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现象产生机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0774498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电现象产生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物电现象产生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物电现象产生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物电现象产生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物电现象产生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电现象产生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电现象产生机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膜 学 说,1.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内钾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时膜对钾的通透性较大,故钾外流聚于膜外,带负电的蛋白不能外流而滞于膜内, 使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 2. 当促使钾外流的钾浓度势能差同阻碍钾外流的电势能差(钾外流导致的外正内负)相等时,钾跨膜净移动量为零,故RP相当于EkK+平衡电位。,静息电位-K+平衡电位 1.实验证实 2.Nernst公式,R通用气体常数(8.31) T绝对温度(237+摄氏温度) Z 离子价 FFaraday常数,RP产生机制,2 锋电位和 钠平衡电位,AP机制1:,上升支: 细胞受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膜上的钠通开放, 因膜外钠浓

2、度高于膜内且受膜内负电的吸引,故钠内流引起上升支直至内移的钠在膜内形成的正电位足以阻止钠的净移入时为止。 (ENa)。,AP机制2:,下降支:钠通道关闭,钾通道开放,钾外流引起。随后钠泵工作,泵出钠、泵入钾,恢复膜两侧原浓度差。,AP机制3: 静息期:膜电位最后恢复到静息时的极化状态,由于膜内Na+增加、膜外K+增加,激活Na+ - K+泵 ,泵出三个Na+ ,泵入二个K+ 。 AP产生机制,膜片钳实验,钠电流,3. Na +通道的失活和膜电位复极,Na +通道的性状: 激活、失活、 备用 、 Na +通道的失活 通道失活的特点:它的失活出现较其它离子通道为快;通道失活表现为通道不因为尚存在的

3、去极化而继续开放,也不因为新的去极化再开放;只有当去极化消除后,通道才可能解除失活,才可能由于新出现的去极化而再进入开放状态。 动作电位上升支时Na +通道的性状:激活、开放,兴奋性与Na +通道的性状 绝对不应期与Na +通道的性状:Na +通道失活 相对不应期与Na +通道的性状:部分复活(备用) 超常期的机制: Na +通道备用,膜电位与阈电位较近 低常期的机制: Na +通道备用,膜电位与阈电位较远 静息期与Na +通道的性状:备用(关闭) 兴奋性的变化,三、动作电位引起及其在同一细 胞的传导,(一)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阈电位:膜内负电位去极化到能引起动 作电位的临界值。,(二)局部兴奋及其特性,局部兴奋: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的轻微 去极化。 特性: 1 随阈下刺激增大而增大 2 电紧张性扩布 3 总和现象(时间性、空间性),局部反应与AP的区别,局部反应 动作电位 阈下刺激引起 阈(上)刺激引起 钠通道少量开放 钠通道大量开放 反应等级性 “全或无” 有总和效应 无 衰减性传播 非衰减性传播,(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传导: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播的过程。 局部电流:已兴奋处和未兴奋处因电位 差而引起的电荷移动。,+,-,有髓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方式是跳跃式传导,1.进入“细胞4” 2.返回“细胞2” 3.结束,4.返回主菜单,请返回调用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