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771567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5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三 单 元,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单 元 目标,知识和能力: 掌握并能运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常用词;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增加语言积累,拓展阅读范围,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单 元 目标,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注重体验与思索,从中获得对自然、

2、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字;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单 元 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环保观念,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生命意识。,单 元 说明,本单元的编排将敬畏自然置于首篇,体现了五篇课文内容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首先把握人与自然的总体关系,再接触一个一个具体问题,有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单 元 说明,首先,对于本单元的教学,一以贯之的是“敬畏自然”的忧患意识。 其次,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单 元 导 航,敬畏自然 严春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 刚 旅鼠之谜 位梦华 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喂出来 星新一,敬 畏 自 然严春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3、 文意探究,教学目标与重难点,通过阅读,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 品味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以及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文 意 探 究,文章与主题 文句含义的体会 修辞的使用,文 意 探 究,文章的段落大意与行文特色 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这是个消极的口号吗? 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文 意 探 究,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篇。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 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人类智慧与

4、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结论是:人类理应敬畏自然。,文 意 探 究,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 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文 意 探 究,大自然创造了宇宙中精巧绝伦的一切,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 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 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文 意 探 究,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的智慧是自然智慧

5、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爱护自然是理所当然。,文 意 探 究,宇宙有生命,宇宙间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 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质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文 意 探 究,总的概括与具体的展开相结合: 总说人类的智慧之于自然的智慧,犹如一滴水之于大海; 从几个方面议论人类的智慧,又用具体的例子议论自然的智慧。 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分说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

6、比。 视野开阔:自然的眼光;历史的眼光;长远的眼光;宏观的眼光。,文 意 探 究,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文 意 探 究,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文 意 探 究,敬畏,从字面上说,

7、是既敬重又畏惧。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人类的智慧、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畏惧,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它无情的惩罚。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文 意 探 究,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

8、弟,所以敬畏自然,就就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文 意 探 究,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文 意 探 究,掉入陷阱,就是危机。 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文 意 探 究,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

9、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文 意 探 究,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文 意 探 究,反问 拟人 对比 ,文 意 探 究,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谁能断言那些狼籍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谁不也能断言那些狼籍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反问句语气更

10、强烈,更发人深省。,文 意 探 究,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有生命的呐喊吗? 你曾听到石头分阶段也有生命的呐喊。 反问句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文 意 探 究,“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这都是拟人化的说法,把宇宙比拟作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突显出这种创造的智慧的神奇。又如:“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11、,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成为相对的两个概念,二者就具有可比性。,文 意 探 究,“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作者用拟人手法,说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区别只在于高级生命形态与低级生命形态之分。而前者正是从后者中产生的,所以低级生命形态,即看起来“死”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诸如山崩之前是寂然无声的,山体在不断破坏,石头里有“生命的呐喊”,却暂无声息,那就是一种“沉默的声音”。,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 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文意探究,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朗

12、读课文,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加强朗读训练,学会多角度品味语言。,文 意 探 究,整体感悟(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关键词) 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研读赏析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问题出在近30多年浑然一体) 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选材;写法),文 意 探 究,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绿洲”“仙湖” “沙漠”“神秘”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改道”“四盲” “青海湖”“月牙泉”

1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全文充满痛惜之情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文 意 探 究,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 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文 意 探 究,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 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文 意 探 究,从根本上(选材)说,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文 意 探 究,修辞的使用 直抒胸臆 引用数据,文 意 探 究,对比

14、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拟人 作者将杨林拟人化,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使人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使人倍感痛心。 排比 “四盲”,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场,振聋发聩。,文 意 探 究,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心情,有力烘托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一针见血

15、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文 意 探 究,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制水泵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旅 鼠 之 谜位梦华,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关于作者 文意探究,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多角

16、度理解课文的启示。,作 者 位 梦 华,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报的探索与研究。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并于1982年10月去南极,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 1991年6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5年5月6日,由位梦华任总领队的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到达北极点。 位梦华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南极之梦美国随想与南极梦说南极属于谁冰雪世界的资源北极的呼唤等。,文 意 探 究,阅读课文,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谋篇特点与行文特色,文 意 探 究,旅鼠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