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荣生教授评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79321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王荣生教授评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听王荣生教授评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听王荣生教授评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听王荣生教授评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听王荣生教授评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听王荣生教授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王荣生教授评(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变“讲课文”为“教读法”,主讲人:孟祥英,3、变“讲课文”为“教读法”,潘凤湘,江西兴国人。195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历任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江西省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一至三届副会长。特级教师。注重发展学生智能,培养自学能力。潘凤湘老师创立了语文“教读法“。教读法是把读书方法交给学生,指导学生从事读书实践,从而教会学生读书、写作、治学和做人的教学方法。潘老师把这套方法总结出来,写成专著,题名为教读耕耘录。,一、关于“讲课文”与“教读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帮助需从三个方面入手(第44页) 1、给学生提供理解课文所必需的百科知识。 2、教学生掌握合适有效的阅读方

2、法。 3、使学生获得较为正确的或妥帖的理解与感受。,二、关于选文功能及学习途径,语文教材选文的四种功能(46页) 定篇:中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中外经典名篇,是文学素养、文化素养在语文课程中特定的、具体的所指。,例文:是为相对外在于它的关于诗文和读写诗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服务的,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样本:是为学习语文知识服务的,但其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来源于“例文”不同。,用件:学生主要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那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那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三 、关于阅读方法的多个维度,在美国语文教材中,阅读短篇小说的

3、策略主要有:提问、想象、预测、联想、思考。,黄玉峰,男,1947年生,1967年毕业于上海教育学院。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上海语文学会理事,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 黄玉峰多次参加高考语文试卷命题。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了普遍关注。以文人的姿态而不是以语文教师的姿态介入到教学中,人称一位特立独行者。近年来对李白和杜甫等中国古代诗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新看法。著有新语文写作、怎样写好高考作文、六朝山水诗派、诗情画意、育人之道、教师人文读 本、说话的技巧等等。,从外表看黄玉峰像斯文的读书人,质朴、憨

4、厚,阔嘴、大鼻、小眼睛,皮肤黑黑的。如果换上一身农民的打扮,往田头一站,便是一个道道地地的农民了。黄老师似乎很欣赏自己的形象,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庄嘉翰”,“庄嘉翰”者,庄稼汉也。另外还有一个笔名叫“杜行霞”,“杜行霞”者,独行侠也。,社会评价,施毅(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在中学读书时,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会考“上戏”。是黄老师把我引上了“戏剧”这条路。我们那时排过戏剧、演过小品,这一切令人着迷,我由此发现了戏剧的魅力,并选择她作为自己终身事业。黄老师就是这样,他会把你当时不以为意的事情变得对你非常重要。 薛倚廷(复旦大学经济系):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黄老师,那就是“叛逆”。所有陶冶性情的事,黄老师

5、都会去做;所有机械训练,黄老师一概拒斥。黄老师教语文,重在引路,铺得很开,涉及人文学科得各个领域。黄老师的每一个学生都会谨记这句话: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玉峰本身就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书,一本语文教学圈内人士必读的书。 他的确很特别。他的语言表达形象、幽默,极富亲和力,真诚快速的声音能让书面的文字一个个活蹦起来;他思想大胆,但不失严谨;他性格孤傲但不离群;他讲求实际但不庸俗。他最最吸引人的还是他一介书生的本色。 他的书法,一如其人,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他的画卷,一如其人,以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他的著述,一如其人,以丰富的人生育人,见解自然丰厚。读书、舞文、弄墨、教书、育人

6、构成了他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全部人生。 语文教育对玉峰来说早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或职业,而是一种欲罢不能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和历久弥坚的人生信念。 一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解读黄玉峰高万祥 丁学东 黄玉峰的魅力是无法抗拒的。这种魅力不仅表现在他那张透着质朴憨厚、永远充满着活力与热情的与年龄不相符的笑脸上,更体现在对语文事业的苦苦追求和对学生深深的爱上。他和学生的那份挚诚时时感动着我 但开风气不为师 张蕾,一、关于教学内容的理据 散文是“触角最灵敏”的一种文体,其文类的特征是“无特征”。,二、关于教学方法的理据,(一)与内容契合程度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问题 黄玉峰提出语文教学要“归真返朴

7、”,谈谈你对此的认识。(第7172页),语 文 教 学 的 叛 徒,期末考试结束了,别的班的同学都在家焦急地等分数,或为寒假补课找老师,上海复旦附中高二年级3班的学生,却在班主任黄玉峰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学古人风度,察今人民情”的99寒假浙东文化学旅 出发前,黄玉峰老师从史记、文苑精华、中国六朝山水诗选等古籍和现代作家作品中,挑选了两万多字的诗文,印发给同学,要求大家仔细研读。 为期8天的旅程中,从绍兴沈园的“东风恶,欢情薄”,宁波天一阁的风雨,到张岱、郁达夫笔下西湖的不同风致,从三味书屋、兰亭到王国维故居,同学们循着名士大家的文字和足迹,在以山水自然为师的天地大课堂中,心驰神醉。,“以素质

8、教育对应试” 他说,这么多年,每次阅卷都会因为试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的问题,和阅卷的人吵,和出卷的人吵。 “我主要让学生有一种体验” 黄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中外许多作家、学者关于学习语文的观点,印发了叔本华、朱熹、胡适、朱自清等人论学习的文章。师生达成共识:学语文的主要途径是靠自己读书,靠自己作文,靠自己领悟,靠自己修炼。,从1993年开始,黄玉峰就外请作家、学者、科学家来给学生开讲座。这两年,更是有计划地邀请了几十位学者专家来3班。讲座的内容除读书治学,还有不少专业性很强的题目,如:科举制度与中国社会、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关系、文化地理学简介、红楼梦人物论,等等。 老师讲得大胆,不受教材、教参

9、的拘束;学生想得大胆,什么观点都可以讨论,老师绝对不会说你错了,应该是什么。 “以前我以为语文就是字词、语法,而现在我领悟到了语文的真谛,那就是读书和做人。一个人懂得越多,就越会感到无知。” 在黄老师心里,有这样一种境界:暮春三月,像孔子与他的学生那样,“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每个人都可以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有时候是老师高明点,有时候可能是学生高明。,“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眼前,或是明年的高考,还可能发生在10年、20年后。随着这些学生的成长,他们如何对待世界,如何处理自己的人生问题,都会变得不一样”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思和教授说。,5、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郑桂华,女,

10、1969年生,安徽怀宁人。教育学博士,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研究生毕业,曾为华东师大二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上海市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副主编,上海市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特约撰稿人。 博士论文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导师,倪文锦,华东师范大学,2004 听郑桂华老师讲课(大夏书系名师课堂)华东师大出版社 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关于课堂的生态,观课者应该面朝学生,背对着讲课的老师。 观课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先怎样,后怎样,关注课堂的生态及其演化。,课堂拓展,“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发展为

11、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 1、 生态的课堂回归自然生长。 2、 生态的课堂提升生命质量。 3、 生态的课堂充满智慧挑战。 4、生态的课堂关注持续发展。,二、关于课堂教学的流程,(一)流程的起点与终点 流程的起点,就是一堂课的开始处;终点就是一堂课的结束处。 教学设计要考虑哪三个要素:(第85页) (1)文本的特性 (2)学生面对文本时可能的状况 (3)教学的目的或教学设计的意图,(二)连贯、流向与疏导处 朗读 探究 感悟 体验 创造,如何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流向?(93页) 依据学生的学情和达成教学结果的需要,从起点的过程,分成几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是一

12、个环节,上一个环节流向下一个环节,抵达课堂教学的终点。阶段以23个为宜,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对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认、2-3个环节的把握上,在时间分配上,大致是喇叭型,流程越往下走,越要有充裕的时间,终点处更要充分展开。,三、关于教学内容的落点,教学内容的落点,指的是在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实际所学的东西。 谈谈对朗读的认识。(第9799页),6、探求课例的课程论意义,郭初阳,1973年生,杭州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多年来致力于探索一种理想的语文课堂范式“踏实”与“凌空”的结合,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现代公民。 2001年获杭州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

13、3年获浙江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2005年获全国中小学“个性坏”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第一名。 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课堂实录,一、关于文本解读,(一)对阅读取向的审议 阅读的四种取向: 一、概括段落大意和 中心思想、寻求“思考与练习”“正确答案”的作业者取向; 二、以分析课文方面为主,归结为生词、语法、修辞、章法的语文教师“职业性阅读”取向; 三、遵循2000年大纲,以“诵读”为主要样式的“鉴赏者”取向; 四、2001年标准所倡导“感受性阅读”,在教学中表现为对“讨论法”的倚重。,(二)对解读方式的审议 德里达认为:解构是一种介入伦理及政治转型的姿态。 文学批评可区分为适度理解

14、和过度理解。适度理解就是去问一些可以在本文中直接找到的问题;过度理解则是去问一些作品本文并没有直接向“标准读者”提出来的问题。,二、关于课程实施,(一)课程的“语文”还是教师的“语文” (二)对教学内容的审议 (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阿尔都塞: 无辜的阅读 有罪的阅读 征候式阅读,我的老师郭初阳,一般来说,没有人会叫他郭初阳。课堂上或者在学校里面的时候,我们叫他郭老师。放了学或者是在他背后所察觉不到的地方,就叫他小郭;很多年纪比他大的老师也这样叫他。他喜欢去新浪论坛,尤其是读书论坛 。 郭初阳很喜欢打乒乓球,而且似乎精于此道;不过他的打法奇特,竟然每球必抽,就象杀红了眼的日本兵一样。

15、,郭初阳好书,而且曾经说:“我喜欢一个城市的程度,与这个城市里面好书店的个数成正比。” 他上课的时候,总是上着上着,就说:“我突然想到一本书”或“XX曾经说过:”。 如果一定要以一个比喻来形容郭初阳的话,我以为,许多语文老师和他们上的课是墙;郭初阳和他上的语文课是窗,一扇干干净净,透明的窗。,郭初阳的课堂抓住了语文的实质,郭初阳的这本书不是一般的课堂实录,而是具有开创性的,因为他超越了语文权威和教学体制的现成模式,以自己特有的敏感、开放和锐利,建立起了一种新的语文课堂范式。 在缺少“自由呼吸”、围绕着考试这个轴心转动的中学院墙内,郭初阳的课堂能够异军突起,看起来实在是个异数。,40的夏天,28

16、0名学生和家长和郭初阳一起上了堂语文课,他教会学生发问和思考 他指引学生品味经典 他带给学生自由空间,郭初阳推荐的书目,顾准文集、张中晓 无梦楼随笔、遇罗克文集、林贤治:时代与文学的肖像自制的海图娜拉:出走或归来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李慎之文集:网络搜索、萧雪慧独钓寒江雪教育,必要的乌托邦、何清涟我们仍在仰望星空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傅国涌脊梁、吴思潜规则血酬定律、王怡 不服从的江湖、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三联书店、傅伟勋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余英时论士衡史、林贤治鲁迅的最后10年人间鲁迅、孙玉石现实的和哲学的:鲁迅野草重释、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汪 晖反抗绝望、钱理群名作重读、马 原阅读大师、史铁生病隙碎笔、阿 城闲话闲说、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