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有害因素及母婴健康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078341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有害因素及母婴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职业有害因素及母婴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职业有害因素及母婴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职业有害因素及母婴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职业有害因素及母婴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有害因素及母婴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有害因素及母婴健康(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有害因素与母婴健康,现代科学认为人口素质和人类疾病,除偶然事故外,都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两者作用的结果。 -人类出生缺陷的原因,遗传原因(染色体异常和基因遗传病)25% -环境因素(放射、感染、母体代谢失调、药物、环境化学物质等)10% -两种原因相互作用及原因不明占65% 40年代广岛长崎原子弹事件诱发胎儿畸形 50年代甲基汞污染水体引起先天性水俣病 60年代反应停诱发近万例海豹畸形 环境因素引起先天性发育缺陷受到了医学界的深刻重视。 人口、能源、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性三大问题。,跨入21世纪,在庆幸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空间时代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感到这个世界的不稳定、不安宁:气候不正常、空

2、气不干净,食物不安全,饮水不放心。口蹄疫、疯牛病、SARS、类雌激素、出生缺陷、癌突变、艾滋病、炭疽病等怪病恶魔此起彼伏,肥胖症、心血管病、空调病、汽车病、室内装修病等与日俱增。人们在欢庆征服大自然的胜利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技术发达、经济腾飞的时代,也是一个生态退化、文明滞后的时代。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全球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的频繁、淡水资源的枯竭,以及沙漠化、盐渍化的加剧,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弱。,人与生态现状,联合国环境署2001年的全球展望报告列出了当今世界32种环境威胁: 臭氧层耗损; 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降雨分布的影响; 放射性废弃

3、物的管理,核废物储存的泄漏; 核潜艇事故中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核试验; 核电厂事故,老核电厂低幅射性事故; 战争的环境影响,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使用; 战争期间的环境变化; 旧武器弹药存放的泄漏; 石油泄漏和污染; 矿山土地的利用,地震、洪水、风暴、火山、龙卷风等自然灾害; 食物安全;, 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包括地下水污染); 国际河流利用的冲突; 水土流失; 盐碱化; 森林砍伐; 荒漠化; 居民向危险环境(河谷、沿海冲积平原、地震活动带)及生态敏感地 区(某些类型的森林、荒漠、湿地和海洋环境)的迁移; 环境胁廹下的难民迁移; 人口增长; 生物多样性丧失; 工业发展及其对大气和海洋的污染;, 过

4、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 森林火灾(如印尼、澳州、亚马逊流域和地中海国家); 外来种入侵(向新生态系统引种的灾难); 新型疾病的产生、已绝迹疾病的死灰复燃以及抗药性疾病的复发; 危险性和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置; 贫困及贫富差距的扩大; 急剧增长的化肥、农药和洗涤剂的使用; 珊瑚礁的破坏; 人为的遗传工程风险(人工转基因、克隆生物)。,我们如何活在无病无痛无污染新世纪 ?,各种生产劳动、科技活动、社会服务事业的劳动过程,接触的工作环境及劳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劳动者机体的机能状态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 职业危害 当某些职业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以及劳动能力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或有害作用时,称之为职

5、业危害或职业有害因素。 高温、低温、X射线,射线;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非电离辐射;噪声;振动;工业粉尘;工业毒物等。劳动强度或劳动负荷过大,劳动姿势不良,长时间处于单一作业体位等,也可成为职业危害,职业因素,职业危害,职业因素,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亲代的生殖及子代的发育过程造成不利影响的作用称为生殖、发育毒性,或统称之为生殖毒性或发育毒性。 生殖毒性环境因素对生殖系统的不利影响,表现为生殖器官及内 分泌系统的变化、性周期及性行为的变化、生育力、妊 娠结局、分娩、哺乳及生殖早衰。 发育毒性发育中的生物体自受精卵、胚胎期、胎儿期乃至出生后 直至性成熟止,由于暴露于有

6、害环境因素而产生的毒性 效应。 发育毒性主要表现: 发育生物体死亡 结构异常 生长改变 功能缺陷,致畸与致突变 致畸是指有害因素通过妊娠中的母体,干扰正常的胚胎发育过程,导致胚胎形态结构发育异常,出现先天畸形引起畸形发生的环境因素称致畸原,可以是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因素。 突变 机体的遗传物质,即细胞核内构成染色体的核糖核酸,在有害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异。具有诱变作用的环境因素称为致突变原。 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及生物学因素都可能成为致突变原。其中化学因素占重要地位。工业毒物如苯、氯乙烯单体、氯丁二烯等均为具有致突变作用的物质。,性与生殖健康、,预防出生缺陷 高危管理、避免职业有害因素 避免孕产

7、妇死亡,儿童综合疾病 5岁以下儿童死亡意外伤害,促进自然分娩 、避免孕产妇死亡,防乳癌、 宫颈癌 防治生殖道感染,母乳喂养新生儿发育 防治尿失禁,母乳喂养 生长发育 婴儿死亡率,精神卫生保健 防治骨质疏松 HRT正确认知,老年,婴幼儿,各期妇幼保健热点,婴幼儿保健,儿童保健,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期保健,产褥期保健,生育后期保健,更年期保健,老年期保健,女性的生殖环,性成熟,生长发育,新生儿适应,胎儿成熟,配子释放,受精,合子运转,配子发生,胚胎形成,着床,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胚胎发生及胎儿发育的影响,胚胎期(周) 胎儿期(周) 足月 1 2 3 4 5 6 7 8 12 16 20

8、-36 38 合子分裂期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着床及双胚 层期 对致畸原 不敏感 着床前死亡 较多的形态异常 生理缺陷及少数形态异常,眼,下肢,牙,腭,外生殖器,耳,心 脏,上肢,人 胚发育中各器官的敏感期,1、主要妊娠不良结局 (1)孕产妇:先兆子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骨盆疼痛,产后出血; (2)胎儿: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先天畸形等;,职业有害因素与母婴健康,2、涉及职业暴露的主要职业 (1)干洗店,理发店工作人员:有机溶剂; (2)农业/园艺/园林:杀虫剂; (3)牙科医生/护理人员:汞蒸汽,胶水,溶剂; (4)工程师/工人:化学物质,放射,震动,噪声等有 害暴露

9、; (5)医务工作者:化学物质,放射,病毒,夜班、轮班 工作; (6)白领或多种工作者:极低频电磁场,工作环境压 力;,3、主要职业暴露因素 (1)传统职业有害暴露:有害化学物质、噪声、震动; (2)职业暴露辐射:极低频电磁场(计算机终端VDT); (3)影响人体功效相关职业暴露; (4)职业相关作息、压力、紧张等.,大气 煤气 废气,食品 食物(鱼、植物) 容器(塑料、罐头) 包装材料 洗涤剂 农药,水 自来水、井水、 海、湖、河,药品、医疗器械 合成激素 龋齿填充材料,与婴幼儿相关的 母乳 奶瓶 玩具,侵入体内环境激素释放源,口和鼻 体内,环境激素要扰乱内分泌系统必须通过的一连串关口 顺序

10、 关 口 结 果 从肠道、肺往血管转移 体内吸收 回到肝脏内的代谢反应 不被解毒 2 在肝脏内其毒性被激活 与基因结合,阻碍基因的功能 从血管壁转移到组织(脂肪组织) 开始在体内蓄积 回到脂肪组织内的分解反应 在体内蓄积 从脂肪组织向血管转移 向体内释放环境激素 从血管壁转移到组织(内分泌腺) 侵入卵巢或精囊 通过内分泌腺细胞膜 潜入细胞内 与细胞内受体结合 开始扰乱内分泌系统 9 与被激活的受体的基因结合 基因出现问题,现有证据 1、体力活动 (1)低出生体重: 疲劳,抬举重物,长时间工作与胎儿低出生体重有关,孕晚期,妇女平均每天站立超过3小时,也会增加胎儿低出生体重的风险。,(2)早产:

11、长时间站立,频繁搬运较重物(平均每周超过50次),不适的工作姿势,均增加早产的发生风险.,(3)自然流产: 孕早期抬举重物,弯腰活动,均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 (4)死产: 死产可能与抬举重物,体力消耗,与工作时间过长相关.,(5)对孕产妇影响: 从事体力劳动的孕产妇易发生孕产妇腕管综合征,及骨盆疼痛(OR=1.47; 95%CI:1.17 to 1.84)【9】,而长时间坐姿工作的孕妇易发生腰背痛。因此长时间的坐姿或站立均对孕产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经常调整姿势或走动。工作中的以下危险因素,会增加孕妇发生先兆子痫的风险:每天连续站立未走动超过1小时OR=2.5, 95% CI:1.44.6,经

12、常攀爬楼梯(OR=2.3, 95% CI 1.24.1),连续工作5天没有休息日(OR=3.0, 95%CI:1.09.5)【12】。,【职业相关作息、压力、紧张】 背景:由于越来越多的妇女怀孕后仍然坚持工作,因此妇女怀孕期间工作所导致的作息时间不规律(轮班,倒班,夜班),职业相关紧张与压力,对孕产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热点。已有较多文献显示以上职业危险因素对孕产妇及胎儿均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同时也有阴性的证据【13】。,现有证据: 1、在护士中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 夜班工作增加早产的风险(RR, 3.0; 95% CI, 1.4-6.2)【6】。在早孕期夜班工作(RR = 1.6;

13、 CI = 1.3-1.9).与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RR =1.5; CI = 1.3-1.7),均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7】。,2、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显示: (case:1536,control:4441)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与怀孕早期不规则或倒班工作相关,并且在下面这些情况下,更增加风险:夜班工作,长期站立,抬举重物,噪声,高度心理压力。如果于孕期24周前消除以上职业危险因素,则可以使将风险降低至于非暴露妇女相同的程度【8】。,3、有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显示: (cases :1219 ,controls :1539),固定的夜班工作(OR=1.76 ,95% CI:1.04 -

14、2.96),及不包括夜班工作的轮转倒班工作(OR=1.65,95% CI:1.22 -2.24),均会增加怀孕过程中骨盆疼痛的风险。另外,工作心理压力较高的孕妇,发生骨盆疼痛的风险也增加(OR=1.39 ,95% CI:1.12 to 1.74)。【9】,4、在轮班作业女工中进行的队列研究显示: 在排卵日前、后3天的夜班次数和临床可见的自然流产有关(单因素:RR=248,95CI:1105.60;多因素:0R=39095%CI:l. 2811.90) 【10】。,工作压力与早产 工作压力评分较高的妇女,早产发生概率较高 (OR=1.98 ,95% CI: 1.12-3.48)。自我描述工作压力

15、较大的妇女,早产发生率较高(OR=2.36 ,95% CI: 1.05-5.30)。研究表明,妇女工作场所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节奏过快,强度过高,仪器设备不适,工作环境中竞争激烈,对工作表现的担心【11】。,【电磁辐射】 背景:随着电脑(计算机视屏显示终端VDT)的普遍使用,低频电磁场与极低频电磁场(ELFs)暴露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并且,仍有些特殊职业(如变电站工作,电焊,冶金等)作业人员暴露强度高于一般环境水平电磁场。孕产妇暴露与ELFs照射是否会引起流产或胎儿畸形仍然没有定论,部分研究结果结果显示,ELFs暴露可能造成流产,宫内生长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胚胎异常率升高等不良妊娠结局,或者对子代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另一部分研究却认为并无明显效应。这与研究对象、实验方法不同以及观测指标比较单一有关。目前,ELFs暴露增加白血病及男性乳腺癌的风险在动物及人群研究中均得到证实。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