇权。,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1、宰相制度的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二

6、、内阁的设立,原因:,为了提高皇帝处理政务的效率,过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职责:,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帮助皇帝批复奏章(“票拟”),内阁首辅=宰相,?,思考?,三、军机处的设立,清代中枢机构重大变革,军机处外景,军机处内景,原因:,为了处理西北紧急军务,特点:,参与处理军务,品级不高,跪奏笔录,作用:,简化手续,提高行政效率; 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一、宰相制度的废除,二、内阁的设立,三、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

7、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限制诸侯国的权力 B分割王国封地 C剥夺诸侯王的封国 D加强中央集权,课堂巩固,3、西汉初与北宋初都 面临制度上 问题是 A、郡县与封国并存 B、皇权与相权矛盾 C、地方与中央争权 D、内朝与外朝并存,4、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积极作用有1)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2)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全3)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1)2) B 、2)3) C、1)2)3) D、1)2)3)4),6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 标志是 A.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B.内阁的设立 C.军机处的设立 D.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5明代裁撤中书省, 废除丞相的根本目的是 A要清除权臣 B.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彻底解决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中枢权力体系,时下,古装电视剧充斥荧屏,“正说”,“戏说”大行其道,历史在编剧笔下随意安排。比如康熙王朝中康熙帝中年时期的两个重臣明珠、索额图就分别被称为“明相”“索相”。 凭借本节课的所学知识,你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吗?,典型例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