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796443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6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经济学]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经济学]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经济学]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经济学]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生产总量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第一节 生产核算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应用,本 章 内 容,第一节 生产核算的基本问题,一、生产核算范围 二、生产成果的价值侧度 1、总产出 2、增加值,生产核算的范围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范围来源于限制性生产观,只核算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出MPS的核算范围 广义范围来源于综合性生产观,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出均核算SNA的核算范围,一、生产核算的范围,国民经济的核算范围是广义的,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两种: 一种是以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测度,称为总产出; 一种是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称为增加值。,1、总产出,(

2、1)总产出含义: 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总产出的价值构成: C + V+M,总产出的实物构成:即社会总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2)总产出分: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第一、市场产出: 在市场上按(或打算按)有经济意义的价格出售的产出。 第二,非市场产出 在市场上是以免费或无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出。,一般是先计算各个部门的总产出,之 后将各个部门的总产出相加,即可得整个国家的总产出。,(3)总产出的计算,由于各部门经济活动的特点不同,计算方法也不相同,1.工(企业法) 2.农(产品法) 3.建筑业(产品法) 4.交运邮电等 5.批发零售餐饮,(总收入代替法),总费

3、用代替法,物质生 产部门,6.非物质 生产部门,2、增加值,(1)增加值含义:是生产过程中增加到投入的货物和服务上价值。,包括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 V+M) 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C1)。,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消耗 =(V+M+C)- C2= V+M+C1,中间消耗C2,是生产单位为获得总产出而消耗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 如原材料、运输邮电费广告金融服务费等,即 C2,(2)增加值的计算,第一,生产法: 按增加值的定义可知 增加值 总产出中间投入(消耗) VCMC2VC1+M,两种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第二,收入法(分配法),增加值形成后,要进行初次分配以形成各方面收入,将这些

4、收入相加即得收入法增加值 即: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折旧营业盈余,价格问题,价格:货物和服务的单位价值表现。 1993年SNA提供了四种口径的价格,即: 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 者价格。,1993年SNA推荐:,对产出的估价,可选用基本价格和生产者价格。 对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则采用购买者价格。,中国选用了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 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方法 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实践 四、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作用和局限,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1、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2、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原则,1、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5、,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final)货物 (goods)和服务(servies)的总价值。,2、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原则,4个原则:,第一:支配性原则(所有权原则) 第二:准市场原则 第三:时间性原则 第四:存在性原则,SNA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范围,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价值形 态、收入形态、实物形态。,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形态相对应,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生产法来源于国内生产总

6、值的价值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该差额为各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中间消耗) = 总增加值 =(C+V+M) - C2 = (C1+C2 + V+ M)- C2 = C1+V+ M,由此可知:,生产法也称增加值法,收入法来源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形态,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从收入形态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参与生产的各要素提供者在初次分配中得到收入之和,参与生产的要素有:劳动、资本、政府服务及管理等。相应的要素收入有:雇员报酬、固定资本折旧、生产

7、税净额、营业盈余,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折旧 = V+M+ C1 = 总增加值,收入法又称分配法,从实物形态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全社会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包括当期用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货物和服务。,3、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支出法来源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形态,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 总消费 总投资 净出口,总消费: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之和。,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折旧和新追加) 和库存增加之和。,4、生产账户,使用 来源 1、中间消耗 3775 1、总产出 8553 2、增加值 4778 劳动者报酬 2583 生产税净额 601 固资折旧 589 营业盈余

8、1005 合计 8553 合计 8553,(1)生产账户,增加值是该账户的平衡项,SNA的生产账户,生产账户的作用,生产帐户测算的目的是计算增加值(或国内生产总值)。 它概括表达了计算增加值的生产法。,(2)国内生产总值平衡表,GDP平衡表是中国核算体系的核心表式 分: 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实践,1、中国对国内生产总值三种算法的选择 2、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发布制度,1、中国对国内生产总值 三种算法的选择,在我国核算的实践中,有的部门如农业、工业的增加值确定采用生产法的计算结果为准;另有的部门如部分服务业

9、增加值确定采用收入法的计算结果为准。,因此我国生产法GDP等于收入法GDP,而支 出法GDP和上述两种方法之间存在统计误差,2、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发布制度,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分三个步骤进行: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每个步骤所采用的基础资料及发布时间:, 年度初步核算数在12个月进度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在次年1月20号对外发布。 初步核实数在统计年报的基础上计算,在次年下半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 最终核实数在统计年报、部门会计、财政决算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在隔年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四、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作用和局限,1、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作用,判断宏观经

10、济运行状况的主要指标有三个: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这些指标都与国内生产总值有十分密切的联系。,(1)国内生产总值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判断,返回,一个国家应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与该国核算出的宏观经济数据,特别是经济增长速度和CPI的高低有关。,(2)国内生产总值在我国宏观 经济管理中的作用,(3)国内生产总值在 对外交往中的作用,第一、国内生产总值与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 第二、GDP与我国享受的优惠待遇 第二、GDP与我国享受的优惠待遇,2、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性,(1)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GDP不能区分积极的产出和消极的产出 (3)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

11、家财富的变化 (4) 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活动,一、现价GDP数据 二、不变价GDP数据 三、汇率法GDP数据和购买力平价法GDP数据 四、人均GDP 数据,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应用,一、现价GDP数据,反映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既有数量 的变化,又有价格的变化,即: GDP价值量 = GDP物量GDP物价,如:2000年中国现价GDP 8.94036万亿,既含 有产量增加的影响,又含有物价上涨的影响。,二、不变价GDP数据(GDP物量),2000年中国现价GDP 8.94036万亿,并不是最终产品的数量概念,因为它包含了2000年产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 只有剔出物价变动,才能反

12、映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数量。一般使用不变价的GDP数据表示GDP的物量概念。,例如,2000年可比价格GDP 算法如下:,此法为 缩减法,GDP和人均GDP是判断一国经济发展实力和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准,也是进行经济分析的重要参数。如何对世界各国的GDP和人均GDP进行比较,为各国制定发展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提供依据,是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三、汇率法GDP数据和 购买力平价法GDP数据,对各国GDP和人均GDP进行比较,实质是采用同一种货币单位对GDP进行换算使其达到可比。 对GDP进行换算的方法有两种:官方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比率法。 两种方法换算的结果会有差异,表1: 1997年与我国发展水

13、平相近的国家人均GDP数据,表2:1997年部分发达国家GDP数据(亿美元) 国别 汇率GDP 位次 PPPGDP 位次 美国 80834 1 74734 1 日本 41867 2 29120 3 德国 20844 3 17380 4 法国 13800 4 12600 6 英国 12895 5 11710 7 意大利 11336 6 11560 8 中国 9020 7 40880 2 印度 3165 16 15180 5,四、人均GDP 数据,能够更真实的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是判断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最优单项指标。,将各国人均GDP进行比较时,也使用美元表示。其中也有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两种数据。 两者比较的结果也有差异。,注:衡量一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单项指标 除人均GDP外,目前国际对比分析中应用较 多还有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第2章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