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6)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795443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6)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6)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6)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6)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6)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6)(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 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考点突破 考点一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基础梳理,雨林 的全 球环 境效 应,森 林 资 源 及 现 状,森林是重要的,森林 是环 境资 源,大气:调节 ,稳定大气成分 水:涵养 ,保持 生物:繁衍物种,维护生物 环保:净化 ,美化环境,吸 烟除尘,防风,亚马孙热带雨林:现存面积 、保存 比较完整的 森林,自然资源,气候,水源,水土,多样性,空气,固沙,最大,原始,森林减少导 致的问题, 失调 恶化 自然灾害频发 锐减,雨林 的全 球环 境效 应,热 带 雨 林,雨 林 分 布,纬度分布:分布在 南北两侧, 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集中分布区

2、,东南亚地区 非洲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全球气候,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南北纬1525,刚果河流域,赤道,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全 球 环 境 效 应,影响着全球大气 中的碳氧平衡,主要通过植物的 被人们称为“ ”,具有促进全球 ,调 节全球 的作用,能够 大量降水, 形成 涵养大量淡水,光合作用,地球之肺,水循环,水平,衡,吸纳和滞蓄,云雨,方法指导 图解世界森林资源状况,强化专练 1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 题。,(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 ;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 。 (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

3、,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4)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 (5)简述世界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气候类 型、热带雨林的成因及破坏带来的问题等。第(1) 题,抓住“图中”信息,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度且 东西向横贯大陆。第(2)题,A地为季风气候,B地为海 洋性气候,故年较差A大B小。由南向北递变体现了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变化的基础因素是 热量。第(3)题,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注意区分开 “东岸”、“西岸”,对号入座准确。第(4)题,C 岛即马达加斯加岛,其东部因地形、洋流、信风等 共同作用,使其发展成为热带雨林

4、气候。第(5)题, 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巨大,可从气候、生物、水 文、土壤等方面去组织思路。,答案 (1)北半球中、高纬度,横贯大陆东西。 (2)大 热量(或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4)地处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形成热带雨林。 (5)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土壤 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

5、储存 在 体内,考点二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基础梳理,雨 林 生 态,气候特点:全年 优势: 强烈, 旺盛, 生物生长迅速,脆弱性,原因,雨林群落生产力高 生物循环旺盛,表现,高温多雨,光合作用,生物循环,贫瘠,地上植物,方法指导 图解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强化专练 2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 (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 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 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1)(2)题。,(1)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解析 气温的高低对植

6、物的生长及各种活动都非常重要。气温越高,植物的生长就越旺盛,生物量就越大,微生物活动也强烈。,A,(2)图中表示的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 ( ) A B C D 解析 高纬度地区,由于气温较低,植物生长较慢,所以生物量较少,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所以枯枝落叶较多;土壤冻结时间长,所以土壤中储存的养分较少,物质养分的流动也较少。反之,低纬度地区,由于气温较高,植物生长较快,所以生物量较多;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枯枝落叶趋于减少。,D,历史:开发较晚,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 自然:丛林的阻隔, 的环境 社会:印第安人以 为主,人口很少,对

7、自然索 取不多,考点三 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基础梳理,亚马 孙开 发计 划及 其影 响,雨林 被毁 的原 因,根本原因,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 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 投资手段,直接原 因是人 类开发,过度的 商业性伐木 开辟大型 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亚马孙 雨林得 以保存 的原因,人口增长,发展中,迁移农业,农牧场,湿热,渔猎、采集和传统,的迁移农业,移民亚马孙平原 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跨国企业毁林开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亚马 孙开 发计 划,修建 亚马 孙横 贯公 路,全长5 500多千米 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 大规模 出现 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 沿线新建了 河川沿岸建起了

8、 炼铝厂等,农场和牧牛场,城镇居民点,造纸厂,方法指导 雨林被毁的原因图解,强化专练 3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但在当前背景下, 雨林正面临“灭顶之灾”。完成(1)(3)题。 (1)图中曲线反映城市绿化带所具有的功能是( ) A调节气温、改良城市小气候 B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C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2)为移民亚马孙平原提供方便的因素是( ) A亚马孙平原地广人稀 B“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 C巴西东北部气候干旱 D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 (3)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移民开发 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政策的驱动,

9、大量人口从东部进入 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也是巴西政府拓疆计划的一部分 “人口均衡”的政策同样适用于我国 A B C D,解析 第(1)题,注意观察纵坐标,曲线反映的是CO2浓度与绿地覆盖率的关系。第(2)题,人口的增加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是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人类的开发是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雨林必须保护,从区域利益和短期利益来看,在寻求两者的协调时,保护性开发是一种选择,但首先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第(3)题,亚马孙地区和我国西部地区都是生态脆弱区,不适合大规模移民。 答案 (1)C (2)D (3)B,考点四 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基础梳理,雨林 的前

10、途 开发 还是 保护,面临 的形 势,每年大约有11万平方千米 的雨林因砍伐、焚烧而毁灭 19002000年南美洲共损失 热带雨林面积32万多平方 千米,当前背景下, 应该把 放在第一位,保护:从 利益和 利益考虑 开发:利于当地人在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保护,长远,全球,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 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保 护 措 施,鼓励 性的开发方式,如雨 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 意识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森林 性采伐与 相结合 加强雨林 区的建设,减少 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保护,自然,保护区,环保,选择,更新

11、造林,缓冲,发达,深化探究 雨林的保护 (1)保护放在第一位,(2)国际社会共同保护,强化专练 4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 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 不容乐观。据此完成(1)(3)题。 (1)面对当前热带雨林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 放在第一位的是 ( ) A保护 B开发 C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 D保护的同时加以开发 解析 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 势,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A,(2)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雨林观光 生态旅游 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 B C D 解析 本题可用排

12、除法,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资源和环境而采伐亚马孙平原雨林属于破坏性开发。,B,(3)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参与性原则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可持续发展三个原则的区别,相对较简单。,C,考向调研 考向一 雨林分布及其环境效益 【例1】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材料二 上图中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城市高度集中在气候湿热的东南部,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使人口、经济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中,城市化问题日渐严重,而广大内地及东北区经济落后,如何搞好内地的开发,一直是该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1)试分

13、析A处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D城市靠近赤道,附近却是世界上异常干旱的地区,其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B城是该国的新兴城市,请结合材料分析该城市的形成原因。 (4)C地区地形平坦,森林茂密,针对C地区,有的专家提出加快资源开发,有的专家提出应该加强环境保护,请结合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区域的地形、气候、城市、森林资源开发保护问题。第(1)题,地形特征应从地形类型、地势状况等方面分析。理由叙述应结合图中信息。第(2)题,抓住“异常”去推敲,另找其它原因:地形、洋流等。第(3)题,调动运用城市区位分析思路,注意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去分析。第(4)题,

14、先判读C地区即亚马孙平原地区,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从哪一方面回答,只要合理均可。可调动运用教材相关案例解决。,答案 (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平缓。 理由:海拔200米以上,内部等高线非常稀疏;该处为巴西高原,形成年代非常古老,久经外力侵蚀。 (2)受安第斯山脉阻挡,该地区成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离岸风的吹送加重了干旱程度;沿岸秘鲁寒流的经过又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 (3)分散大城市职能;巴西高原环境优美,气候四季如春;开发内地、加强内地管理、促进内地经济发展;平衡人口分布。,(4)支持开发方:开发热带雨林有助于当地脱离贫困,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热带雨林面积大、环境容量大

15、,许多经济活动对其影响小,森林破坏与二氧化碳增多关系不大。 支持保护方:热带雨林的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气候恶化,水旱灾害频繁;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毁灭;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误区警示 第(4)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从哪方面角度回答皆可,只要言之有理。以后注意这类题目,多加总结。,【预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新华网今晨专电:巴西环境部2008年 11日公布的报告称,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去年 损失的森林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瑞士国 土一半的面积。 材料二 巴西的人口分布图,(1)读材料一,该地森林面积减小会导致哪些环境问题? (2)巴西的北部为什么人口很少? (3)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为什么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4)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解析 第(1)题,读材料一,知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严重,故全球效应减弱,会导致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第(2)题,巴西的北部是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短,平原地区气候湿热,因此人口较少。第(3)题,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除了与开发历史晚、自然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